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八十年代逆袭_YTT桃桃【完结】(165)

阅读记录

  没人知道那铁罐子里有气啊,第一罐当新鲜物打开时,喷的满炕席上可哪都是,毕晟没出息到直接伸舌头吸炕席,就在毕铁刚要骂他时,毕晟一脸笑容说:

  “真甜。我爷要是活着也能尝尝,他爱吃甜的。”随后就把那易拉罐往他们两口子嘴边儿送。

  毕铁刚和刘雅芳都意思了两下,舔了两口,然后就摆手比划说难喝。

  ……

  毕晟笑了,根本没发现他爹“良心发现”了,十二岁的小少年抬脖子挑了挑眉笑道:

  “爹,我不是馋,我是在研究。你瞅瞅,这个给你装烟灰,这个给娘当摆设,像不像朵花?”

  毕铁林坐在炕沿边儿接过来一瞅,可不是咋地?这狗蛋儿手还怪巧的呢,给那易拉罐弯吧弯吧就能当个东西用。

  小少年继续道:“就是赶明儿喝不上了,瞅瞅也挺好,当个念想。”

  毕铁刚……

  第二二五章 被吓(一更二更合一)

  对于东北毕家的几口人来讲,忽然乍富,没有一个缓冲的奋斗过程,只有擎等着过好日子……

  前后的贫富差距,又实在是太大了!

  别说毕铁林和刘雅芳心理不适应,就是毕晟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心里都没有安全感。

  毕铁林和刘雅芳不敢花钱,那是因为他们怕。

  怕极了毕金枝的那句话糙理不糙:底子太穷,穷了太多年,万一哪天遇到事儿了,一场大风撸了杆。

  夫妻俩不是没有听过见过“宏伟蓝图”,毕铁林和毕月都给他们画过大饼。

  可他们就是根深蒂固地认为:

  如果少花点儿钱,或者能不花就不花,是不是能应应急?手里有钱心不慌,总比花没了好。

  是不是有一天出了什么大事儿,不能被动到让俩孩子去爬火车,再起早贪黑的去卖大果子?

  是不是俩孩子能平安无事到大学毕业挣上工资?拿了工资就好了,那是铁饭碗,小儿子也能依靠上哥哥姐姐了。

  对于当父母的来讲,再没有什么比供不起孩子们念书来的剜心了。

  ……

  而对于品学兼优又最馋最小的毕晟来说,他眼中的自家那就是忽悠一下子“变了”。

  姐姐拿回烧jī了,爷爷却不在了,在他拿槽子糕时闭上的眼。

  家里的大事小qíng,家里的很多格局都有变动了。

  饭桌上顿顿都有点儿荤腥,菜里有油了。

  爹娘不再是问他吃没吃饱,不再是吃几口就赶紧下桌装吃饱。

  而是陪着他一直吃到最后,还给他夹菜,菜不再是只有咸菜疙瘩,挑ròu片子往碗里放,问他顺不顺口、馋不馋ròu。

  爹娘吃完一碗饭也会起身再添饭。

  后来他有了新书包、文具盒,就连黑木质的本夹子就有二十几个,每个作业本都能夹得起。

  毕晟有点儿想不明白,还很不踏实。

  周而复始的日子就变成了:

  今个儿收到一堆没见过的东西。

  明天就能用上姐姐给邮来的学习用品。

  后天小叔穿着特别特别的体面出现在村子里,出现在他的眼前。让放学一起回来的小伙伴们都羡慕的不得了,毕晟会骄傲极了。

  小叔会摸着他的头嘱咐:

  “跟同学好好相处,这个寒假好好玩玩,明年叔领你去京都念书,和你姐姐哥哥在一块。”

  京都?

  京都不是伟大领袖住的地方吗?那有天安门,那有护城河,课本上说那里飘扬着五星红旗,那座古都很大很好很热闹。

  毕晟不知道自己该不该信,他只知道更不能玩了,得趁着现在啥啥都不错时好好学习,也不能和同学显摆。

  万一哪天梦醒了,万一哪天这一切都不行了,会更让同学笑话的。

  他用新书包、新钢笔、新本子更加格外注意。

  心里总有一个念头:省点儿使,到时候还有剩。

  ……

  毕铁刚斜睨着毕晟,食指弹着炕席疑惑问道:“你个小毛孩子,不缺吃不少喝的,你不踏实个哪辈子呢?”

  毕晟坐在炕沿边儿弯腰系棉鞋带回道:“我就那么一说。”随后又侧头看向他爹质问道:

  “那咋的?你还能天天让我喝上健力宝啊?”

  “你个死小子!”毕铁刚习惯xing举手要打毕晟,手还没落下呢,就听到外面熙熙攘攘吵吵把火的。

  毕晟看了一眼毕铁刚,十分好信儿道:“我出去瞅瞅热闹!”说完就跑了出去。

  而毕铁刚也随后跟了出去。

  不适应忽然乍富,不适应毕家忽然在村里地位提高的毕家父子刚走出院子,就有从门口跑过的乡亲们喊道:

  “铁刚啊,快着点儿出事儿了,你见识多给去瞧瞧,帮着caocao心!就你帮着种地的那张寡。妇家里出事儿了,寡妇舍业的不容易!”

  毕铁刚咋听咋觉得别扭,就是面上不显,脚步加快也跟着往大队部跑。

  “俺家伍子啊!老天啊,你把我也收了去吧,我好不容易给伍子拉扯到十八,你把我命也拿去吧!”

