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宁_意迟迟【完结+番外】(351)

阅读记录

  汪仁闻言,眼神微变,几不可闻地呢喃了句“师兄”,而后温和地笑了起来,对站在那的青年颔首示意,打着哈哈:“一路舟车劳顿,怕是累坏了吧,快请里头坐。”

  顶着大日头说了几句话,众人也都热了,听了这话便朝着花厅里头鱼贯而入。

  生得丰神俊朗的纪鋆,面有倦色。

  吉祥的话不曾作假,他的确昨日才至京都,也才终于在时隔数年后再次见到了十一。

  他也方才知道,十一马上就要成亲了。

  得知了这个消息后,他怀揣着的那些大计、野心,便都不便赶在这当口拿出来说了。

  多年未见,一切都还得慢慢地来。

  今日催妆,他既来了,自也要凑个热闹。

  他们师兄弟二人还未来得及细说这几年的事,他也只知道十一要娶妻了,进了北城,又进了女方家所在的胡同,他便当十一要娶的姑娘,只不过出身于普通人家,谁知才进门没多久,他竟然便见到了汪仁。

  内廷里的掌印大太监不止汪仁一个。可汪仁素来是个与众不同的。

  然而汪仁是个宦官,这娶的自然不可能是他的女儿。可什么样的人家,能叫汪仁来接待送催妆礼的人?

  纪鋆跟着人群。一步步往里走,心里却渐渐有疑云浮现。

  还有此次同行之人中的那个秦南,竟然是锦衣卫的人……

  十一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思忖间,一行人已进了花厅,渐次落座,有婢女上前来奉茶。

  他们送来的催妆礼。则已被悉数抬了下去,唯有凤冠霞帔先被另行取了出来。

  至huáng昏时分。谢姝宁的嫁妆也出了大门。

  送妆的队伍先行,卓妈妈领着自家几个得用的仆妇随后而行,赶往东城“铺房”。

  新人的新房里,除了chuáng外。剩余木器皆由女家备办,一向是规矩,这一点上宋氏很看重。

  帐幔铺盖必要成双,宋氏便做主定下了八铺八盖。至于铜锡瓷器,古玩字画,妆奁衣裳,更是悉数不尽。其中箱笼衣料、首饰珠宝,数不胜数,浩浩dàngdàng的一支队伍。若非宋氏心知此事需多些谨慎,这送妆的队伍定叫她给安排成“十里红妆”。

  因而古玩箱笼、金银器皿之类显眼的东西,她只备了些寻常分量。真正多的,是那些个田地房屋铺子。

  她领着玉紫打了两日算盘,将自己名下的产业一分为二,一份留给儿子,一份便趁着今次给了女儿。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只是对宋氏而言。这桩婚事里还有太多遗憾,叫她忍不住觉得亏待了自己唯一的闺女。

  单说“铺房”这一条。便该请了福寿双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来作那铺房人才是,但这回,便只能由卓妈妈亲自领了这活。虽说没那么多忌讳,可到底也没图吉利。

  因了谢家的事,再加上燕淮的事,这明明是大喜事,却也不能广而告之。

  连能给谢姝宁添箱的人,也没有。

  宋氏便可着劲想要多在谢姝宁的嫁妆上,多加弥补。

  一抬抬嫁妆施施然上了路,鞭pào声响了大半日。

  北城已许久不曾这般热闹过,青灯巷有人嫁女的事,像鸟儿口中衔着的糙籽,随着翅膀的扑棱声,遍布了北城。

  就连石井胡同里的人家,也有不少听到了这个消息的。

  起先只是几个碎嘴的丫鬟婆子从外头看了热闹回来,聚在一块嘀嘀咕咕说着闲话,不曾想恰巧叫过路的大太太王氏给听了个正着。大太太便差了人问,是哪家嫁女?

  几个丫鬟婆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都是一头雾水,齐齐摇了摇头。

  大太太见她们说的热闹,还当能拣了来听个趣,谁知却是一问三不知,不由得面露不悦。

  其中一个矮胖的婆子见状眼珠子滴溜溜乱转,忙道:“是青灯巷里的人家,奴婢听说那嫁妆,怕是足足有一百二十抬之多呢!”

  大太太闻言微微一瞪眼,斥道:“胡说八道,一百二十抬,你当青灯巷里住的都是哪些人家?”

  “太太若不信,且使人出去打听打听,大家伙都明眼瞧见了的。”婆子讪讪然道。

  大太太听了这话,面上不提,可心却痒痒,转个身就派了人出去探听。

  结果回来的人说,多少抬怕是数不清,但却似在里头瞧见了卓妈妈……

  大太太吃着茶,狐疑道:“哪个卓妈妈?”

  “就是原先在三房八小姐潇湘馆里伺候的那一位。”

  “哐当——”

  大太太手里的茶杯盖摔了下去,她吃惊地问:“没瞧错?”

  丫鬟摇摇头:“瞧得真真的,应当不会错。”

  大太太惊呼:“那这嫁的,难不成是阿蛮那丫头?!”

  第405章 艳羡

  边上站着的丫鬟闻言,亦不由得面色微变,但到底不曾亲眼目睹,因而听见大太太王氏的话后,仍只站在一旁,只轻声问:“原先不是听说,八小姐跟着先前的六太太回延陵去了吗?”

