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慈光[重生]_吾心大悦【完结+番外】(333)

阅读记录

  虽说卫终这嘴没办法哄住沐慈,但哄个德光帝还是手到擒来的。毕竟他以前伺候天授帝都能如鱼得水。

  卫终很有技巧,把楚王奏本上的意思解释了一遍,又摸清了楚王爱做实事不贪虚名的淡泊xing子,还有把功劳推给皇帝的意思,便大着胆子说:“陛下,若由您颁发圣谕,建英烈祠,定下每年五月初一为国祭日,祭奠壮士英魂,便会让天下五十万禁军,百万厢勇归心。届时,天下归心,将士用命,何愁盛世不延续,万世不太平?”

  “这个……”德光帝很不好意思,这是九弟的建议啊……

  “前朝大周便是因兵士将领长期在外,只知有将命不知有君恩,才有割据之祸,烽烟四起,国土五裂。若陛下修建英烈祠,则可让天下兵丁将士只知有君,有国,便永无兵祸之患。”卫终道。

  德光帝一想,倒抽口凉气——的确,若他同意筹建英烈祠,代天祭祀,那武将为着入英烈祠享万世清名必会收敛许多,不会有不臣之心。

  卫终看德光帝有些心动,便再接再厉道:“陛下,将来万众归心,您剑锋所指,就是我大幸铁蹄踏破之处,dàng平四夷,威服宇内,开疆拓土,泰山封禅,青史盛赞,万岁万岁万万岁……”

  卫终一激动,把自己都说服了,感动了,五体投地趴伏在地上……

  德光帝被这一通龙P拍得通体舒泰,也有些小激动,仿佛美丽的前景就在眼前。因为每个皇帝都有一个“开疆拓土,开创盛世”的明君梦,可以名垂青史,万世称颂。

  不过德光帝还是清醒的,他刚得了九弟送回宫的半个内库,拿人手短……这会儿,难道能贪墨楚王的功劳吗?

  德光帝便道:“这是九弟的建议,该由九弟……”

  “陛下……”卫终赶紧打断,开玩笑,德光帝身边跟筛子一样,说的话马上就会传出去。若叫德光帝说出什么——让九弟颁布命令,得军心之类。

  这是赤果果诛心之言啊!

  楚王就算没这心思,也不知会被外界传成什么样。

  卫终飞快说:“殿下言道:国家大事须得jiāo由陛下定夺,便只命我将奏折呈jiāo御览。”点名楚王安守臣子本分,jiāo的是奏本,非是直接下令。虽然最终,楚王必会达到目的,因为建英烈祠,好处的确多。

  德光帝很敏感,紧张问:“九弟真这么说?”

  卫终紧张起来,生怕说错一个字让德光帝误解,便字斟句酌道:“陛下,识人之明在于‘听其言并观其行’,殿下所作所为如何?他是什么样的人?陛下您一定是最了解的了。”

  德光帝想了想,便点头:“九弟心怀天下,大局大义,从无私心,朕自然是知道的。”

  卫终其实是天授帝留给九弟的人,如今带着九弟的奏章来找他谈事。这说明——九弟真心让他这个皇帝下令修建英烈祠,国祭日,由皇帝祭祀英烈……提升的是整个禁军对朝廷,对皇帝的忠诚度,而非对九弟个人。

  ——这是把收拢军心的机会送给他啊。

  九弟对他是真好。

  卫终观德光帝神色便放下心,趁机道:“陛下,殿下建议修英烈祠,定国祭日,是一件影响千秋万代的国家大事。微臣说句诛心之言,这也是一件极难的事,殿下身体弱,只怕受不住惊扰烦忧,是以这事虽是殿下提议,却更需要陛下您这位可靠的兄长分劳解忧,才能将事qíng办好。”

  卫终说得话实在太有水平了,德光帝觉得浑身无一处不熨帖。

  这件事也的确很难,因为从未有过这种先例。再者,抬高了武官,只怕文臣有异议,压力会很大很大……甚至可能面对整个大幸千万读书人的怒火。

  这事九弟想做,却真不能让他出头。

  那么,我要不要做呢?

  德光帝xing格端方忠厚,这样的人对人对事不会激进,其实也是临事犹豫,不能决断。

  卫终有些着急,因为楚王已经表态,说这件事必定是要成功的。卫终做了天授帝多年心腹第一人不是白给的——德光帝的心思比先皇好猜多了。

  卫终两片嘴皮子一碰,以退为进:“殿下也心疼陛下国事繁重,这么些日子瘦了好多,当真不容易,便言道:若事有不成,也不qiáng求,只怕是时机未到。”

  立即让德光帝感到羞愧,觉得自己没本事让九弟顺心,没能力护着九弟。

  德光帝的天平倾斜,拍板道:“这事便jiāo给朕,建成英烈祠,也是于国于民有利的事。”

  不管九弟提议的是什么,必然是对国家,对百姓有利的事。

  至于文臣的怒火……德光帝有些发憷明天的早朝,还不一定是什么qíng况啊?不行,得先叫人把大殿上的柱子都用软布包一包,殿前广场大树的横枝桠都要先锯了……

  他转念一想,又甘之如饴了。文臣烦自己也好,不会去烦九弟。自己是兄长,就应该顶在前面,给九弟撑起一片天来。

  第256章潜规则·抗议

  卫终事qíng办得的确漂亮,不仅对德光帝陈明厉害,把好处名声让了大部分给皇帝,更是极大满足了这位“弟控”想要照顾好弟弟的心理。所以很顺利让德光帝主动把这事给揽过去了。

