大唐第一公主_罗青梅【完结】(146)

阅读记录

  前殿闹得人仰马翻,使女们忙忙去请英王李显,李显茫然道:“娘子又闹了?”

  一边听使女禀报其中缘由,一边疾步赶到正院,累得气喘吁吁时,正好看到赵观音正扯着一个弱不胜衣、我见犹怜的小娘子抽巴掌。

  “哎呀,怎么自己动起手来了?你是什么身份,太失礼了!”

  世家贵女,亲王正妃,岂能当众动手打人呢!

  李显奔入内殿,抱住赵观音,“有话好说,别生气。”

  赵观音挣扎了几下,挣不开,挥手朝李显脸上招呼,恶狠狠道:“还没勾搭上,郎君这么快就心疼了?”

  李显被打得发懵,忍着怒气,沉声道:“你清醒一点,好好的,怎么连我也打起来了?”

  使女们唬得脸色发白,齐齐奔上前,架住赵观音,娘子打了孺人,还可以遮掩过去,要是把英王打伤了,那可不得了!

  赵观音回过神,看一眼李显脸上的指痕,再回头看一眼哭得梨花带雨的韦沉香,忽然捂住脸,痛哭道:“你弟弟做的好事!”

  李显顺着赵观音的目光看到韦沉香,愣了一下,韦沉香和赵观音是闺中密友,常来英王府玩的,他见过几次,“你……你怎么在这儿?”

  韦沉香看向赵观音,畏惧又惶恐,“赵姐姐……”

  赵观音昂着下巴,冷哼一声,不看她。

  李显皱眉道,“你照实说罢。”

  韦沉香躲到李显背后,啜泣着把刚才和赵观音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李显头皮发麻,不可置信地看着赵观音,“你还cha手阿弟的内院事了?”

  赵观音咬了咬嘴唇,没吭声。

  她和阿娘确实想过往李旦的后院塞人,但是明里暗里试了几次,都没成事,李旦根本不上套!

  这样子,便是默认了。

  李显变了脸色,背着双手转来转去,bào躁道:“你没事手伸那么长做什么?阿弟的后院是阿弟的事,我们几个兄长都没资格管,你cao的哪门子心?”

  他跺了跺脚,“阿弟说不定以为我也掺和进去了,不行,我得找他解释解释!”

  趁众人没反应过来,他一溜烟跑了。

  没办法,李显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韦沉香,只能溜之大吉。

  翌日,蓬莱宫,御花园。

  儒学士在亭子里高谈阔论。今天他带着李令月和裴英娘学联句,为了让两人触景生qíng,感受到山水之美,特意把课堂搬到花团锦簇的御花园里,对着山光水色学联句,有事半功倍之效。

  当然,这只是儒学士的一厢qíng愿。李令月和裴英娘看到外面景色优美,哪还有心qíng听课?早凑到一起开小差了。

  两人年纪渐长,一开始天天上学,现在只需要自己在寝殿用功,每月只逢一、五日到东亭上课,一、五日也是举行大朝的日子。

  裴英娘盯着黑漆小几上摊开的书卷,表qíng专注而认真,其实正竖起耳朵,听李令月讲八卦。

  “英王妃气晕了?”她惊呼一声,余光看到儒学士往这边看了一眼,连忙低下头。

  李令月不管儒学士频频扫向她的责备眼神,撑着下巴道:“我就说韦沉香没安好心吧!二娘不信,就爱偏袒韦沉香。这回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以后英王府有的闹腾!”

  裴英娘的目光落在几案上,山形笔架上架着一枝紫毫笔,是李旦送她的。原来的那几枝早就不能用了,李旦年年送,她多得用不完,别人恨不能摆在书架上供起来的紫毫笔,成了她日常用的文具。

  经过赵观音和韦沉香这一番自讨苦吃,以后应该没人敢动歪心思了。

  她叹了口气,扯紧绸带签子,收起书卷。

  李旦最近的异常不是偶然……他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呢?

  作者有话要说:

  还有十七为什么会果断拒绝执失,正因为十七尊重执失,确认执失是真心的,才会拒绝他,不然总不能一直吊着执失,过个几年,再说:对不住,我觉得我还是不能答应,你再去找一个吧……

  古代的话如果不直接拒绝,别人会当做她默认的,所以果断一点对双方都好。

  十七两辈子都没有恋爱经历,在对待爱qíng方面比较粗bào直接,如果确定目前不能接受,就拒绝,至于以后怎么样,不在她的控制之中,她能做到的就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拿不定主意不知道喜不喜欢的,才会犹豫迟疑。

  另一个原因后面会讲到……

  第69章

  “公主留步。”

  散学后, 儒学士叫住裴英娘,颤颤巍巍走到她面前, 郑重作个揖, “某有个不qíng之请。”

  裴英娘停在回廊台阶前,很想说既然您老都说是不合qíng理的请求了, 那么gān脆就不请吧!不过儒学士对她很好,不仅耐心教导她, 不厌其烦帮她讲解典故, 还处处为她着想, 顾忌到她的养女身份,在李治和武皇后面前夸奖她时, 既能哄得帝后高兴,又不会给她招致麻烦,如此用心良苦, 可以说是非常难得了。

  虽说还没到一日为师, 终生为父的地步, 但儒学士无疑是个好人。

  裴英娘平素很尊重儒学士, 还了一礼, 含笑道:“先生但说无妨。”

  儒学士从袖中抽出一叠纸卷, “此乃某几位好友所作, 虽然用词粗了些, 但胜在用句颇有新意,望公主闲时一观。”

  裴英娘示意身后的半夏上前接过纸卷,“能得先生一句夸赞, 必然是锦绣文章,学生一定会用心研读。”

  儒学士捋须笑道:“并非文章。”

  裴英娘长眉微微一挑,抽出一张边缘有毛边的纸张,粗略看一眼,原来是一篇诗赋。

  她不大懂吟诗作赋,但直觉儒学士给她的几首诗应该都写得很好。

  儒学士似乎不放心,忍不住重复一句:“务请公主拨冗一读。”

  裴英娘顿时了悟,原来儒学士想要献诗啊!

  彼时jiāo通不发达,消息传递靠快马运送。

  jiāo通闭塞,自然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发展。长安城这种繁华都市固然繁荣昌盛,欣欣向荣,但出了长安城,就是大片荒芜山野,城镇乡野地方的老百姓们还在为温饱奔波,一日能吃两顿饱饭,便算是老天保佑,大部分人基本上目不识丁。

  藏书典籍由各大世家垄断,朝廷藏书和学院藏书只供官吏学子借阅,平常老百姓不得其门而入。谁家能找出一两本书,就算是殷实人家了。

  在这个朝代,文化是专属于权贵阶层的。

  文人们有时候为了找人问询某个典故,求教某个问题,需要大费周章。甚至可能往往花上几个月的工夫,还是不能寻访到想要研读的书目,钻研学问、著书传世何等艰难。

  李弘、李贤、李旦之所以少年博学,因为他们不仅天资聪颖,而且从小长在宫廷,轻而易举就能遍阅古籍,身边还有无数鸿儒学者教导,等于随时随地有几本人形词典、人形百科在旁边陪读,想不学成个才子都难。至于李显,虽然才学平庸,其实肚子里也是有墨水的,扔到文风凋敝的地方,勉qiáng也能混个夫子当当。

52书库推荐浏览: 罗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