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红楼之重生之后 作者:松影明河 【完结】(372)

阅读记录

    而且,按照林如海的最终设想,是要把为孤寡院捐赠打造成一个门槛,要让后来的富商们,挖空了心思,想方设法地把钱往孤寡院里送。
    当然,这些事情,交给幕僚去办即可,林如海只需撬开了第一扇门即可。
    可这第一扇门,却也是最难撬的,他自然要全力以赴,仔细应对,给后续的事情开一个好头儿才是。    林如海花了三天的时间列了个章程, 并和苏、文两个幕僚商议修改了许久,这才定了下来。
    哦,对了,苏幕僚与文幕僚在上次宰白鹅一案里, 也沾了光, 分别得了个“府经历”的职位。
    这个职位是知府的属官, 有些特殊。
    按照朝廷的律隶, 这个官职应是正八品。但也有特殊情况的,可以没有品级。
    而两个幕僚的这个府经历,就是没有品级的那种。
    饶是如此, 他们两个已经很满足了。
    毕竟, 他们总算是跨过了由吏到官的那道槛儿。
    而且, 林如海也承诺了, 只等他们下次再立了功, 就给他们请来正式的品级。
    这个承诺, 让本已经心满意足的两人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也让他们雄心再起, 重新燃起了熊熊斗志。
    别的不说,单说从那以后, 两人都开始主动到林如海这里借书来读, 还会趁林如海闲暇的时候前来请教。
    这就让林如海很是欣慰。
    毕竟, 他以后要做的事肯定越来越多, 而这两个人, 必然还是要跟着他干好些年的, 两人的能力高了,也就能为他分担的更多。
    如今,他们肯主动上进, 林如海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而且,林如海替两个幕僚谋官的事,在幕僚界也掀起了不小的风波。
    毕竟,这年头儿,官员立功不易就是再宽厚的东翁,也不会把好不容易到手的功劳分给幕僚。
    虽然,他们这些政绩和功劳,大多数都是在幕僚的帮助下完成的。
    因为,幕僚本来就是协助东家做事的。
    东翁出钱聘请了他们,就等于买断了他们的才华。
    东翁会在自己发达后,给幕僚更多的好处,或者是帮他们再考科举,也会让幕僚的儿子和自己的孩子一同入学,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
    但再多的,就没有了。
    幕僚门投入东翁门下时,也很清楚他们是干什么的,会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
    可人心总是不知足的,如果能有机会直接入仕,又有几个人会不心动?
    不说别的,只说自己有了官身之后,就可以享受一定的土地免税 ,自己的孩子也会水涨船高,结亲就能找更好的人家。
    这还是看得见的好处,那些隐性的好处就更多了。
    于是,就在林如海将苏、文二人弄去做官之后,就有许多暂时赋闲的幕僚,和放弃科举,准备做幕僚的人找到林府,向林如海自荐。
    正好,林如海也觉得自己的人手有些不足,苏、文二人如今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可能时时刻刻为他分忧。
    林如海就决定,从这些自荐的人里面,再选两个,作为日常参谋、协助的人选。
    至于这些人的想法,林如海自然是知道的。
    不过,他并不在意。
    只要他们做幕僚的时候,全心全意地帮他,他自然是不介意在适当的时候,提拔他们一下的。
    在他看来,这些人日后若是有了出路,也是他的人脉不是?
    但这也不是说,只要有能力,林如海就会收的。
    有能力是一方面,人品又是另外一方面了。若是来了一个一心奔着自己的仕途去的,难保他以后不会为了自己的前程,把林如海给称斤论两的卖了。
    凡是前来自荐的人,林如海都会专门安排时间,一个一个地亲自见过,亲自攀谈,最终选出了两个。
    第一个是个四十多岁的,姓梁。
    梁先生自己是没什么再进一步的心思了,但他有个儿子,今年已经二十五了,因着没有名师指点,虽也读了不少的书,却一直不开窍。

52书库推荐浏览: 松影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