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炎打算把纸造出来,一来可以给族人学习用,二来可以告别用树叶擦屁股。
纸张的构成是植物纤维,李炎在穿越前是考古专业,曾经研究过这方面的知识,对于造纸,他也略懂一二。
于是,他带着五个族人在工业园里研究了一个多月。
失败了几次后,今天总算研究出一些眉目。
一个院子,里面摆放着各种工具,有石磨、有舂臼、有陶制水池、也有布制的方格抄纸网,甚至还有一些压制工具。
之前总结了不少经验,李炎相信这次一定会成功。
只见他与族人选择了一些干的葛藤、禾草、烂渔网等材料,先将这些材料洗干净、泡烂。
接着,就将这些材料放到舂臼里捶烂,捶得稀巴烂了,又将这些植物碎渣放到大锅里大火煮制。
数小时后。
李炎打开窝盖,只见锅里面一大锅黄褐色的浓粥,还冒着滚滚的热气。
取过一根木棍,搞拌了几下,浓粥里面有很多碎屑,还有很多很细的纤维。
这便是纸浆原液。
纸张的主材料便是这些,不过,这还没完成。
李炎又命人取来一锅淘米水,也就是煮过小麦的水,这些米水有黏合的作用。
将一锅淘米水加入去后,又开始大火煮制。
纸浆的浓度一定要合适,磨成粉末的纸浆要添加了一些熬过的米浆作为粘合剂。
煮到差不多了,李炎命人收火,待锅里的纸浆冷却后,李炎他们就将这些纸浆倒入一个陶制的大盘里。
这个大陶盘呈方形,镶嵌在地上,如同一个水池。
一个方形的木格子下面,粘合着一块麻布,这便是抄纸的抄网。
周围的人在看着李炎,李炎拿着这个方形抄网,轻轻地将炒网没入纸池中。
黄黄的纸浆水慢慢没过抄网,在米黄的抄网上留下一层浅浅的纸层。
这个工序叫抄纸。
抄得越多,出来的纸张就越厚。
李炎抄了三次,基本上将抄网里的网格都填满才不再抄纸,斜着抄网把里面的水流掉。
拿着这个抄网,走到一个台子旁边,然后小心翼翼地反转,将抄网里的纸分离到台子上。
这个台子是一块铺着木板的木台,那木板用熟桐油刷过,表面光滑平整,桐油刷过的木板的好处是不会粘连。
湿漉漉的一层纸张平放在台子上,纸张的厚度约2毫米,表面米黄色,如同一块面饼。
接着,李炎又取来一块大木板。
这块大木板的表面也刷了一层熟桐油,十分光亮,但厚度却比较厚,是一块厚木板。
李炎和族人小心翼翼地将这块木板压在那张湿漉漉的纸上,然后压下去。
利用厚木板自身的重量压出纸张里的水份,同时也使得纸张的厚度变薄,变得更加紧密。
压了数分钟,李炎就搬开这块木板。
纸张还是湿的,但纸张已经变得很密,厚度也薄了许多,李炎看着就觉得可以。
过了两个小时,这张纸已经干了。
李炎拿起来晃了晃,纸张没有坏,很结实,就是表面的颜色呈米黄色。
“可能需要漂白一下,或者要添加生石灰。”
李炎看着这张纸张想了想,最后还是满意地点头,笑道:“嗯,黄是黄了点,但合格了,漂白纸张的问题可能不会简单,以后就用这种纸作为书写用的纸张。”
周围帮忙的族人纷纷过来抚摸这张纸,他们越摸越兴奋,这种叫纸的东西,比兽皮还薄,更轻便,这是新产品,他们第一次见呢。
李炎看向他们,问道:“你们知道这种纸怎么造吗?”
“嗯,知道。”
“我们知道怎么造。”
这些人一个个点头,之前他们就陪李炎一起造纸,他们都知道过程。
李炎想了想,又道:“以后用竹子造纸,竹子提前三个月泡在水里,泡烂了就拿来造纸。”
“嗯。”族人点头。
李炎继续道:“还有,以后造纸,造两种纸,一种用禾草或杂草煮纸浆,不用捶那么烂,刚好造出一块纸就好了,是用来替代树叶擦屁股的,不必花太多的材料和时间去造,这种纸叫草纸,可以大量生产。”
“而我们现在造的这种纸,就按照之前的工序去制,是最好的纸,是用来写字和记录的,我还会增加一个制纸车间,你们造出纸来后,就送到那个车间生产各种纸类书籍。”
“明白!”族人一个个点头,对于他们来说,造纸工序已经不陌生了,再造出简单的草纸并没有难度。
纸造出来后,还需要书写工具,李炎打算造一些墨。
第230章 制墨
秋天的风有点冰冷,吹拂在树林里,沙沙作响。
秋天到了,很多树木都开始枯黄,但李炎所处的这片树林却一片翠绿。
一扎扎如针状的树冠十分翠绿,这便是松树。
松树属于常绿树种,就算到了寒冬,它的叶都是翠绿的。
松树还是一种很有用的木材,它的松油能入药,也能添加到各种化学物品里,特点是易燃,可以作为助燃剂,而松树木则有不容易腐烂、防渗水的特点,不过,松树木燃烧起来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黑烟。
砰!
砰!
52书库推荐浏览: 紫菜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