  村里西面山下住着的张寡。妇,头发凌乱,只穿个单薄的棉袄芯子,外套都没有套上,瘫坐在大队部的门口。

  外面天寒地冻的,就这么一会儿功夫,张寡。妇跟前儿站满了人。

  半大孩子们扯这个大人问那个大人的,岁数大的大娘拿头巾子陪着张寡妇抹眼泪,男人们七嘴八舌地说着话。

  老村长一脸愁容,叼着个大烟袋蹲在一边儿,谁问啥都回一句:“咱书记出远门了,这可咋整!他要在家还能陪着去。”

  毕铁刚听这个说两句,听那个唏嘘两句的,刚开始以为是拖欠工钱不给,或者是gān活受伤砸了哪,像他似的呢。

  结果一仔细打听,听明白了……

  事qíng是咋回事儿呢?

  最近这一年半载的,没人管农民们外出打工这事儿了,尤其最近这半年,连汇报都不需要汇报了。

  种地苦啊,钱还没两个,将将够吃饱饭。

  赶上老天爷不成全,家里人口再多的那种家庭,那真是想吃饱饭挺费劲。

  就这么的,村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只要不懒的,秋收过后就会跟着熟悉能联络活的出门找活挣钱。

  基本找不到啥好活,不是给人盖房子修厂子,再不就是去哪个私人小作坊当力工。

  但都为了能过个肥年,对于农民来讲,他们最不怕的就是吃辛苦。

  前一段日子,外面来了几个陌生人,当时来村子里找人gān活,说是得去东北三省的另一个省gān活。

  远是远了点儿,但工钱给的高。

  再加上人家又去外村招人,走了好几个村子,一要要小二十个人,冰天冻地的还gān短期快钱,即便不拖底感觉也算是个团体,应该不能差钱。

  这个张寡。妇唯一的儿子小名小伍子,就是跟着这伙人走的。

  小伍子知道自己长的单薄不吃香,近活村里闲的人多了,也轮不上他,当时还挺高兴能碰上这次机会。

  万万没想到啊,这伙人丧良心!

  活gān完了,眼瞅着快过年了,工钱没有就欠着呗,不滴,给这帮农民工杀了,人家招工的是想一分钱都不花,都埋在新建的工厂附近。

  又是跨省,又都是农民,还没有啥正经手续。

  之前那些年一直走哪哪汇报,现在好了,啥手续和证明都不需要了,再加上最近这大半年出门打工的人太多了,哪家走着走着没回去的也太多了。

  这招工的一对夫妻就丧心病狂了,动了歹念。

  事发还是因为有个人偷摸跑了去公安局报案了,这才抓住了作案的两个人。

  挖出来一个个的被害人,这对儿夫妻甚至有的都说不出来他们叫啥名字,只记得寥寥几个。小伍子就是其中一个。

  今个儿县里公安局来人了,让张寡妇去市里公安局认人,也就有了这一幕。

  毕铁刚这一听明白了可倒好,心口直泛凉。胸口就跟有股过堂风似的嗖嗖冒冷风。

  村里一时之间更是人心惶惶。家里有在外面还没回来的,那脸色都吓的发白。

  毕铁刚望着两个被选出的壮小伙架着着张寡。妇坐牛车出了村口,心里堵的没个fèng。

  村里人这个一块那个八毛的,他也现回家取了二十块钱递给了一个壮小伙,看着牛车越来越远,脚底就跟长了钉子似的挪不动步,实际上是怕腿软。

  毕铁刚从没有想过,这么可怕的事qíng就发生在身边,能让他听说遇到。

  倒是最近由于政策不一样了,外出gān活的人多了,经常听说这个挣了钱回老家盖房子了,那个发达了,进村儿就发烟。

  就不说他们这流行挣钱必须得起大瓦房吧,就是结婚啥的,要是家里闺女能嫁一个出门挣钱的,都和以往不一样了。

  以往只高看嫁镇gān部、嫁文化人、嫁工人,现在也高看能带人出去gān活的人。

  哪个村口没有几件忽然乍富的“传说”在宣扬,你都不好意思说自个儿村牛bī。

  似乎是眨眼间,有能耐的人越来越多。

  可这一刻,真让人听的牙齿打颤,心里也直打哆嗦。

  全村人都有点儿想念村书记赵树根儿了。

  散场时,每个人嘴里除了唏嘘,再就是书记咋还不回来?

  毕竟,当年毕铁林出事儿时,赵树根儿能去镇上找到认识人,能问明白是咋回事儿。

  还有这次,他们一致认为是因为村书记不在家,一走走两个多月,这要是在家,他一准儿能看明白来招工的是杀人犯。

  带着坦克帽的毕晟,面无表qíng地站在毕铁刚的身边:

  “爹,我姐和我哥也在外地gān活呢?还有我叔?就为了让咱们吃饱饭才没回家?”

  “嗯。我和你娘才应该出门挣钱,让他们回来。”

  毕晟戴着棉手套的两手瞬间攥拳,听的心一揪。

  小少年仍旧面无表qíng。说出的话听起来杂乱无章,实际上带出了他的所思所想:

  “咱家过这么好,那他们得挣多少钱。挣那么多,危险更大了。我一天吃两碗饭就行,放假了喝稀粥。东西不缺,能用好几年。”

  毕铁刚摸了摸毕晟的脑袋,看着孩子嘴唇都发白了,知道小儿子心重,尤其是自从老爷子没了之后,狗蛋儿更是很少活蹦乱跳了。

  而以往被摸头就闹别扭躲开的毕晟,也任由他爹一下一下的摸着他的脑袋。

  “狗蛋儿,咱都去京都吧,啥过年不过年的,非得等那时候gān哈!不能空屋子过年再回来,路费贵就贵吧,管咋地天天搁一块堆呆着。”

52书库推荐浏览: YTT桃桃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