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红楼之重生之后 作者:松影明河 【完结】(347)

阅读记录

    崔氏仔仔细细地叮嘱了一大堆,贾敏生怕自己漏记了,干脆拿了纸笔在一旁记着。
    临走的时候,崔氏还送了她好些自家制的肉干儿、果干儿还有路菜。
    贾敏嘴上没有多说什么,却都把这情分一一记在了心里,自此以后,王阁老夫妻的三节两寿,贾敏准备的礼物是更加用心了。
    平日里庄子里送来的果子、野味什么的,也总忘不了王阁老家的一份儿。
    慢慢的,两家竟是越处越近,几乎是当正经亲戚了。
    这边林如海收拾妥当之后,又过了四五天,吏部通行的公文才签发下来。
    就这,还是圣人催得紧,签发的快了的。若不然,耽搁半个月也是有的。
    贾敏对朝廷的运作一知半解,在家里干着急:“不是说遭灾了吗?这一拖两拖的,万一等你们到的时候,爆发了民乱怎么办?”
    她小时候可没少听父亲贾代善说,若是遇上了大灾难,就会有那有心人蛊惑百姓,到处作乱以谋私利。
    对此,林如海只能叹息:“自古以来,朝廷就是这样办事的。朝会上决定好的事情,等到真正动手实施,已经是好多天以后了。也就是刚开国的时候会好一点儿,越是往后,就拖得越久。”
    还有的话,林如海不敢说出来。
    ——因着当今圣人一心求个仁君之名,对许多事情都是轻拿轻放,纵得底下的官员越发有恃无恐。
    这才开国第二代呢,朝廷的办事效率就跟瘸了腿的老头子似的,催着也跑不快。为此,不知道耽搁了多少事情。
    忽的,他心中一动:若是他能倡导提升朝廷办公效率,岂不是能间接救回很多人?这岂不就是大大的功德?
    但转瞬间,他就泄气了:圣人在位还有好些年呢,在圣人在位的时候,这事儿是想都别想。
    日后新君即位……他又不是新君的心腹,冒冒然提议,怕是也不会受重视。毕竟,这可是在挑战整个官僚体系。
    只是,这件事到底是在他心里留下了痕迹,日后若是有机会,他又岂会不抓住?    直到真正进入了灾区, 林如海才直观的感受到,以往在史书上看到的“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究竟是怎样的景象。
    他也终于明白了,前世做宰辅时,从地方奏折上看到的那些伤亡数字是怎样的惨烈。
    还未进入河北地界, 他们一行人便遇见了许多逃难而出的人。
    他们大多数面黄肌瘦, 还有的看着胖乎乎的富态的紧, 但一手指摁下去, 身上就是一个浮不起的坑。
    ——那是饿得浮肿了。
    见林如海面露不忍之色,同行的何苗叹道:“这才到哪儿呢?更惨的还在前面呢。”
    何苗说的不错,更惨的的确还在前面呢。
    他们越是往灾区走, 路边饿死的伏尸就越多。
    但到了后来, 伏尸却又少了。
    林如海不解:难不成, 还专门有人来收敛尸首?
    何苗怜悯地看了他一眼, 指了指街道两旁寥寥无几的还开着门的店铺。
    林如海面色一变。
    他已经意识到了什么, 可还是亲自去看了一眼。然后, 他出来就忍不住扶着门框吐了起来。
    ——那是肉铺, 里面卖的没有别的, 只有“米肉”。
    这种东西,他从前也只是在史书的记录上见过只言片语。
    但历代的史书都免不了“春秋笔法”这一关, 留传下来给后人看的, 大多是比较光鲜的一面。
    当然了, 若是新朝建立, 为前朝修史的时候, 就是反过来了。
    但无论如何, 类似于“米肉”这样的东西,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的,就已经是比较公正的史官了。
    林如海终于明白, 大灾之年,遭灾之地,浮尸遍野那还不算太遭。似这等人烟荒芜却又不见尸首的,才是最可怕的。
    “不能再往里走了。”管渊道,“再往里走,怕是咱们这五百人,根本就护不住赈灾的粮草。”

52书库推荐浏览: 松影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