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红楼之重生之后 作者:松影明河 【完结】(346)

阅读记录

    这次水灾,与以往的每一次一样,牵连甚广。
    不但大片良田被冲毁,更有许多百姓遭了泱。更有甚者,此时正值秋收前夕,田地里的庄稼再有半个月就完全成熟了,却在此时毁于一旦。
    这也就意味着,遭了灾的山西与河北两省,府库之中仅有往年剩余的陈粮,今年秋季的税收,是半点儿都没有收上来。
    也就是说,朝廷想要赈灾的话大头还要从国库里出。
    非但如此,待洪水退去,迁移百姓回归故居之后,朝廷还要给他们发放良种。
    若不然,这两省的百姓定然是活不下去了。
    各皇子党派的人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再于朝堂上扯皮,但在关于赈灾的人选上,却又爆发了又一次的争执。
    ——这么多朝代传下来,对于赈灾,已经有了固定而有效的流程。一般来说,只要不出大差错,能镇的住当地的官员,出去赈灾就是现成的功劳。
    而无论是太子、三皇子还是九皇子,对自己手底下的人都很有信心,也相信凭着自己名头,那些地方官就算不跪舔,也不敢太过分。
    但有了前段时间的乱子,圣人哪里会放心让他们手底下的人去?
    就怕到时候,他派了其中一个儿子的门人去了,剩余的就会暗地里使绊子,把好好的差事弄砸了。
    到时候如果激起了民愤,事情会更不好收场。
    因此,这一次圣人的态度是前所未有的强硬一力压下了朝堂上的各种声音,派了刑部右侍郎管渊为钦差,户部山西清吏司郎中何苗、礼部祠祭司员外郎林海为其副手,带领禁军五百,押送赈灾粮款前去赈灾。
    临行前,圣人特意赐了管渊一枚金牌,特许:便宜行事。
    这“便易行事”,权利就很大了。
    若是当地官员敢不配合,管渊完全可以先斩后奏。当然了,前提是他斩了之后能控制住接下来的局面。
    对于圣人能想起他,并把塞进赈灾的队伍里,林如海着实是有些诧异的。
    但想想最近这段时间各部的蠢蠢欲动,他又觉得,自己这算是沾了几位皇子的光了。
    如果林如海没有料错的话,等他们赈灾回来,圣人就要着手料理各部中的不安定因素了。
    到时候,他这个赈灾有功的圣人嫡系,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升官,更好地替圣人稳定礼部。
    圣人肯用他,这是好事,林如海自然不会拒绝。
    就从这次赈灾开始,他也要学着勤勤恳恳地办实事了。
    这也算是为他日后的官途做一个小小的铺垫,免得到时候真的外放了,他却是手忙脚乱,不懂得如何治理一方。
    “好了,太太,你收拾这么多,我也不可能全带上啊!”
    眼见贾敏恨不得把他可能用到的东西都给打包上了,林如海哭笑不得,急忙拦住了。
    贾敏却不赞同:“你要去的地方,可是正闹灾呢。这些东西,你也别嫌带着麻烦,等用到的时候,你是买都没处买去。”
    “可是,这也太夸张了吧?”林如海指着香炉、痰盂、瑶琴等物,“我是去赈灾的,不是去游玩儿的。再说了,我上头还有钦差大人呢,若是带的东西比上官都多,让人家怎么看我?”
    “好,就算这些不带,剩下的总得带吧?”
    林如海看着两个马车装不下的行李,连连摇头:“还是太多。”
    因着林如海说第一次出外差,夫妻二人都没有经验,自然谁也说服不了谁。
    到最后,还是林如海提议,到恩师王阁老府上拜访,请教一下师母崔氏。
    王阁老年轻的时候,也是个实干家,他的儿子也和父亲一样。崔氏准备这些东西,已经是轻驾就熟了,问她准没错。
    贾敏也觉得这个提议很不错,当天就下了拜贴。
    崔氏一向喜爱贾敏,很快就给了回帖。待二人相见,崔氏一听贾敏是要问这个,丝毫也不吝啬,把她多年的经验倾囊相授。
    “别的都是次要的,但现成的丸药还有耐放的干粮却是是一定要有的。若是家里存的有肉干的,也给他带上,路上也能保证体力。对了,你家里可有晒干的生姜?这去发水灾的地方,多喝生姜水,可是能顶大用的。至于衣物什么的,不用备那些华而不实的好料子,结实的茧绸与松江布才是上选。颜色也尽量选深色的,有时候他们忙起来,两三天都不一定能换一回衣服……”

52书库推荐浏览: 松影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