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侯_来自远方【完结】(398)

阅读记录

  屠灭匈奴是根本。

  但是,铲飞这个宿敌,已经不能使年轻的天子满足。

  一念通则百念通。

  新世界的大门已经敞开,被赵嘉带歪的少年天子,目光放远,开始发散性思维。

  地上都是钱,俯拾即得。

  国内有律条可循,照章办事即可,远不如国外有挑战性。

  不给刮?

  没关系,汉军开过去,用刀箭讲理。

  不小心讲了死理,就只能算对方倒霉。谁让你顽固不化,偏要跟着匈奴一条路走到黑。

  在刘彻看来,所谓的“优抚”,必须是胡部先跪地上,高唱一曲征服,才会予以考虑。如果运气不好,唱歌跑调,优抚那是做梦,直接围起来,先圈踹一顿再说。

  尚武的时代,一切凭实力说话。

  胆敢不服,必然被记在少年天子的小本本上,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早晚被汉骑碾得粉碎。

  和培育良种一样,强军之策也被顺利采纳。不过赵嘉提出的仅是框架,具体细节还需另外补充。

  两项任务完成,赵嘉继续引申,提出边郡屯田之策。

  “屯田?”韩嫣沉吟片刻,道,“是要徙民?”

  没料到他的反应如此之快,甚至快过天子,赵嘉意外的扫过一眼,随即点了点头。

  “徙民。”刘彻微微皱眉,神情肃然。

  赵嘉心中清楚,这项提议说不难也不难,说难也难。

  不难在于,迁徙百姓屯边,不过是天子一道旨意。难处在于如何不引起民怨,让百姓心甘情愿离开旧土,举家迁往边郡。

  汉高祖立国时,战乱刚刚结束,户籍制度相对宽松。加上许多郡县被战火破坏,田地大面积抛荒,恢复生产需要时间,这就导致了人口向产粮大郡和繁华之地流动。

  武帝朝时,京兆尹管辖之地,人口接近七十万,超过云中、定襄和雁门三郡的总和。若是加上左冯翊和右扶风,人口更是超过两百四十万。

  诸边郡之中,上郡地域最广,人口最多。鼎盛时期,户数也不过十万。

  这样的人口分布,注定边郡地广人稀,有田地也少人耕种。而长安附近,多数肥沃的田地被贵人占据,许多百姓为了养家,只能沦为佣耕,或是成为小商贾。

  从古至今,人口向大城市和繁华之地迁移,都是约定俗成,不可避免。平时且罢,随着汉武朝逐年增兵,向草原征伐,边郡人口就成为一个大问题。

  兵源是其一,人口不足,能征召的兵力势必会受到限制。

  其二,随着更多青壮脱产,加入伐北的战场,郡内劳动力必然不足。边郡出产本就不丰,随着劳力减少,情况定会进一步恶化。

  边郡出产减少,军粮和军资就需要从中原郡县调拨。

  以现下的路况条件,从云中到长安,普通人至少要走上一个多月。若是运送粮草,时间只会更长。途中人吃马嚼,损耗绝对不小。

  这还是在国内,换成国外,情况只会更加糟糕。

  历史上,汉朝讨伐乌孙,就曾出现百车粮秣从国内出发,运到目的地,仅剩一车的窘况。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缩短运输路程,减少途中损耗。

  距离讨伐月氏、乌孙还远,就目前而言,汉朝最大的敌人仍是匈奴。朝廷如能徙民屯边,耕种放牧以补军粮的同时,还可以打下一片地界就占下一片,战后抓紧设立要塞,迁军民驻扎。

  边郡地广人稀,野兽比人都多。

  草原更是如此。

  如非区域广阔,胡骑熟悉地貌,能够轻易躲藏,历史上,李广也不会在出兵时迷路,错失战机,留下莫大遗憾。

  采取赵嘉的提议,随着进军的脚步,就能不断蚕食草原,划入汉朝版图,继而牢牢占据。

  只是计划虽好,能否真正实行却是个大问题。

  自文帝徙民屯边以来,朝廷皆无此令。

  随着长安等地日渐繁华,即使做个小商贾,也能喂饱一家人的肚子,未必有人乐于拖家带口前往边塞。如果强颁诏令,强行徙民,难保不会生出乱子。

  想要达成强兵之策,边郡屯田又势在必行,这就形成一个死结,基本很难解开。

  不过赵嘉既然敢提,自然也有解决的办法。

  只是需要冒险。

  “陛下,远者,先秦时期,各诸侯国有徙民令。近者,匈奴老上单于有‘非汉皆胡’之言。”

  此言一出,宣室内立即陷入寂静。

  “赵大夫……”韩嫣皱眉,认为赵嘉过于鲁莽。

  刘彻抬手拦住他,双目灼灼,凝视赵嘉。

  “君且详言。”

  “诺!”赵嘉应声,从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为招纳贤才,吸引国人的法令讲起。

  “当是时,秦、齐、楚等俱有招贤策。有国人来奔,授给田土,有战力者授民爵。秦国律最优,有商君变法,辕门立木,信于民,故秦孝公之后,山东六国之人奔于秦,终成秦国大业。”

  “匈奴老上单于继冒顿单于位,威望不及。为慑服诸胡,得其忠,道‘非汉皆胡’,则诸别部尽数敬服。”

  赵嘉摆出实例,话中并未点明这两条策略是针对何人。但是,刘彻被景帝带在身边教导,又曾得窦太后指点,赵嘉话音未落,心中就有了计较。

52书库推荐浏览: 来自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