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如果要重用于学中,他就必须是一个中立者,不管是投靠他还是投靠滕毅,一旦被皇帝知道,都不是好事。
于学中将自己写的内容重新研读了一遍,果然在字里行间品出了一些不一样的味道,他在奏折中写了太多赞扬三皇子的内容,写的时候只觉得自己道出了实情,道出了自己的感慨,却不知道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这些内容太过奉承了。
“是下官疏忽了。”这份奏折呈上去,多心的人怕是以为自己逮着机会怕三皇子的马屁呢。
“奏折中将本殿的所作所为几笔带过就行,记住,不偏不倚,中立最好。”
于学中明白他的意思,将奏折收入怀中,然后从贴身的口袋里掏出了一张折好的纸,“我想,这份东西对您会有帮助。”
滕誉展开纸张,见上面写了一串人名,细细想来,似乎全是徽州的官员,上至通判下至书吏,列了二十多号人。
滕誉还发现,于学中用的这张纸只是最普通的宣纸,街上随处可卖,而官府有自制的纸张,若是这张东西落入别人手中,第一时间就怀疑官府的人了。
还有这上面的笔记也不像是于学中的,他见过于学中的字,字迹比这更大气庄重些。
滕誉研究完这些便把注意力放在名单上,这名单上的人物他认不全,好在七品以上的官员他还记得,找个时间让人好好查查才是。
于学中站起来告辞,滕誉把纸张收好,亲自将他送到花厅,而花厅内,殷旭正对着一个汤盅发呆。
滕誉走过去,从他肩膀看过去,发现之前于学中带来的一大盅炖汤已经见了底,只留了几块卖相不错的肉。
“你在发什么呆?”滕誉突然出声问。
殷旭下意识地回头,正对着滕誉的俊脸,嘴角扬起一个会心的微笑,“吃饱喝足,本少爷这是在思考人生。”
他朝于学中招了招手,“于大人,过来有事请教。”
于学中和殷旭交集不算多,不过看在三皇子的面子上,加之自己对他印象的改观,对他也足够尊敬。
第138章 这要是真的该多好?
“七少有何指教?”于学中站在他跟前一步远的地方问。
殷旭指着汤盅问:“是我请教于大人才对,这汤里加了什么?”
于学中心下一紧,以为是这汤出了什么问题,忙解释说:“拙荆煲汤就喜欢加一些药材之类的,不过她都有咨询过大夫的,绝对不会喝出问题。”
殷旭却眼前大亮,“是什么药材?”
“这…在下也不知。”他一个知府大人哪里会去管他夫人熬汤的时候放什么?
殷旭站起身,将汤盅塞进食盒,整理好过递给滕誉,迫不及待地说:“那咱们就去问问令夫人好了。”
滕誉错愕的看着行动如风的殷旭,压下心中的疑惑,笑着冲于学中说,“自从尝过于夫人的手艺,我们是恋恋不忘啊,趁着还没走,得多去几次才好。”
“欢迎之至。”于学中真心实意地说,心里不免觉得三皇子对霍七少太过言听计从了些。
一行人出了门,于学中发现三殿下身边的侍卫多了一倍不止,而且都是生面孔,联系到刚才看到院子的惨状,他心里一咯噔,有些不好的预感。
可别是云家或大皇子又出什么幺蛾子了吧?万一三殿下在徽州出事,他就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他暗自决定,等回来的时候要多派些人护送,这片区域的巡逻队伍也要扩大一倍才好。
等到了知府衙门,于夫人虽然惊讶丈夫又把两位贵客带回来,但心里也是高兴的。
能得到皇子殿下看重,她丈夫将来的仕途也会走得更顺当些。
何况她也听说这位三皇子人品才能俱佳,又是先皇后嫡子,将来登上大宝的可能性很大,如果现在能和他搞好关系,将来只会更好。
这个时节百姓缺衣短食,知府衙门吃的也很简单,于夫人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子家常菜,又拿出自己腌制的鸭蛋,勉强凑了五菜一汤出来。
滕誉骨子里并不将就吃穿,饭菜虽然简单,但胜在美味,也能让人饱餐一顿。
而殷旭记挂着那药材的事情,只盛了一碗汤慢慢喝着,发现这份汤中并没有刚才那种味道,于是直接问道:“这汤的味道与刚才的味道不一样,这次没加药材?”
于学中回答不出来,于是让人去问尊夫人,得到的答案是晚饭做的匆忙,来不及煲汤,所以也就没加药材。
至于之前送去的鸽子汤,与夫人在里头加了一种参果,据说这种果子有稀有,于家也只有两个。
52书库推荐浏览: 凔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