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贾敏齐家记_Fahrenheit【完结】(45)

阅读记录

  不得不说,夫妻俩再次默契了。

  林海在刚刚就任封疆大吏之际,的确浑身gān劲儿,誓要烧出讲究一些且足够气魄的“三把火”,可遇到麻烦再冷静下来之后,他也有了主意:

  圣上如今的确看孙家很不顺眼,却还不至于打算现在就拿下他们,否则太子势力未成先损大将,于太子无益。

  林海诚恳道:“所以周兄和我商量……”

  贾敏接道:“连这些年院试舞弊也不急着揭发,而是跟公账作假一事一起攒足了证据,一切jiāo给钦差决断是也不是?”

  林海赞道:“夫人英明!”

  贾敏活动了下肩膀,“老爷这奉承毫无新意。”

  林海马上改口,“夫人太英明!”

  贾敏抿了抿嘴,笑了,“老爷也英明。”

  夫妻俩就这么喜笑颜开着,互相chuī捧着,有说有笑直到傍晚全家一起用晚饭。

  而千里之外的京城,六皇子尹灏得了南下的圣旨,回到府里就见王妃正给他收拾行李。

  王妃吩咐着一众丫头翻箱倒柜——这也是二人大婚后六皇子第一次远行,她生怕自己准备不够妥当,于是gān脆拉着王爷坐下,当着王爷面儿动手。

  趁着丫头去抬箱子的功夫,她还问起六皇子,“二哥哪儿怎么说?”

  话说,二皇子生下来就是药罐子,贵妃把这个儿子当眼珠子一样地宠着护着,好不容易看他病病歪歪地成了年也娶了妻,去年他的王妃还给他生了个健健康康的女孩儿……贵妃登时便觉得眼前一片曙光,她这辈子也没求过圣上什么,为了儿子也是终于跟圣上开了次口:给老二寻个差事,将来甭管他能不能有儿孙绕膝的那一天,好歹也得给他媳妇和闺女挣下份家业。

  贵妃这番话全说到了圣上心里。

  就算是他的儿子,光闷在府里不问政事,等他这个当爹的西去,这个儿子无声名无功绩也无得力的人手……日子定是难过。

  作为一个父亲,他也是盼着孩子们都能过得好。

  贵妃向来无yù无求,且是为了儿子打算,圣上自然照准。又怕二儿子头回上阵便出岔子,特地挑了向来稳健靠得住的六儿子辅助……儿子们南下探一探孙家的底细,他也可以借此好好瞧一瞧儿子们的真xingqíng和真手段,尤其是这个不显山不露水,经常在家养病的二儿子。

  因此在圣旨颁下之后,他把六儿子叫到跟前仔细嘱咐了一番,“朕给你多准备了些人手,留心照顾好你二哥。你带着朕的密旨,两江都指挥使都会听你调遣。”

  虽然父皇给了兵权,但这回真正做主的却是二哥。

  正巧回忆到这里,六皇子尹灏听到王妃的问话,随口答道,“瞧着还好。殿试已经放榜了,我们这就启程。”

  王妃倒是真心为丈夫考虑,“您是不是多备些成药?为了二哥。”

  二皇子成婚多年,身子骨已经不至于在府上随时备着太医。但真要有什么好歹,王爷多少得沾上点不是。

  在六皇子看来,二哥身子弱归弱,但怕有一半都是装的。

  父皇对贵妃妃母qíng分极不一般,据他生母贤妃所说,这份qíng分便是皇后还在时都稍微泛酸……在很多年里太子都把二哥视作眼中钉,而他二哥这身子骨之所以如此……偏偏不能明言。

  好在他跟二哥无冤无仇,倒是不担心二哥会故意坑他。于是他答道:“简单的备上一些,二哥那儿不用咱们cao心。”

  王妃点了头,又问,“王爷南下打算带哪个在身边伺候?”

  六皇子并没犹豫,“就薛氏吧。”

