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衣抵达长安后,住进洛阳馆驿后院,此时已将近五月。
夜里,护卫引来两名素衣浓须的老者,子衣细细一瞧,慌忙下跪,却被一人扶起道:“子衣别来无恙乎?”来人正是化了妆的李世民和张公谨。
李世民端详了子衣一番,讶然道:“子衣可是与往日大不相同了,如今是越发的意气纷扬,神采翩然了。”
李世民向来小心谨慎,不愿落个结jiāo外臣的把柄,如今竟亲身来此见自己,可见现下形势之严峻。张公谨乃是洛阳时帅府里同屋办公的同僚,与子衣也是十分相熟,当日在花满楼,他因瞧见君然也在场,才慌得告知子衣赶快躲起来。如今大家见面竟要如此苦心安排,只恍然隔世。
丽正书院的二百名学员,以及洛阳城里的死囚,已被妥善安置于高士廉辖下的牢狱内,李世民如今兼着京兆尹一职,高士廉又是长孙无忌的舅舅,如此安排当无甚大碍。
只目下形势十分严峻,因有人在李渊面前告状,说尉迟敬德要谋反,李渊便将敬德逮捕并准备斩首,经李世民一再恳求才捡回一条命。随后,程咬金才回到长安,便被李元吉参了一本,李渊不问青红皂白,下令将程咬金外放为康州刺史,还认为都是文人把李世民调教坏了,又把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都赶出了秦王府。如今,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已被砍得所剩无几,连出谋划策的人都没有了。
再过几天,突厥的使者就要来到长安,商讨两国和谈之事,只怕李世民的建议很难被李渊采纳。更何况,在目前的局面下,阿黛莎一案根本起不了作用,估计不能动李元吉分毫。而秦王府的人,正被一个一个遣散蚕食,如此下去,早晚会将整个秦王府都掏空。难怪李世民如此苦恼,如今还有何策可解当下危局呢?
子衣盯了李世民片刻,躬身道:“殿下以为,如今可还有良策改变这个趋势么?”
李世民怔了怔,子衣继续道:“不论与突厥和谈与否,殿下府内的人,早晚会以各种理由外调,直到剩下殿下一个人。敢问殿下,有良策又有何用?”
“若世民领兵打仗呢?”
“殿下以为,陛下还会应允殿下领兵么?”
李世民沉默良久,长长地叹息道:“确如子衣所言。”
张公谨道:“殿下,子衣所言甚是,事到如今,殿下还有何路可走?若再不下定决心,这样下去我等必是坐以待毙!”
李世民痛苦地垂下头道:“看来,只能做最坏的准备了。”
三人商量了长安附近军权的掌控,又细细研究了一番长安城兵力部署,子衣提醒李世民注意拉拢一个叫常何的青年将领。子衣回到21世纪时,曾专门翻阅了玄武门之变这一段历史,记住了常何这个名字,只因子衣记得从未听秦王府中任何一个人谈起过。
张公谨吃了一惊,皱眉道:“殿下,子衣这一提醒,倒是我等的疏忽了。那常何乃是玄武门的执行禁卫总领,难怪太子和齐王总对他曲意逢迎,这皇宫四大门守卫正是控制着皇城的安全防卫。若按我们方才所议,怕只能在皇城宫门处行事,如此一来,这些人我们必得要注意了。只是……太子已对此人先行下了手,我们这里还须想出良策方可。”
唐朝建立后,凡皇宫城墙的北面正门便都被命名为玄武门。唐朝皇宫共有三座玄武门,其中两个是京师长安的太极宫玄武门和大明宫玄武门,另一个是东都洛阳宫城玄武门。太极宫为唐高祖建国后在隋朝原大兴宫的基础上修成的,为高祖直至高宗朝的政治中枢。太极、大明两宫和洛阳宫城的宫殿建筑格局完全一样,都是沿着南北向轴线对称排列,分为外朝、内廷两部分。外朝主要是皇帝听取朝政、举行宴会的宫殿和若gān官署,内廷则是皇帝和后妃的寝宫和花园,是帝王后妃起居游憩的场所。而最关健的是,外朝位于皇宫南部,内廷则处在皇宫北部。因此,皇宫城墙北面诸门就对内廷的安全起着主要的作用。唐代皇宫城墙各门都由宫廷卫军把守,而玄武门外就设有两廊,宫廷卫军司令部驻在这里,称为“北衙”,有着坚固的工事和雄厚的兵力。过不了多久,皇宫的其它几门都不再重要,因为玄武门将成为所有人等上朝面君的唯一通道。
子衣笑道:“太子所为,不过是逢迎拍马,并非真心以诚待人,只要秦王肯礼贤下士,诚心结jiāo,对症下药,我们还是有机会的。”(晕,你要是结jiāo不到,那玄武门之变岂不成了一句笑话?)
