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食神 作者:何枝【完结】(70)

阅读记录

看到自己的父母平时的交流越来越多,赵安心中自然高兴。
不过现在还有很重要的事情需要解决,而且还不止一个。
“现在要赶快开始选房子了,不然安安上学怎么办。”
这个相想法赵父其实去年就有了,随着赵母卤菜生意越来越红火,现在他们家已经完全没有办法伸展了。好几次计嘉树来他们家吃饭,赵父都觉得不好意思。
不过一是舍不得北街和菜市场这边已经稳定的客流,二是赵安一直在说他以后上中学的地方不确定,所以赵安一家人才一直忍到现在。
既然现在赵安要去六中读书了,赵父自然想要在六中附近租个房子方便赵安上学。在赵安赵母心中,赵安上学就是第一等重要的事情。
至于为什么是租房子而不是买房子也是迫不得已。虽然赵安他们家现在收入让赵父赵母相当满意,但是卤菜生意还不到一年,根本没有积攒到足够的钱。这年头可没有什么贷款的概念。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赵父赵母他们现在根本没有在蓉城买房的资格。准确说只要没有蓉城户口,谁也没有办法买房。
虽然南/巡讲话之后,已经允许房屋的自由买卖,但这依然被户口制度所限制,所谓“商品房”这个概念还没有在蓉城出现。
在赵安记忆之中一直到1996年,蓉城才有了第一批的商品房,允许自由买卖。但是赵安他们家则是一直到1999年,赵父赵母才攒出钱买了一套小小的二居室,还是二手房,相当破旧。
不过赵安有信心,按照他的计划,他们家绝对能够在第一批商品房出现就买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只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嗯,赶快趁着这几天去看看哪有房子出租,离六中近一点,然后最好周围有菜市场和大量小区,这样方便我们卖卤菜。”
既然要搬离这里,那赵母的卤菜摊也要搬地方了。赵母的想法自然是照葫画瓢,选一个类似的地方继续卖卤菜。
当然赵安的想法可不仅限于此,只不过不能明着和父母说。
至于为什么要选一个大一点的房子,那是因为另一件事。
“对,不然到时候达子来了没地方住,最好有间件房,实在不行的话,房间也要足够大得能放一张大床。”赵母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至于赵母口中的达子,正是赵安大伯的儿子赵达。至于赵达为什么要来蓉城,并且要到赵安家住下,则是一件完全意料之外的事情。
一个多月前,赵达从乡镇中学毕业了,成绩不好的赵达并没有选择继续读高中。按照他的成绩,连学校的甄选都考不过,更别说高考了。
本来按照赵大伯和大伯母的安排,赵达应该直接回家帮助家里务农,但是赵达怎么都不愿意。
倒不是赵达觉得农活辛苦,从小到大最繁忙的春耕秋收,赵达都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了,他每次都会努力做事。但是他不想继续待在农村,他想进城。
经过春节和赵安的短暂相处后,赵达对于赵安口中繁华热闹的蓉城产生了无限的向往,他不想一辈子被困在农村之中。
赵大伯和大伯母自然是不愿意的,在他们心中农村的生活永远是最适合他们的。更何况赵达除了农务什么都不会,进城之后能做什么呢?
而赵达对此的回答则是进了城做什么都可以,就算是像赵父赵母一开始一样在工地打工,那也能赚更多的钱。
当然二伯和二伯母也知道大城市有更多的机会,能赚更多的钱,但是真正有勇气走出自己舒适圈的人有多少呢?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则是,男生十六岁在农村已经属于适婚年龄。大伯母已经开始给赵达物色附近几个村庄里年纪、家境合适的女生了,反正附近几个村子就那么多人,大家都熟悉。农村结婚大多都是这么相互介绍认识的。
但其实这也是赵达想离开农村的原因之一,他不想这么早被婚姻、农田束缚住,哪怕城市是陌生、未知的,他也想来闯一闯。
而这就是90年代开始农工潮的一个缩影。
后来大伯大伯母二人完全劝不住赵达了,最后只能向赵父求助。毕竟在他们眼中,嫁出去的赵小姑就已经是夫家的人了,这么大的事情麻烦赵小姑家也不太合适。
赵父为了这件事两个周前还专门回了一趟下东村,和赵达好好谈了一番。结果不但没能说服赵达,反而差点被赵达说服。
赵达就一句话:“二伯,你都能做大,我也行!”

赵父能说什么?他总不能对赵达说自己是因为村里分给他的地完全没法种植农作物,为了养家糊口才迫不得已进城的吧。

52书库推荐浏览: 何枝 男男 美食 升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