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山海_多吃快长【完结】(47)

阅读记录

  宋半烟道:“这我不知道,不过两位应该打听过。”

  老汪一脸失落:“收古玩的说什么,一页宋版一辆汽车。说我这个.....”

  尤司令打断他,说道:“小宋,老汪没有孩子,我们又都没有退休金。就指着这些,换点钱养老。我们这小地方,古玩店就一二家,给得价格也不知道实在不实在。”

  宋半烟不知道他话里真假,但料定这些古籍来路不明,有心试探试探,就说:“明清皆有佞宋之风,宋版书的价格居高不低。可这是清代手抄本,又不是书法家名家写的,里面还有涂改错别字。不过好歹有二三百年,古玩店出价多少?”

  “一千。”老汪竖起一根手指头。

  尤司令没来得及阻止他,只得补充道:“一本一千。”

  宋半烟倒是有心,但是没钱。只得对他们说:“这价格稍微低了一点,可能是其他没有这本保存的好。”

  老汪道:“其他更好,还有黄布呢!”

  黄布?用黄绫封,那很有可能是王公大臣,上表给皇帝的奏折贺表。

  宋半烟笑问道:“黄绫封套?”

  老汪看了尤司令一眼,迟疑的问:“你怎么知道?”

  宋半烟忽悠道:“我是学历史的,历史上的东西就是古董。既然是历史上的东西,我一个学历史的当然要知道。”

  尤司令和老汪大概被绕晕了,不约而同的点点头。

  宋半烟乘胜追击,胡扯的说:“我们学历史的,很多都成了考古学家。所以跟一些搞收藏的,多少有些交情。你们要是需要,我可帮忙问问价。”

  老汪满脸堆笑:“那太好了,太好了。”

  宋半烟见尤司令不说话,知道他多疑,就对他们说:“没事,我就先回去了。”

  老汪还要说话,却被尤司令拦住。宋半烟笑了笑,跟他们告辞。

  回去的路上,她越想越觉得可疑。

  博洛的传记稿本、奏折、贺表,这些原本应该放在紫禁城内阁大库里面。现在也应该保存在历史博物馆之类国家机构。

  怎么会落到两个大字不识的老头子手里?

  她左思右想,突然想起一件事。清末战乱频发,大内档案流失。这前后经历,可谓是波折坎坷。

  公元1908年。

  2月2日,清廷授醇亲王载沣为军机大臣。

  11月14日,光绪皇帝驾崩。

  11月15日,慈禧太后病死。

  12月2日,年仅三岁的宣统帝溥仪即位。由其生父载沣为监国摄政王。

  大清多少年没有出过摄政王?

  258年。

  载沣没有笑,眉头反而皱的更紧。如今内忧外患,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比多尔衮的结局更好。

  各项事宜都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唯有摄政典礼,无人知道如何办。请示载沣,他说了句“照例”。阁臣们命人到内阁大库里,搜检清初摄政典礼旧档。

  内阁大库建于明孝宗年间,清廷继续延用。大库位于紫禁城东南隅、内阁大堂之东。

  红本、关防、满文老档、实录、圣训、起居注、史书、敕书、诏书、表章、舆图、黄册、乡试录、各种书籍尽在其中...包括明代档案,前代帝王功臣画像、书籍、三节表文、表匣及秘史档案等。

  内阁大库所藏策籍档册,为朝廷机密,九卿、翰林有终生不得窥其一字。

  礼部的阁臣,在大库里找了几天,也没找到。只得回来禀报:旧档杂乱堆积充溢,殿中没有落脚之处,奏请焚毁无用旧档。

  这事情还没有批下来,翰林院里面先传开了。脑子灵活的立即请旨,说要去找自己当年殿试的卷子。载沣也未多想,一律准了。

  顿时间,比满清国运还死气沉沉的遗老们,精神抖擞地趴在纸堆里,如同在地缝里找米粒的老鼠。但凡能翻到一本宋版书,半张蜀刻残页,顿时红光满面。立刻塞进大褂里,唯恐同僚们看见,将面前这块宝地夺取。

  勿怪其他,宋版书当时的价格已是一页一两黄金了。

  时任学部参议的罗振玉,也在这个行列。他更聪明些,“偶于残书中得宋人玉牒写本残叶,并呈文襄及荣公”。

  文襄就是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他曾任两江总督,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他当时是顾命大臣,兼太子太保。张之洞就好奇的问,大库里怎么有宋本?

  罗振玉趁机说:“香帅,这些档案虽残破,但也该整理保存,先由我们学部接收,将来移送京师图书馆。”

  张之洞欣然允诺。

  罗振玉让人从中挑出善本,其余装了八千麻袋,移存在国子监敬一亭。

  1911年,辛*亥革命,北洋军*阀政府上台。

  1912年7月,教育部设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同时接收了这批档案。胡玉缙被任命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主任。

  看着八千麻袋一天一天的少,胡玉缙愁得睡不着觉。他不是怕档案少了上司怪罪,而是怕工役们放火。

  这是为什么?

  胡玉缙做过张之洞幕僚,当过礼学馆纂修。博学开明富有民主精神,又是深研旧学,熟知前朝掌故。

  他心里惦记武英殿火灾,恨不得睡在敬一亭。

  这话从何说起?

52书库推荐浏览: 多吃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