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红楼之重生之后 作者:松影明河 【完结】(373)

阅读记录

    这位梁先生也是个聪明人,和林如海攀谈了片刻便摸到了一点儿林如海的心思。因此,他干脆就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心思给硕了。
    “学生来此,便是为大人的贤名所引。
    只是,学生一把年纪,已经没有年轻人冲劲儿啦。如今,只希望我那不成器的儿子,能考个功名,也算是弥补学生的遗憾了。”
    林如海沉吟了片刻,在得知梁先生的儿子已经有了秀才的功名,只是考举人却总是差些火候后,便道:“我府上为犬子授课的翁先生就是个举人,也曾教出过十几个个举人。
    林某可以在翁先生面前举荐令郎,但能不能被翁先生收入门下,就不是林某能定的了。”
    梁先生闻言大喜过望:“大人肯给一个机会,学生已然感激不尽了。若是犬子实在愚钝,入不了翁先生的眼,学生也就死了心,给他安排后路了。”
    当年,翁先生自己,便是考了秀才之后,一直考不上举人。
    他又家境贫寒,不忍父母兄弟一直为他操劳,终于在二十八岁上头,下定决心不考了,转而费尽心思,拜入了一个老椽吏门下,学着给人做幕僚。
    因着自己的经历,他虽然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青出于蓝,但也不是十分强求。若是儿子真的没有这个天分,趁早放弃了,跟着他学着做个幕僚,日后也能养活一大家子。
    索性,那梁家哥儿虽不是什么经世之才,但也不是榆木疙瘩。
    翁先生看在林如海的面子上,还是收了他,并针对性地指导了一番,让他顿时就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梁先生见儿子前程可期,自然对林如海死心塌地。
    林如海招的第二个幕僚,还年轻的很,今年不过弱冠之年。
    这个幕僚姓葛,草字放翁。他之所以来给人做幕僚,就是因为穷。
    葛放翁父亲早逝,自幼与寡母相依为命。
    他父亲是个老秀才,除了一箱子书之外,并没有留下什么额外的财产。他的母亲不想儿子一生禄禄,就绣花攒钱,供他读书。
    索性葛放翁倒是没养成什么清高的毛病,字能写的端正之后,就找了份儿给书局抄书的活计。
    这样既能练字,也能看到更多的书籍。
    原本这样下去,就算他考不到功名,母子二人的生计也能维持的下去。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葛母因常年操劳,终于是病倒了。
    在这个年头,莫说葛家这样的贫寒之家,便是小有积蓄的那些,也是生不起病的。
    葛母这一病,一下子就把家底都掏空了,族里能借的也都借遍了。
    也不知幸还是不幸,葛母熬了过来。但葛放翁却再也没有办法心安理得地读书求功名了。
    可是,他深知母亲对他的期望甚深,这种心思,也不敢直白地说出来。
    就在这个时候,林如海横空出世了。他有个同窗是书香门第出身的,消息比较灵通,和他书信来往的时候,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葛放翁也是个脑筋灵活的,心思一转,便想到了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他跟母亲说,暂时不想读书了,想给人做幕僚的时候,母亲果然不同意,还很自责,觉得是自己没用,病了这么一场,耽误了儿子的前程。
    然后,葛放翁就不慌不忙的,把林如海手底下的两个幕僚直接做了“府经历”的事情告诉了母亲。
    “天底下的读书人这么多,考上进士的又有多少?就算考上了,能不能之官也还不一定。府经历可是八品官,那两位先生不过是跟着林大人做了几年幕僚,就直接做了府经历,这是多少人都求不来的好事?娘,您就让儿子去吧!”
    为什么穷苦人家,一有机会就想着送孩子读书?
    难道真的是为了让他们明礼?
    当然还是为了做官啊!
    葛放翁从十岁开始认字,到了弱冠之年,才考了个秀才。
    这之后,还要考举人、进士。
    就算葛母没有读过书,但她也打听过,知道越是往后,就越是难考。有的人甚至在秀才考举人这个门槛上蹉跎几十年的,也就是大半辈子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松影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