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见贾赦一扭头,兀自欣赏起了多宝阁上的古董,全当没看见贾政的眼神。
贾政干笑了两声,一句话在喉咙里转了个圈儿,说出口的却是:“没什么,就是老太太想念表弟了。”
“哦。”史鼐淡淡地点了点头,“那如今见也见过了,眼见时候也不早了,我家里还有事,就先告辞了。”说着,就起了身,朝他们兄弟二人行了个礼。
“鼐表弟慢走。”贾赦带着满心的幸灾乐祸还了礼。
“表弟……”贾政喊了一声,可对上史鼐疑惑的目光,他吭哧了半晌,想说的却一句也说不出来,“表弟慢走,我送你。”
“那就……劳烦政表兄了。”史鼐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再次拱手。
一离开荣国府,严氏的脸便沉了下来,对史鼐道:“我往日里只听说政二老爷是个端方君子,赦大老爷是个老纨绔。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今日一见,我才知道,这政二老爷,怕是还不如赦大老爷呢。”
史鼐却是意料之中,对严氏道:“先上车吧,回家再说。”
他觉得,贾政是什么德行,贾母肯定了解。自己这边没从贾政那里得到什么答案,严氏那里,想必是已经从贾母那里知道了。
果然,回到家一问,严氏便撇了撇嘴,“还能有什么事?觉得政二老爷待在工部屈才了呗。想让侯爷你动用关系,把他调到户部去。”
史鼐道:“我才刚入朝,哪里来的关系?”
他们史家祖上积累的人脉,都在军中,贾政若是想从军,自己还能使上点儿力。不过,军中的人脉,贾家自己也有,哪里用得上他?
“妾身也是这样说的。”严氏道,“如今三爷不在京,侯爷一个人在朝堂上如履薄冰,连个帮扶的人都没有,哪里还有余力去顾忌别人?”
“如果是这件事,不用理会。”
史鼐之所以跑这一趟,就是怕贾母是知道了他大哥真正的死因。
虽然史家大老爷已经死了,死无对证了。可是,若是贾母知晓,他不是病死的,而是孝期饮酒,不慎摔死的,并以此要挟史鼐,史鼐还真得顾忌一二。
因为,这世上还有一个人证——贾珍。
既然不是这件事,那史鼐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
******
史家这个年,过得很是低调,史鼐连宫宴都没有去参加,只是一家人在暖阁里弄了两桌聚了聚。
等过完了年,史鼐就接到了一个差事:督办水泥的生产。
按理说,这是工部的事。但谁让那水泥的配方是史鼐献上去的呢?让他督办,就是工部的天官也没有半点儿意见。
毕竟,谁还能比献上这方子的人,更懂得水泥制作的精髓呢?
更何况,水泥不比香皂,弄点儿猪油,再弄点儿草木灰什么的就成了。水泥制作的初期,肯定是要有大量投资的。
别的不说,光建造场地,炸山取石,就得有大量的投入。史鼐作为户部侍郎,在资金方面,更方便一些。
既然人家工部尚书都没有意见,史鼐就更不可能有了。
于是,作为户部侍郎的史鼐,就带领着工部左侍郎严津、几个工部的员外郎,还有自己这段时日在户部用的顺手的几个人,一起出了京城,选择适合水泥生产的场地去了。
这个户部左侍郎严津,就是史鼐的妻子严氏的亲叔父。工部尚书之所以把严津派过来,就是因为两人有这层关系,会省去许多龃龉。
严津对于史鼐这个侄婿,一直都很看好。
只不过,他原来一直以为史鼐会往军中发展,没想到机缘巧合的,史鼐竟做了文官,而且起点还这么高。
他大哥已经不止一次的私下和他感叹:“这个女婿,没有选错。”
严津虽然是二甲进士出身,却没有半点儿迂腐之气。相反的,他不但为人圆滑世故,还有一种魏晋文人的狂放不羁。
对于这次作为助手被派出来,给自己的侄婿打下手,他是丝毫没有摆长辈的架子,双方相互见过礼只会抢,严津直接就说:“论造水泥,你比我在行,怎么干你只管说,我都听你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松影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