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 作者:捂脸大笑【完结】(819)

阅读记录

一日派了十次信使,不知濡须口何时才能调船前来?不论是火舰还是拍舰,只有来上两艘就能毁掉浮桥!
然而一夜无眠,晋军也未曾等来援兵。当日头再次爬上天顶,奕延在中军下达了命令:“过桥!”
这座一日而成的浮桥,如今已经有一丈多宽。别说兵士,运输粮秣的马车都能通行无阻。早就准备妥当的大军,快速沿着浮桥登上了对岸,一步步扩大营寨。当那匹花白色的乌孙大马也踏上南岸坚实的土地时,奕延挥鞭一指:“攻下前方营寨!”
当日,采石矶易主。
王敦自然接到了采石矶的信报。然而再怎么心急如焚,他也抽不出兵力!就在昨日,敌舰势若破竹,摧毁了水军,开始向南岸运兵。更有不知多少舰船向着采石矶方向援驰。
派水军毁桥?派步骑坚攻?他一样都拿不出!当听闻数万敌军沿采石矶渡江,攻占寨堡时,王敦颓然倒退两步,坐倒在了席间。
采石矶距离建邺才多远?如何守住王城?大晋要亡国了吗?
“……撤兵。回师荆州!”王敦嘶声道。
他不愿就此认输!荆州还在手中,江陵、武昌有云梦湖遮蔽,湖水连天,地势复杂。若是死守,定能让赵军无功而返!只要守住荆州半壁,何愁找不到复起的机会?他不能把手头兵力,全都投在司马氏身上……至于王导,此子屡屡坏他大事,不救也罢!
飞快定下了念头,王敦下令撤兵。这可出乎许多人意料。然而王敦麾下荆州兵本就居多,敌军又已渡河,定然要前往建邺。此刻救驾,岂不是羊入虎口?赵军这两天的攻势,已经吓破了不少人的胆子。因而命令一下,倒没人抗命,大军掉头,向着荆州逃窜。
只是谁也未曾想到,渡了江的赵军,并未发兵建邺,而是向着王敦的大军追来。
晋军缺马,赵军光是骑兵便有两万。这一追,立刻让大军陷入重围。
眼见走不脱了,王敦倒也硬气。下令扎营,想要和敌人殊死一战。再怎么说,这里也是晋国腹地。身为敢战名将,他怎肯临阵脱逃?
然而这一次,又是狠狠一掌甩在了脸上。
“丞相!右军被击溃了!”
仅仅两日,赵军主力就赶上了骑兵。安顿营盘又花了一日。待到第三日,两军列阵,展开交锋。不到两个时辰,晋军大溃!
没了胆气,没了信念,甚至连天子都抛在身后。他们用什么阻挡敌人兵锋?
王敦双眼赤红,对身边心腹怒吼道:“与孤挡住敌兵!”
右军不过是些普通兵士,非他亲军,就算溃散也不心疼。现在最重要的,还是中军后撤,最好能登上战船,直奔荆州。
然而这次,回答他的,是死一般的沉默。
留下来御敌,还有命在吗?
“怎么,你们想抗命?”盛怒之下,王敦也觉出不对,一手按在了剑上。
之前怂恿他篡位夺权的数名心腹,对视了一眼。有人出列,对王敦抱了抱拳:“丞相,强弩之末,逃也无用。不如降了赵军?”
“降赵,孤还有命在吗?”身为一国丞相,就算没有篡权,他手中也捏了太多东西。旁人都能降,唯独他不能!
“逃回荆州,又能残喘几日?”那人冷笑一声,“既然丞相一意孤行,就莫怪我等得罪了……”
“你们敢……”
中军大帐中,传来了兵刃撞击之声,不多时,一人浑身沥血,拎着颗头颅走出了大营:“贼奴授首,随我迎王师!”
中军阵前倒戈,主帅遇害暴亡,成了压垮了晋军的最后稻草。大军溃逃,五千多降兵,跪在了赵军面前。

“丞相弃天子而去,这是要亡我大晋啊!”
建邺城中,早就成了一团乱麻。当得知赵军过江,王敦逃往荆州后,朝中不少大臣都哭嚎起来。
王敦率领的,可是天子六军。若是他都逃了,难不成靠城中守卒抵御大军吗?
“太傅!我们降了吧。天命在赵啊!”有人嘶声喊道。
“放肆!乱军只是渡了江,交广二州还在手中。不如护送天子南迁,再图复国……”亦有人大声道。
眼见朝堂乱成一团,王导伸手轻轻一按:“就算迁都,也要先挡住赵军水师。建邺附近还有三十余艘战船,我愿亲领水军,拱卫京师。”
没想到王导竟然有亲自上阵的意思,立刻有人大叫:“太傅不可!”
王导的面色却肃然无比:“国朝将倾,正是尽忠之时。谁愿与我同去?”
一声“尽忠”,惹得人潸然落泪,有人挺身而出。
“下官愿往!”、“末将也愿往!”
王导唇边露出些许笑意:“有诸君协力,必能退敌。届时可护送天子南狩。”

52书库推荐浏览: 捂脸大笑 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