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慈光[重生]_吾心大悦【完结+番外】(27)

阅读记录

  天授帝看向恭立在一旁的卫终,拧眉吩咐:“内侍省要整肃一下宫禁,怎么能容许后宫与外朝私相授受?”

  卫终“扑通”一声跪下:“小人该死!”

  “也不怪你,这两年你跟着朕在行宫里,也没有常留皇宫,以至于出了这么许多事。太子监国,宫里变成这样……真是该死!”天授帝语气很重,所有人“扑通”都跪下了。

  天授帝看周围宫人、近臣都战战兢兢,叹口气:“好好整治一下!看还能查出来点什么,要把一切不利因素都剔除。”

  “是!”卫终应下,知道该怎么做。

  “嘱咐临渊加qiáng宫禁,特别是重华宫,没有朕的手谕,谁都不能进去。任何吃食,要三个人以上试吃过才能呈上去,你亲自盯着。”

  “是!”

  天授帝这才又问赵瑞:“工部尚书王正论考绩如何?”

  “王尚书任事勤勉,颇有智谋,连年都是优等!”赵瑞说。

  王又伦,表字正论,二十多年前中探花,那年正是赵瑞主考,主考与那一榜的进士都有师生的名分,所以他才可以直呼王又伦的表字。

  王又伦才四十多岁,从小县丞做起,一直到尚书,升职速度堪比火箭,叫赵瑞都有点眼红。

  但王又伦的确有才gān,还有个好妻子。王夫人是谢家五娘谢望,宫里谢贵妃的庶妹,已故谢宸妃的同母亲姐,长得与谢宸妃最相像,是皇帝十分关注,甚至说得上很照顾的夫人。每年的正旦,chūn秋节皇后给命妇的赏赐,王夫人这个二品诰命夫人总是比旁人厚上两分。

  旁人只以为王夫人得厚赏,是因为宫里谢贵妃的原因。亲近的人却知道,是皇帝无法对已故谢宸妃忘qíng,以至于爱屋及乌……

  但这真相不可说。

  啥?为嘛不可说?皇帝惦记臣子的妻子,这话能往外说嘛?虽然天授帝做这种事,不是第一次了,当年的宸妃,可不就是皇帝看人家长得漂亮,从臣子手里……

  哎呀,不可说,不可说。

  反正,王又伦因妻子的关系,颇受皇帝关注。他人又有才gān,品行端正,从不违法,做官又足够聪明,少有树敌,兼之办事牢靠,十分有建树,再加一点运气,所以王又伦升职速度快一点,也是别人羡慕不来的。

  谁叫你不会娶老婆?

  果然,天授帝亲热喊王又伦的表字,不加姓,赞道:“正论素有gān才,难得是为人清正,踏实务本,jīng明练达。”天授帝心里加了一句:最重要他是九皇子的亲姨父,才吩咐赵瑞,“升正论为参知政事。卢太师病了,让他权理丞相事,进侍中,特进观文殿大学士。”

  经过九皇子的事,卢太师就病了,一直在家中休养都没入宫,他的事qíng没人处理,天授帝索xing就把王又伦升职上来帮忙处理。

  赵瑞心道:王正论这是要升官了,天……真的变了!

  观文殿大学士,一般都是宰相预备役,相当于资格证,可见权理丞相事的“权理”很快就能去掉了。

  赵瑞咂舌,某人官运还真是叫人羡慕不来,他踌躇一下,进言道:“陛下,正论年轻、资历略浅了些,只怕难以服众,任命会被给事中封驳。”大幸历史上,从没有不满五十为宰相的。

  “无事,古有吕罗十二岁为相,本朝历代主张任人唯贤,不讲究论资排辈,朕破格用他,自然也是可以的。”天授帝很坚持。

  天授帝发了这话,尽管会有人不服,但现在这样的氛围……基本没哪个门下省的给事中敢不开眼,封驳这道旨意。赵瑞写旨不提。

  天授帝又叫卫终取了一份只有封王才用的金箔镶边的huáng麻纸空白圣旨,吩咐赵瑞说:“封九皇子慈为长乐王,授辅国大将军,加封太傅,禄米、食邑、仪仗皆按嗣王例,因长乐王体弱,仍许住禁中,府邸另赐。”

  年轻皇子一般初封,都从国公、郡王起,免得后面加恩没办法封赏,九皇子初封可够高的。赵瑞心道:陛下只怕在替太子擦PP,对九皇子进行补偿。但他脸上不动声色,手下飞快拟旨不提。

  牟渔办完事过来,却没有进殿,只对卫终耳语几句。卫终脸色变得晦暗莫测,几乎有些yīn沉了,恶狠狠横了牟渔一眼,见牟渔老神在在,并不打算进来亲自说的打算,还道:“哎呀,到时间要去重华宫了,这事就劳烦卫总管了。”

  卫终知道此事不能耽搁,只好对牟渔咬牙切齿一阵,自己进殿上前,对皇帝原样耳语几句。

  赵瑞看到天授帝的手紧握成拳,颤抖不已——他赶紧垂下目光,伴君多年,知道皇帝最近有些老年人都会有的毛病,比如手抖……但这么严重的抖法,是极其震怒,又不能发作的表现。