李世民专注地听完,认真地点头道:“子衣所言极是!你们来看这皇城图,北门比起其它方向的宫门来,离内廷更近,位置非常重要,无论如何,世民都会去试一试结jiāo此人的!”
子衣立于窗前,望着那两个吞没在漆黑的夜色中的老者身影,渐渐陷入了沉思。
现下李渊害怕隋朝的家族悲剧重演,已铁了心要保住李建成太子之位,只以为这样就可保住一家人平平安安。只可惜,他或许未意识到,目前兄弟三人之斗,正恍若当年战国时齐国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之争,得不到储君之位,剩下的,就只有杀戮,以铁与血的残酷来争抢那象征人间至尊之位的宝座。世人何其有幸,未能生在皇家,可以兄弟叔伯相亲相爱,血缘之亲伴随一生;世人又何其不幸,只恨生在皇家,父不象父,子不象子,只有君臣,无有血亲友朋,同胞至亲血溅宫墙,踏着兄弟的累累白骨坐上高位,却徒然发现,这天地间仿佛只剩下自己孤零零一个人,不胜孤独与寂寥。
李家兄弟的斗争,之前是太子位置之争,围绕着能否成为国之储君,兄弟三人比才智,比军事,比谋略,比功业。但李建成身为皇长子,有天然的优势,但碍于李世民居功甚伟,所以一直小心翼翼地想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同时千方百计挤兑削弱李世民。而李世民雄才大略,志存高远,又岂会甘居人下?因此,他一方面希望父亲能立他为储君,一方面谨慎地稳固着自己的势力,确保自己不会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李元吉,这也是个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为了想自己登上帝位,因为他确实和突厥人相勾结,但也有人说,因他一直跟随李建成,视兄长为父,因此是一心想帮李建成。不过,无庸置疑,一旦李建成与李世民两虎相争两败俱伤,最后得利的绝对是李元吉。
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储君之争已彻底演变成生死之战。既然李世民争不到太子之位,若不作为只能是坐着等死,那就只好奋起而反击,除去那两人了。而目前的形势是,太子府中养兵两千,李元吉一千,李世民府中八百,加上送来的丽正书院学生,也只有一千人马,若在长安城内撕杀,必定处于弱势,只能找准一点,一战定乾坤,别无他算!而这个点,将是皇宫外玄武门,只要把守将常何争取为自己人,一旦秦王府到了存亡危急时刻,就可以在此安排兵马埋伏,趁着李建成和李元吉上朝时一举杀之,从而扭转颓势,只不过,玄武门现在还未成为众人见君的唯一通道。因之前李家兄弟几个只想着表现个人的才智与功业,都不曾想着要去掌控皇宫的守卫,李建成的曲意逢迎,也是为了拉拢一切靠近李渊的人,以牢牢确保自己的太子之位,因此上并未真正下功夫去收买常何这样的人,而彻底降服人心则绝对是李世民的qiáng项。
一阵冷风chuī过,子衣禁不住打了个寒噤,自己能从这场血腥的屠杀中幸存吗?即使是李渊这个极其念旧,极其重视家庭的人间帝王,在玄武门之变中,也将面临一日失去二子十孙的血腥,不知那时,他这个垂垂老人该是何感想?而自己从一开始就谋划着要躲过血腥的长安,因此一直尽量呆在洛阳,一方面是历史上确实没有自己的名字,一方面则是真的不愿卷入这等残酷的杀戮中。只不料,终究还是躲不过,终究还是来了长安。
自己参与进来这玄武门之变,却不曾在历史中留名,这其中的曲折,会是怎样的呢?先是东宫失火,继而兰台失火,大唐已失去了所有有关自己的档案记录,接下去,会是李世民彻底抹掉自己存在的证据吗?百十年后,安史之乱攻陷洛阳,放火烧城,民间的记录怕也就此毁之一炬了吧?最让自己每每心惊的是,作为一个参与却不曾被写入历史的人,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被清除掉呢?君然她们在这个过程里,会不会因自己而受牵累呢?
在洛阳等待圣旨的那晚,自己连家都不敢回,在丽正楼里将就了一夜,生怕君然她们涉及到政治旋涡里来。方才,李世民说自己与之前大不相同,其实,那只是自己放下了长久以来的心病,不再害怕失去那比xing命还重要的至爱了,是以,自己整个人大约就显得心无羁绊,意气扬扬了。只是,自己的身份已被这么多人知晓,李世民那里果然不会得到任何消息么?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吗?他又会因为什么而抹去历史对自己的记忆呢?
52书库推荐浏览: 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