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 作者:报纸糊墙 【完结】(250)

阅读记录

“……”
这边这买卖一做开,那边一些城里的百姓很快也得到了消息。
城中百姓出手没有那么阔绰,一般也就买个一两张,然后还要问一问人家收不收粮食布帛之类的,得知对方只收铜钱之后,有些人便打起了退堂鼓,毕竟那窗户纸不当吃不当穿的,就算不买也不怎么影响生活。
这个时代的铜钱很值钱,每一枚铜钱都是实打实的一钱重的青铜,百姓将铜钱囤在家中,并不担心它会贬值,甚至还有升值的可能,听闻还有人私自将铜钱熔了制成铜器的。
这就导致了市面上钱币流通不足的情况,布帛和粮食作为货币也就比较常见。
这些潞州人之所以敢说他们只收铜钱,那也是因为人家的油纸根本就不愁卖,若不是那樊氏兄弟二人坚持,他们这些油纸在之前的一路上早都卖完了,根本到不了离石县。
两日后,这些鼓腰岭人带来的油纸全部卖完,人人都挣得了许多铜钱,之前那一路的艰辛,也被挣钱的喜悦冲淡了许多。
那樊氏兄弟背着一篓子油纸,前去拜访罗三郎。
兄弟二人天未亮的时候便出发了,一直行到了日上三竿,才到了西坡村的地界上。
还未到村口,在罗家羊圈边上,便遇到了罗三郎,只见他这时候正与几个弟子一起,剖了竹条,正坐在路边的树荫下做着什么物什,那物什的形状模样,却是他们从未见过的。
“你们这是在作甚?”樊大郎樊二郎两人凑近过去,好奇道。
“便是要用这油纸来做一个轻便些的簦笠。”罗用抬头看了这兄弟二人一眼,笑着说道。
簦笠一物,与斗笠相似,只斗笠是戴在头上的,簦笠是有柄的,类似于后世的雨伞,一般农户人家用簦笠少,主要还是以斗笠蓑衣为主。
“为何竹条如此稀疏?”
斗笠和簦笠的做法,都是用细密的竹条编出里外两层,再在中间那一层填上竹叶等物,竹条的部分一般都会编得比较细密结实,哪像罗用手里头那个样子,只有几个竹条稀稀落落地支楞着,怎么看怎么不结实。
“待我做完了,你便知晓。”罗用笑了笑,停下手中的动作,抬头看向那樊氏兄弟二人:“你二人今日可是给我送麻纸来了?”
“正是。”樊大郎说着,放下背上的篓子,从那里面拿出一大摞桐油纸,将那一摞桐油纸打开,里面还包着一小摞没刷过桐油的麻纸:“我二人学得了制草纸的手艺以后,回到家乡,经过几番尝试,最终做出来这种麻纸。”
“竟还带了没刷过桐油的麻纸,正好。”罗用这时候刚好也将一个伞骨做好了,眼下又有现成的纸张,于是便让他的一个弟子骑上燕儿飞,跑到许家客舍去取了些从前盖房子的时候用剩下的桐油,用刷子蘸了些桐油,将几张麻纸拼拼凑凑,贴成了一个伞面。
别看只是一把简简单单的雨伞,从听说樊氏兄弟来他们离石县卖油纸开始,罗用与他的这些弟子摸索了快有两天时间,作废了好几把,直到今日上午,才终于有了眉目。
这还是罗用的空间里就有几把现成的雨伞的情况下,若是从无到有,还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年的摸索。在罗用的记忆中,整个唐朝好像都是不怎么用伞的,雨伞这个东西,是在宋朝的时候才开始普遍起来,当然这也许跟造纸技术的普及也有关系。

罗用这时候手里拿着的,应该就是这个时代第一把可以开合的雨伞了,为了那看似简单的几个小零件,一群大老爷们没少费工夫,好在这些人动手能力都很强,做过不少车链子削皮刀那些东西,也算是比较有基础了。
为了给雨伞定型,在竹枝与竹枝之间,他们还很仔细地缠上了一些细细的麻线,这也是一项技术活。
樊氏兄弟没有想到只是来给罗用送了一篓子油纸,竟能旁观到这个时代第一把油纸伞的制作过程。
后来罗用问他们麻纸的制作过程,这两个兄弟也毫无保留,哇啦哇啦全说了。
他俩太兴奋了,他们家乡又有竹子又有桐油,还有麻纸,自己在家就能做出油纸伞来了。
这东西想来应该会比麻纸更有吸引力,就算是在鼓腰岭当地不好卖,也可以运到汾州等地去卖。也不需到州郡阳城,只要到平遥就好,汾州的平遥县距离他们鼓腰岭并不十分远,那些来往于太原府和长安城之间的商贾旅客,应该会对这个东西感兴趣才对。
樊氏兄弟学得了那制伞的手艺,高高兴兴回家去了。
罗用这边,则是为了这油纸伞的宣传推广一事费起了脑筋,不管在哪一个时代,宣传一事都是十分重要的,没见罗用先前做过的牙刷等物,因为没有宣传,到现在也没几个人问津,而经过特意宣传的牡丹坐垫,则早已风靡长安城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报纸糊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