  赵瑞低着头,心提到了嗓子眼,有一种很不详的预感。

  这预感果然应验,皇帝总BOSS最后一个大招发出——

  “下旨申饬,太子不孝,于母亲病期侍奉不尽心;太子不仁,孽杀宫人;太子……”说不下去,皇帝用力闭上了眼睛。这毕竟也是他的亲生儿子。曾寄予厚望三十多年的唯一嫡子。

  作者有话要说:

  【参知政事】官名。简称“参政”,是副宰相,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丞相、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权”是代理的意思。

  第23章同坐用餐,心思各异

  天授帝本还顾念一点父子亲qíng,因为当年他自己夺位,兄弟阋墙,都被他杀光了的。如今年纪大了,总觉得当年做得太过分,就比任何人都想要自己的孩子兄弟和睦,想要保全自己所有的孩子。

  就算刚才他知道杨博和郑通两个狗东西私下的勾当,但他还在心里安慰说:太子是好的,三十年都等了不差这两年,必不会冒险,一定是被jian人挑唆。太子本就耳根子软,xing子懦弱不是很有主意,所以……都是别人的诱哄,不是自己孩子的错。

  可刚才牟渔回报,说太子东宫发现两具尸体。

  因天授帝下令软禁太子,又换掉了东宫戍卫。那两具尸体没办法悄悄运出,就放在了冰窖,时间长了还是有异味散出,就被并不亲太子,而是绝对忠于皇帝的御林军截获了。

  是两个被凌nüè致死的东宫宫女。

  牟渔同时还查到——这两年,已经有十几个漂亮点的宫女,甚至三五个清秀的小内侍,对外说因一些小错被皇后或太子妃罚出宫,可根本找不到人,都莫名失踪了,不知去向。

  这种失踪人口,下场还用说么?

  谁有胆子在东宫下这样的辣手,更不用说了。

  天授帝更气愤的是——皇后掌管后宫,弄得乌烟瘴气。教养孩子,也更是三十年如一日,从不问是非对错,只知道帮太子掩盖。

  当年太子读书无用,被天授帝罚抄,皇后就私令心腹模仿太子字迹帮他过关。天授帝不是不知道,却念皇后到底是个母亲,睁只眼闭只眼算了。

  可是,这种凌nüè他人,无辜杀害他人,已经不是小孩作弊那么简单了……天授帝就想起九皇子说的——太子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刑律,当由国法严惩!

  这话虽不中听,也藐视了皇权,皇帝觉得逆耳,可实在是……最正直坦白不过的道理了。

  自己作为皇帝,天生是凌驾于律法之上的,也觉得太子过分。可皇后呢?更加纵容,东宫这种事……凭太子一人,多少会露出行迹。而能够把一切痕迹抹除,隐瞒这么多年的……只有把持后宫的皇后有这能力。

  不知规劝儿子,甚至帮助遮掩,无视国家律法,连基本的人xing都丧失了。

  这样的母亲,溺爱出这样的嫡子,能有什么大用?

  这样的皇后,怎样母仪天下??

  难怪自己严格要求,亲力亲为,几乎是手把手的教自己唯一的嫡子……竟然教出了个这样的东西来。天授帝觉得自己十分可悲可笑,他还想着狠狠教训一顿太子,期望太子改好……

  幸好,发现得早。

  若太子在他有生之年,装个知错改错的样子,等他百年后……

  他的儿子,他的九郎……会怎样?

  他的国家,万里江山,万万臣民,又会怎样?

  天授帝想都不敢想。

  九郎,只怕早就看清楚了太子的本xing,看穿了一切。

  ……

  赵瑞冷汗湿透了衣背。

  这道旨意下去,太子品行就有亏,储位危矣……

  赵瑞才惊觉,楮丞相、杨太尉、郑国舅几位都是亲太子的老臣啊,此番中枪,九皇子又高封,只怕不光是为了安抚九皇子……

  难道……

  变天了啊……

  赵瑞心qíng复杂,他是皇帝近臣,又常在宫中走动,这两年冷眼也看得清楚,一直不是很喜欢看似忠厚好说话,实则有些蠢钝,还有点自以为是,被反驳了常在背后还悄悄rǔ骂朝官的太子的。

  有事当面说,发脾气也好啊,怎么能人前喏喏应好,背后生气骂人呢?不是君子所为。

  但废太子可不简单,一不小心,cao之过急就是整个朝局动dàng,甚至可能危及国家安全。而皇帝的身体……他还有从容布置,以及……再调教出一个合格继承人的时间吗?

  要知道为了巩固有些平庸的太子的地位,避免三十年前“五王之乱”,天授帝一直刻意打压其他皇子,从没让其他皇子cha手过朝政的。

  赵瑞躬身,跪倒伏地:“陛下,望陛下以国事社稷为念,慎而重之,慎而重之……”

  天授帝摆手:“就是要慎重,有些事才必须做!”

  “陛下……”

  “拟吧,拟好用印,后日……”顿了顿,一咬牙,“明天一早,就明发下去。”

  “陛下……”

  “卿无需多言,朕意已决!”

  赵瑞抖着手,写废了几张,才写好了申饬太子的内旨,好在皇帝也没多加责难。然后赵瑞直接晕了过去,被抬出皇宫。引得人们纷纷猜测皇帝到底发了什么大招。

  可惜,赵瑞一回家就关门谢客,一直称病躲在家中,谁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天授帝看着一大叠新写好的奏折发呆,卫终过来提醒到午膳时间了,天授帝问卫终:“重华宫叫膳了吗?”

52书库推荐浏览: 吾心大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