  当然,卫终也不是很担心皇帝办这事会有太多波折。卫终是看着沐慈崛起的,对他的心智手段那是相当佩服啊,知道沐慈必有后招在等。

  正事说完,沐惗就关心问:“九弟身体如何了?余毒可清了?还是和以前一样胃口小吗?有没有多吃些东西?他可太瘦了,叫人担心那……”

  卫终感觉到浓浓的关心意味,多了几分真心实意一一回答:“殿下身体并无大碍,余毒已经清了。殿下虽瘦,jīng神却很不错,胃口也好了许多,药膳也肯吃一点了。”主要是乐镜医术好会调理,做的药膳也比崔院使好吃一点。

  德光帝大感欣慰:“我只盼着九弟把身体养好些,从此平安。”又婉转问,“朕听说九弟只选退伍禁军入府伺候,都是些粗手粗脚的汉子……楚王府里看着还整洁么?”

  卫终笑道:“陛下勿忧,退伍禁军多是整户被聘,浆洗fèng补的婆姨、小娘子都不缺的。”

  德光帝点头,他不过没话找话白问一句,想问的却是其他事,略犹豫一下才问:“听说九弟最近在查阅禁军发饷的宗卷,如今却忽然请建英烈祠……这有些突然,九弟还说了什么没有?”

  别误会,德光帝没放人探查沐慈日常行事,只是取兵部、户部宗卷得他点头的。再加上有他母亲谢太妃天天“喊吃饭”,小老婆谢贤妃经常“chuī枕头风”,于是,德光帝便知道九弟打算动禁军潜规则。

  德光帝知道自家九弟大公无私,一旦决定八匹马都拉不回,有些不放心便问一问卫终——自家九弟是不是真要和整个禁军系统为敌?

  他绝对只是关心,打算劝一劝,劝不住就一定要帮九弟顶一顶雷的——他得保护好自己的九弟。

  可卫终不知道楚王的打算啊,只含糊道:“殿下并没说什么,臣看着不像是坏事,大胆揣测,许是殿下仁善,见禁军生活困顿,动了隐恻之心,想要抬高禁军地位,增发饷银也未可知。”

  这话说出去,其他人相信不相信不知道,反正卫终自己是相信了的,小眼神那叫一个真诚啊。

  德光帝:“……”

  ……

  德光帝和楚王达成默契,就将楚王奏本提jiāo朝会决议。因楚王病假没上朝,就由卫终代为解说修英烈祠,定国祭日的意义。

  朝会上,一石激起千层làng,自古以来只有文人武将有从龙之功,或封阁拜相才有机会死后得享太庙被皇帝祭祀,青史留名的。

  且武将能享这荣誉的少,功劳稍大点就有功高震主的嫌疑,能达到供奉太庙的档次……显然下场不会太美妙。

  所以一般只有文人可享太庙祭祀,人数也不多,大幸建国百年来,除了陪着大祖打天下的各种王,便只有六位文臣得享太庙。

  这是什么概念?这是什么样的难度?

  哈,楚王倒好,一开口,单给武将建个英烈祠享国祭,连普通兵丁牺牲后都能立碑刻名,青史留痕。

  ——被文人压在下头千百年的武官们,居然一下子翻身了。

  这是不允许的,楚王太乱来了,谁去给他普及一点常识?

  问题是,谁敢啊?

  大家不指望白霖,何秋军等几个笑咧了嘴的楚王家武将(楚王没来,牟渔也不上朝的),大家齐刷刷看向了王又伦。

  你是文臣哈,说句话哎,别装死!

  王又伦都想哭,他早几天在听说楚王要动禁军潜规则的时候,就去楚王府看过,果然见沐慈案牍劳形,认真至极,可见有大动作,便忍不住对楚王普及了那么一点小常识……

  好么,多啰嗦了几句,他又被“拒之门外”了。

  沐慈说是欢迎姨父,设家宴不谈国事。若谈国事,他会通过正式渠道与王丞相商议。

  所以,王又伦根本无能为力,他连劝诫任xing的外甥兼未来女婿的机会都没有啊。

  众人:“……”

  好吧,说实话,楚王动禁军潜规则,文臣大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除几个真心敬爱楚王的政事堂官员,其他文臣大多受过楚王折腾,都准备看笑话的。

  前几天大家都听说了王又伦被楚王拒之门外,还幸灾乐祸了好些天的。

  结果报应来得快,楚王脑子一抽风,建啥英烈祠,文臣个个都倒了霉,要被鲁莽武夫骑头上了……你还等着看楚王笑话呢?个个都得哭。

  王又伦指望不上,大家又看向了德光帝。

  德光帝一脸严肃,目光莫测高深,沉声道:“楚王一贯大局为重,所提诸多建议无不利国利民,虽有些……前所未闻,可众爱卿也不要忙着反对,且议上一议,辩上一辩。俗话说,‘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不可因私信作祟便全盘否决。”

  德光帝说出这些话来,便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果然如探听到的消息一样——德光帝不反对。

  于是,武官乐了,文臣疯了。

  文臣的道理,只能从礼制说到传统,从“兵者凶器也”说到“武者功高震主”,偏卫终不是个不学无术的,他为着今天已经查遍了资料,所以在朝堂上舌粲莲花。

52书库推荐浏览: 吾心大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