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这时却提出一个问:“那,养鸽场在哪里建?沪市?不能吧!成本太高了。”
“要不在你们老家?”
唐浩泽才提出这个建议,王维和邓小权就连连摇头。
王维说:“那里的官,想土匪一样。官越小越贪!”
唐浩泽听他这么说,当即放弃了那个想法。投资环境不行,生意不可能做得打。而且回头一想,那些地方市场太小。
他想了一会,说:“要不就在沪市郊区做吧!土地租金虽然高了些,但是周边的大城市密集,市场大。”
如果说唐浩泽最放心的地方当然是湾州。有卢方在,如果在湾州搞鸽子养殖大概也不会遇到什么麻烦。但湾州的市场也是太小。
邓小权迟疑说:“如果是在沪市做,初期投入和经营成本都可能会更大一些。”
唐浩泽想了一下,说:“那你先去摸一下底,看需要多少的成本,我们先小小的做起。等你经验丰富了,再慢慢扩大。我可以多出一些资金。股份还按照之前说的去做。”
三人有商谈了一些细节性的问题,比如谁去找合适的土地,谁负责去调查市场什么的。不过事情都交给邓小权和王维两人负责了。唐浩泽没有时间做那些事情。
唐浩泽觉得这个生意还是有可能做大的。
菜篮子工程不是说说而已。仅仅是沪市就找过两千万人口。充足而多样性的食品,是沪市必须要保障。鸽子作为一种肉食,自然也是这个范畴。
另外,现在投资农业正当其时。再过几年,农业企业不需要交营业税了。
长三角数千万的人口,市场也足够大。
农业企业就算发展到极限也不可能变成很强的企业,但也能做的很大。比如在沪市市郊,有一个鸡蛋生产基地,一年能生产两亿枚以上的鸡蛋。这样的企业,怎么也不能说是小企业了。
说不定十年后,邓小权能将一个小小的养鸽场发展成一个大型的肉用鸟类生产基地呢。
既然知道这个生意有做大的可能,他也就不可能完全放手。他计划着,这个合作真的要开始做了,就要请一个会计看着账目。
第一六零章 实名制的诱饵(为盟主“一顿大餐”加更一)
“王老板、邓老板,这地你们还满意吗?”
邓小权正要点头。
王维拍了一下他的背,说:“马主任,这片地很不错。我们看着是很满意的,不过我们还要回去和另外一个合伙人商量。我们明天给你电话,你看行不?”
他们在沪市找了两天都没找到合适的地皮。那些地皮相对他们的投资来说,都太贵了。和唐浩泽谈过之后,他们就来到到浙省东北部山区边上找。这里距离沪市也不过百来公里。还有高速公路,这点距离不是问题。
现在他们看的地皮,虽然是在山里,但是这里是一个废弃的石矿,距离京杭大运河不到五百米。矿坑内相对比较平坦。
虽然在山里头,却是也有路有电。而且地皮挺大的,足有十来亩大小,只是里面有好几个积水成的水塘,地面被水面隔成零散。
这地面面积对他们来说足够用了。
还有这村里的马主任开出的价格也合理。头五年一年两千五,可以签订二十年的租赁合同。租金要求五年一交,每五年租金增加10%。
算下来应当是很不错的。
但是王维还是制止邓小权,没让他马上答应下来。
“那是应该的!”马主任笑着说。“这片地虽然偏了点,不过路也通了,电也是通的,水,山上也有泉水。做养殖是最好不过的了。前天才有老板来看过,只是他们嫌租金贵。实话说,这租金如果再低一点,我们就完全可以在这里种树,一年也能有几千块前的收入。”
王维点头说:“这租金虽然稍稍比我们计划中要高一点,但是我们还是能接受的。不过我们的养殖场还有一个大股东。做生意嘛,当然是要意见一致才行。我们这就回去和他商量一下。”
“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一条心。我能理解!”马主任说。“那我们就先回去。如果不嫌弃,两位老板留下来吃顿便饭?”
王维笑着感谢说:“不麻烦主任你了。我们得早点赶回去!”
他们是乘坐马主任的摩托车来的,三人又骑着摩托车在颠簸的土石路出到村口。到了村口,也就到了大运河边上。
马主任帮他们叫了车送他们去镇上。
这小镇叫福和镇。
到了福和镇,邓小权才有机会问王维:“刚才你发现了什么不妥?”
“没有,不过这边发展很快,也不知道政府对那片地有什么规划,比如工业区道路什么的。我们得问清楚那边近期有没有什么规划。要不然我们做了一两年就要拆迁,那烦死。”
对于租赁的土地来说,征用土地补偿金可不是直接给租赁方的。你得提供建设投入的单据,然后才能拿到相应的补偿,而且可能还需要给当地干部一些。那太麻烦了。
邓小权紧跟着王维,问:“我们这是要去哪里?人家能答我们吗?”
王维快步走着,他记得这边有去县城的车:“这边和我们老家可不一样。这里重视招商引资。我们到县里问。他们会回答的。”
十来万的投资他们肯定不回答,但他可以说要投资一百几十万。
52书库推荐浏览: 疯二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