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也是她疏忽了,只想到了教元春打点宫里的嬷嬷和宫女,却忘了户部才是第一关。
因而,等王氏到了春熙堂,便听见贾母道:“老二家的,你来的正好。”
王氏身形一顿,急忙收敛了脸上的怒色,问道:“不知老太太有何吩咐?”
贾母道:“你去准备几件拿的出手的礼物,给户部的金郎中送去。”
“金郎中?”王氏很快就反应了过来,金郎中就是户部负责给秀女登记造册的。
但王氏却觉得,与其找金郎中,不如直接去找户部尚书史鼐。
而且,他的理由还挺充分,贾母很快就被她给说服了。
“咱们与史家也是老亲了。就算抛开这个不谈,史家也是老太太的娘家,史大人也是老爷的表弟,是元春的表舅。”
王氏看了侍立一旁的元春一眼,接着说:“若是将来,元春出息了,难不成,还会忘了提携表舅?”
贾母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你说的很是。”
元春到底年少,城府还不深,此时终于忍不住问道:“可是,老太太、太太,表舅已是位极人臣,哪里还需要别人提携?”
这话就像是一只毫不留情的手,一下子就揭掉了贾母与王氏的遮羞布,把两人那卑劣都心思尽数暴露在了阳光之下。
王夫人的脸色立时就难看了起来,喝道:“莫要胡言!”
元春吓得浑身一抖,意识到自己可能是说错话了……不,她说的是事实,只是不该在这个时候,说给祖母和母亲听而已。
贾母的城府深沉,虽然脸色也变了一下,但很快就恢复了若无其事,一副过来人的样子说:“你年纪小,经的事少。前朝有多少重臣,性命都是坏在了后宫上?有你帮忙看着,你表舅也就安心许多。”
对官场上的事,元春也不懂。但她总觉得祖母说的话有哪里不对,只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因而,她只得喏喏应了,低头不言。
王氏的脸色这才好了,又和贾母商量起了让史鼐帮忙给金郎中递话的事。
在她们想来,史鼐是户部尚书,户部的最高长官。只要他一句话,金郎中哪有不听的?怕是比送再多的珍宝都强。
她们想的没有错,却选择性地忽略了,史鼐愿不愿意帮她们的事实。
她头天递了拜贴,次日登门,是严氏带着湘云和素节姐弟接待的她们婆媳。
将人迎入正厅,七岁的湘云和五岁的素节在严氏的示意下向两个不常见的长辈见了礼。
贾母一脸慈爱地说:“都是好孩子。”分别给了表礼。
然后,严氏就让他们姐弟回去读书了。
因着有求于人,王氏难得地夸了句别人家的孩子,“弟妹把两个孩子教养的真是好,这小小年纪的,就勤学不缀,日后必是状元之才。”
严氏淡淡地笑了笑,说:“咱们这样的人家,读书只为明礼罢了,倒不指着读书做官。”
素节三岁启蒙,到如今也有两年了。
说实话,资质很是一般,比着灵秀的湘云,更是差远了。
严氏还曾为了此事心里不痛快过,觉得湘云抢了自己儿子的风头。还是史鼐开解她,说他们这样的人家,读书好不好,根本不影响日后做官。
又说湘云是个女孩子,学得再好,也不过是脂粉堆里的英雄,又有什么打紧?
严氏这才把心事放下,但却并不怎么喜欢别人夸素节读书好。
因为,在知晓自己儿子资质后,这话怎么听,都有一股嘲讽的意味儿。
可是,偏她又知道,人家说这话,目的是奉承她,绝无半点儿不好的心思。她也只能淡笑受了,再夸回去。
但每次贾母和王氏登门,都没有好事,她又本身就不喜贾母和王氏,自然没什么好话。
王氏面上讪讪,心头暗怒。贾母连忙给她使了眼色,让她收敛点儿。
贾母原本以为,她再怎么着也是长辈,史鼐也该来拜见她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松影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