  “那也只是听说而已,哪里做得了准。”大太太摇头,眉头紧蹙。一张保养得宜的面孔变了色,她猛地将手中茶杯往小几上重重一顿,旋即霍然起身,大步流星地往外走去。

  可走出几步,她脚下的步子不由得又顿住,慢了下来。

  大太太站在庑廊下,抬头望一望外头的天,蓝的白的,gān净得纤尘不染,可她却似乎从那纯净的蓝与白之后,瞧出来了大片隐藏着的脏污,灰蒙蒙的见不得人,就好比老六家的那点子破事,没一点能摊开叫人仔细去看的。

  她将手中的帕子揉来搓去,将掌心都揉得微微发红。

  想起谢家六爷谢元茂来,她这心里头就忍不住有些犯嘀咕。老太太没拿她当回事,这事半遮半掩,最终也没尽数告知他们,谢元茂跟宋氏之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宋氏又如何能将谢翊兄妹俩都给带走,老六他又为何成了眼下这幅模样。

  谜团一个个,堆积如山,叫人翻也翻不过去,想要揭开了外头的那层纱巾往里头探明真相,却又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她知道,这事肯定是说不得,若不然老太太焉能瞒得这般严实。丁点口风不露?

  二房那庶出的谢四爷当年没走运,娶了跟淑太妃出身一家的容氏,容家遭殃时。躲也躲不及,硬生生给牵扯了进去,而今仕途难行,夫妻不睦,左不过是好死不如赖活着,混日子罢了。

  同长房也几乎彻底断了走动,平素里大门一闭。哪个又认得哪个?

  大太太想着,往廊下矮矮的栏杆上一坐。扯着手中的帕子暗暗地想,眼下这谢家,三房已废,二房形同陌路。比来算去,临到最后还是长房撑着场面。

  然而长房而今也有些撑不起来这门庭了。

  谢二爷进棺材的时候,大太太记得自己心底里还偷偷乐过,她不喜二夫人梁氏,这眼瞧着二爷一家颓了,可不是高兴多过担忧。

  至少,没了谢二爷,那也还有谢三爷撑着脸面。

  谁知去岁上,阖府大乱。谢三爷叫贼人伤了腿,又不得神医望诊,落下了顽疾。

  这般一来。他只得告病归家,暂别了朝堂。

  大太太没好气地暗自嘟哝着,“偏生家中还有个蠢妇!”

  三夫人蒋氏,最是叫人瞧不上眼,要不是仗着是大老太太的娘家人,就凭她。能成什么事,莫说有了老太太这也没能成事。

  府里这处境。本就乱糟糟的百废待兴,这蒋氏还巴巴地去求了老太太,将六姑娘谢芷若从庵堂里接了回来养病。这还不算,她顺带着把老六家那魔怔了的庶女姝敏也一道给接上了马车,带回了府来。

  这都叫个什么事啊!

  她不由得面露鄙夷,嗤笑一声,起身回了房,随后打发了心腹丫鬟下去,让其将青灯巷有人嫁女的事,在府里大肆散布,定要传到老太太跟三夫人蒋氏耳朵里。

  若这出阁的真是谢姝宁,可不能只叫她一个人心闷气短不痛快。

  宋氏走时,可连一个铜板也没落下!

  那叫人眼花缭乱的嫁妆,吃穿用度,她可还都记在心里久久难以忘怀。若不是老太太几个胡闹,眼下这些个东西,还不都得是谢家的?

  她觉得气闷,和衣在榻上卧倒,让人给自己打着扇子,渐渐睡了过去。

  天色渐渐晦暗了下来,消息也已巴巴地传进了蒋氏耳朵里。

  蒋氏一得了消息便打发了人去青灯巷查探,不多时,被派出去的人就赶了回来,摇头道:“夫人,近不得那宅子,但奴才悄悄问了问住在边上的人家,那户人家搬进宅子的日子,倒同八小姐他们离府时,差不离。”

  这便十有八九不会错了!

  蒋氏皱着眉头冷笑,捏碎了指尖的新鲜果子。

  人人都道宋氏去岁上便离京了,不曾想却一直就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呆着。

  她呆在那做什么?

  看着日渐没落的谢家,她可是笑得合不拢嘴?

  蒋氏yīn暗地胡乱揣测着,僵着一张脸,问来人:“可知嫁的是何许人家?”

  “听说是东城的外地富商。”

  “外地富商?”蒋氏闻言,目瞪口呆。

  “旁的不知,但送妆铺房的人,的确都是往东城去的。”

  蒋氏吃惊极了,嗫嚅着,“这便假不了了,但凡有个官身的,哪个愿意往东城去住。”

  东城多的,就是各地聚集而来的富贾,一股子铜臭味。

  出手再阔绰,那也只是商户。

  她蓦地笑了起来,笑意直达眼底,冲着底下回话的奴才挥挥手,示意他退下。

  知道是嫁去东城的,她心qíng大好,转身往后罩房里去。

  谢三爷厌恶女儿,可人已被接了回来,总得有个安身之处,便将六姑娘谢芷若送去了后头住。平素里,也只有蒋氏每日会去见她一面。再不好,也是从她身上掉下来的ròu啊。

  她让人提着灯,须臾便走至了谢芷若门前。

  谢芷若的病开chūn时便已大好,眼下照旧生龙活虎。

  她也从碎嘴的婢女口中听说了青灯巷的事,一颗心正像是被猫爪挠着似的,难耐得紧,这会见母亲来了,赶忙急匆匆迎了上去,张嘴便问:“青灯巷里的那户人家,可是阿蛮那小蹄子?”

  蒋氏瞪她一眼。将屋子里的人都打发了出去,这才同她道:“八成就是了。”

  话音未落,谢芷若已是“哇”地一声哭了起来。抹着眼角说:“她都嫁了……听说嫁妆有足足一百二十抬呢!”

52书库推荐浏览: 意迟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