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_燕七雪【完结】(95)

阅读记录

  城里摆肉案的屠夫,也是一样,不过家住城里而分到了肉案生意。

  丁石头是从江虎子那儿知道这其中的门门道道,也不计较两文钱的差价,毕竟她也省了进城的时间。

  第二天早上,江虎子撒了两网,丁石头要了六条大小差别不大的大鱼,剩下的小鱼全要了。

  江虎子收了网回家,就背了箩筐出来吆喝少年们一起上山摘木耳去。

  丁石头则带着丁点和小福姐妹在家准备中饭。

  挖井的还在继续,陈六带了两个人去江夏村量地,其余没活儿的人就在工坊里干活,并没有闲着。

  丁石头把六条大鱼剖了做成鱼片,用买来的瓦盆装了,放在小灶上慢火炖着,差不多了再换瓦盆。

  东坡肉是早就答应做给大家吃的,昨天才会定下那么多带皮五花肉。

  陈六他们有二十来个人,大小少年们也有十几个,丁石头还请了村长和六个耆老,以及江虎子的爹、王木匠。

  虽说流水席是早就承诺的,但那是面对全村的,想在这地方站稳脚跟,关键的人还是要请到。

  代表村里的村长和耆老。

  代表村里势力的陈家,而陈家最有代表性的是陈六,因此当初他才敢那么嘲笑自家堂嫂,而陈江氏后来也不敢来闹事了。

  最后当然是代表村里新生力量的少年们。

  笼络了这三个方面的人,再加上开村塾获得的威望,丁石头以后都不需要对那些没事来添麻烦的妇人们假以颜色。

  当然,除了这个目的,主要还是感谢。

  宴请致谢才是她今天请吃饭的由头。没有这些人,新屋哪能这么快建好呢。

  连村长都没想到,丁家少年会在流水席之前先请了他们,就连王大耆老都夸,丁石不但懂事、知礼,还很会做人、识趣。

  但做为南城村的管理人,自然不能这么理所当然就去吃人家的席,会显得风气不好,因此村长和耆老一商量,各家出一斤酒。

  因此丁石头只准备了菜,没有准备酒,而江家也送了十斤装的一坛糯米酒。

  年后新酿的糯米酒俗称甜酒,度数不到十,糯米软软的,酒酿甜甜的,开坛香喷喷的,因而得名。

  丁石头没有拒绝收礼,不过立刻从江家买了十只这样的大瓦坛子,加上前不久订下的一把大锄、两把小锄、两把小栽锄,算是投桃报李吧。

  中午没到,少年们惦着吃饭的事,就早早下山了。

  江虎子知道丁家只买了一张八仙桌,旧的那张桌腿还塞了木块垫着呢,搁在厨房里也不好摆席。

  于是他便张罗着借来四张,加上丁家自己的桌子,一起摆到了敞屋里。

  敞屋是为开村塾而建,因而十分宽敞、透亮,屋檐也宽,台阶前还修了暗水沟,都用石板铺着,为的是以后雨雪天气门前不脏,避雨也方便。

  一般人家的屋子是不能挨到村道边上来的,村道是公共用地。

  但村塾不同,丁石头是贴着自家地面建的,屋檐宽就从半空中伸到了村道面积上。

  正文卷 第214章 试探农家人的反应

  这种间接占地的方式,大家心里有数,却没人敢反对,不然屋檐收回去,将来淋着雨的还不是村童们自己?

  村长和耆老们早早就来了,将丁家屋前屋后都看了一遍。

  想着一个月前还是绝户的鬼屋、荒地,这会儿就旧貌换新颜,还建了村塾,可谓人气高涨,成为南城村以后的希望之地。

  老头们就很感慨,对丁石这个少年人也佩服得很。

  毕竟南城村的问题由来已来,结果丁石一来就打破了这僵局,他们都要视这少年人为福星了。

  等陈六他们回来,立刻就上菜,看着摆满一桌的菜,大家心里乐开了花。

  村里摆流水席惯例都是四大碗,因为上菜量大,为了方便而菜式不多,份量却很足,因此惯称流水席四大碗。

  今天丁石头准备的碗也不小,却搭配了一桌。

  首先是最大碗的鱼片瓦锅,就是用瓦盆做成火锅,先用小灶煨熟,再用火盆煨着保温,做的是豆芽垫底的香辣火锅。

  这时候蔬菜不到旺季,能吃的新鲜时蔬不多,但豆芽却是随时才发出来的,只要家里有绿豆、黄豆,有人会发豆芽即能吃到。

  丁石头不会,但她跟空间交流了一下,空间大人给她弄了一端盆,足够今天配菜了。

  当然为了掩饰,她还是装模作样拿旧端盆在角落里搁着,上面蒙了一块砂布。

  除了占桌面的瓦盆,还有大海碗装的东坡肉,底下是鲜竹笋垫底,油汁浸入碗底,都被竹笋吃进,因而竹笋什么也不用做,就会变得很好吃。

  这是开水焯过的竹笋,少了一份粗糙气,加上东坡肉的鲜美肉汁浇着,根本不怕人嫌弃不搭。

  不知道有多少种调料卤过的肠片、肚片,正是下酒好菜,光是闻着就让人想喝一杯了。

  开水捞过晒干的白辣椒剪碎,看不出原来的模样,没人知道是什么,只知道很辣也很开胃。

  白辣椒配大葱一起爆炒的猪肝和腰花,份量不多但就算只是一小盘,也挡不住大家关注的目光。

  荠菜炒鸡蛋是做为素菜出场的,也有一大碗,相比前面四道就清淡了许多,汤是筒子骨炖豆腐汤,撒了些葱花就清清淡淡端上来了。

  当然不只这五菜一汤,还有上回江虎子在田畈里捞的小鱼。

  腌过之后就串起来挂到屋檐下晾着,如今去鱼头清洗之后,直接厚底油煎,起锅前加葱段和干辣椒圈儿入味。

  香喷喷、酥脆赏口,下酒是好菜。

  再有一个是油炒的芝麻土豆丸子。

  只不过丁石头早已将土豆变成了土豆粉,改了名称叫地薯粉。

  当然这时候大明朝还没有红薯,是丁石头准备接下来种植并传播出去的东西。

  也因此,她现在利用地薯这个名字为红薯开路,也通过这道辅食小吃试探农家人的反应。

  果然,最先吃完的就是外表酥脆、内里酥软的油炸土豆球。

  “这个好吃,是什么做的?”王大耆老夹着碗中最后一颗油炸土豆球看向正沿桌招呼客人的丁石头。

  这老头还真是敢问,一点也不客气。

  正文卷 第215章 拉低了南城村的风气

  “这是下雨前在城里遇到一个走贩,说是卖的地薯粉,我看着不像面粉,还有点贵,只买了几斤回来尝尝。”

  “下雨天窝在家里,试了几回,发现只有油炸的好吃,摊的饼子都不如这么做好吃。”

  丁石头按计划解释了一下。

  “哦?有多贵?”张耆老也好奇地问。因为地薯粉确实没听说过。

  “一斤肉的价钱。”丁石头含糊地解释。

  一斤肉,在城里是十八文,在村里是二十文。

  一般百姓家不会每天都有肉吃,也就是年节或宴请重要客人时才有。

  也因此,丁石头这一说,立刻将土豆球的身价提升了很多倍。

  大家听了一片哗然,刚才几口吃掉的土豆球,可不比东坡肉便宜呢。

52书库推荐浏览: 燕七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