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张让并不高深莫测。
此时此刻的张让,手执竹简,也没什么高深莫测,他微微蹙眉,是因着药典上又有自己不认识的词汇。
魏满一大早上带着夏元允去训练新兵了,还未归来,张让就准备去找张奉问问。
张让刚出了药庐,就听到“叮铛——叮铛——”的清脆声音。
是金箍铃的声音。
有句俗语叫做“葫芦里买的什么药”,一听就知道,古代的医者经常把药丸水丸一类的药品,储存在葫芦里。
还有“悬壶济世”这个词汇,“壶”其实就是药葫芦的意思。
古代的行医者,经常背一个药葫芦,同时还会挂着金箍铃。
金箍铃乃是将铃铛挂在铜环之上,走动的时候就会发出清脆的响声,这样边走边摇。
金箍铃和药葫芦是当时行医者必备的家伙事儿,百姓一旦听到金箍铃的声音,见到背上的药葫芦,便会自行前来投医。
张让来到这里,还是第一次见到金箍铃。
虽张奉也是医者,但他可是太医院的首座,自然不会用民间游医的这一套“装备”。
张让赶紧走出来几步,就看到一个四十岁往上,头发灰白的中年男子正站在他药庐面前的院子里逡巡着。
那男子头发灰白,长相端正体面,衣着却甚是褴褛,背着一个脏兮兮的破葫芦,裤脚已经磨烂了,赤着脚没穿鞋,脚上都是泥水,“吧嗒吧嗒”的走在庭院的地上,将好端端的石板路,踩得乱七八糟的。
张让有些好奇的看着那金箍铃,仔细的端详了一阵。
那中年男子似乎也发现了张让,就望过去,脸上惊讶之色一晃而过,说:“是你?”
张让有些奇怪,这中年男子似乎识得自己?
怕是宦官张让以前认识的人,而自己不认识。
张让当即不动声色,只是默默打量那男子,十分有礼的说:“先生识得我?”
他正说话,就见张奉跑了过来,说:“义父。”
张奉手里端着一个碗,碗里装着满满一大碗的水,赶紧递给那中年男子。
原来这中年男子行路到此间,一时口渴难耐,便拍响营门,想要求一口水喝。
这些日子魏满的声望大振,陈留很多百姓都来归顺,因此魏满想要做足了门面,但凡有人来舍粮求水,有求必应。
张奉正好看到那中年男子,男子求一口水喝,张奉便答应了,让他等候,自己去取水,哪知道这中年男子竟然走进了药庐之中,左顾右盼。
药庐不像军营其他地方,药庐挨近营门,为了方便张让诊病,魏满还给药庐开了小门,直接通往营门外面,这地方也没有士兵戍守,因此那中年男子一溜达,便走了进来。
张奉说了原委,奇怪的说:“先生识得我义父?”
那中年男子左右上下的看了看张让,毫不忌讳的打量,随即摇头说:“不识得,不识得,兴许是小人看错了。”
那中年男子说话暧昧不明,一时说识得,一时又说不识得,而且态度有些疯疯癫癫,半傻不颠的,看起来极为可疑。
中年男子否认与张让相识,喝了水之后并不走,反而赖在他们药庐,又说:“小人腹中饥饿,不知可否赏一口吃食?”
张奉皱了皱眉,觉得这中年男子怕不是什么好人,刚要拒绝,张让就说:“奉儿,给先生拿些吃食。”
张让都这么说了,张奉也没道理拒绝,就从伙房拿了一些饼子与中年男子。
中年男子大口吃着饼子,落了庭院里到处的饼渣子,笑眯眯的看着张让,说:“小人听说陈留来了一个悬壶济世的仙人,你怕就是那个仙人罢?”
张让被陈留的百姓传的神乎其神,但是张让自觉自己的中医技术并不过硬,他家中世代都是医生,祖父乃是中医界的泰山北斗,张让自小也跟着学习熏陶,如不是因为火灾的缘故,张让失了“感触”,估计也会继承祖父的遗志,成为一名医生,不过很可惜,阴差阳错的,就让张让走上了法医这条“不归路”。
张让的中医知识和实践,并不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只是恰巧碰上了比较容易解决,其他人却不敢解决的疫病,因此才会被人传成了神仙。
张让自觉还有很多不足,也不敢当这个称谓,赶紧说:“先生言重了。”
那中年男子笑着说:“哎呦,小人认识的那个人,与仙人长得极为相似,乍一看简直一模一样,但仔细一看,又觉浑然不像……这性子便不一样。”
张让心中一动,恐怕这位先生认识的那个人,还真的是“自己”,只不过张让换了瓤子,旁人根本看不出来。
那中年男子边往嘴里塞饼子,边回忆着说:“那个人是个宦官,残暴至极,曾将小人抓过去看病,若是看不好,便要杀头!”
52书库推荐浏览: 长生千叶
情有独钟
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