  薛氏说得正是宝钗。

  嫁到王府的日子,宝钗过得很不坏。

  王爷的后宅里除了王妃,算上她也只有两个姨娘。真是打叶子牌尚且凑不齐人手,又怎么斗得起来:无论是拈酸吃醋,还是使坏告状,都不用脑子琢磨就知道是谁做的。

  王爷行事更是一碗水端平,每月在每个姨娘那儿都待三天,这会儿偏生另一位姨娘还怀上了……就算没想起宝钗是金陵人,也只能带着她下江南了。

  宝钗qíng愿因为怀胎而留在京里!府里另一位姨娘出身、容色才学样样比不上宝钗,可因为肚子争气,王爷每隔一天都要亲自过去瞧一瞧她。

  她也算看透了:王爷重子嗣。在王爷眼里,会生孩子比什么贤良淑德都要紧。

  数日后,二皇子与六皇子顺着京杭大运河乘船下江南。

  不得不说,初夏乘船,还是挺舒坦的。二皇子也“极给面子”一路平安。

  路上,宝钗经常跟二皇子侧妃喝茶闲聊——二皇子侧妃是北方人,这次还是她头回下江南。

  宝钗为她细说江南风土人qíng,一来二去,二人也熟稔起来。

  作为回报,二皇子侧妃告诉宝钗两位皇子南下所为何事,还特地提醒了一句,“我可听说你舅舅王大人与孙二老爷有些jiāoqíng呢。”

  宝钗大惊:这事儿她可不知道!

  作为一个十四五岁的年轻姑娘,让她对自己亲娘舅所属的派系和往来亲厚的人家如数家珍,未免qiáng人所难。

  二皇子侧妃的心思也十分明确:二皇子和六皇子身上担子不轻,若是查办时顺着孙家牵扯到了这位薛氏的娘家……兴许不止面子上不好看。

  又聊了一会儿,眼见宝钗脸色越发难看,侧妃便端茶送客。

  而宝钗则是忧心忡忡地回了自己的船舱。

  其实她并没吃什么苦头,可从待选到入府生活这半年,生生磨掉了她大半的傲气。

  她一直沉着脸,看得大丫头莺儿一句话都不敢多说。

  其实宝钗有心送信儿提醒下父亲,可……如今在船上想写封家书也是奢望。

  入了夜,六皇子尹灏归来,身上微带酒气,宝钗上前伺候他梳洗。

  六皇子从她手里接过手巾,随口问道,“有心事?”

  宝钗也有自知之明,最起码今日侧妃的提醒瞒不住王爷,于是她老实道,“怕误了王爷的事。”

  “哦?”尹灏好奇道,“能误我什么事?”

  宝钗却不好回答:她的担心,细想起来……好像也是没影儿的事儿。

  见她垂头不语,尹灏也不为难她,而是又问,“浙江布政使林大人你可认得?”

  宝钗应道:“倒是往林大人府上走过几次。”

  怎么不问舅舅呢。

  尹灏笑了笑,“到了杭州,可以和你母亲见一见。”言毕,他坐在宝钗身边,“说说你对林府的印象。”

  宝钗柔声道:“妾身……和林大人的长女往来颇多。当时,林家妹妹,韩家姐姐还有方家姐姐,妾身与几位姐妹经常见面说话。”

  尹灏忽然眯了眼,“韩家?”

  ☆、第31章

  六皇子在南下之前,自然做足了准备:把江南那些说话管事的官员以及家族一一记在了心里。

  比如韩家,曾经也是从龙功臣之一,这么多年下来虽然比不得当初,却也名头不坠。只不过韩家的老族长最头疼的便是嫡支声势远远不及支脉。

  韩家的前任族长,已然西去的老太爷与孙家老太爷jiāo好,时至今日韩家嫡支也依旧帮衬太子。昔日孙家暗中蓄养私兵败露时,韩家出身嫡支的族老们便果断地舍了支脉一位出色的后辈——由此可见一斑。

  可惜他们这些人老成jīng的老人家没想到弃子居然也闯出一条生路,更因祸得福,另有际遇……族老们因此“爱恨jiāo织”,让向来跟他们不对付的几家人看足了笑话。

  不仅如此,最为出色的支脉之中还有女孩儿嫁给了五皇子,在此之前这些族老们居然没有得到半点消息。

  要知道皇子婚事,圣上绝不会脑子一热就定下人选,事先总要和女孩子的父亲见一面再说说话,好歹透出点意思来。

  因此怎么看韩家都不像是为防万一,做出“jī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举措。

  原本六皇子也是看热闹的众人之一:这些年他的差事更偏向于“武”。却没想到父皇一道圣旨,直接把二哥和他一起“放”到了江南。

  天yù予之,他也是不得不取啊:他的母族对他帮衬十分有限,此行他说什么也得在江南结下几分善缘。他看来看去,杭州知府韩琦正是个很好的选择。

  正巧他听说新纳的侧室在出嫁之前,与韩琦的长女有些jiāoqíng。他此时闲来无事,自然乐意跟侧室聊聊天:万一能听出点门道,甚至……有意外之喜呢。

  宝钗也知道殿下别有用意,因此有问必答不说,还务求详尽,“韩家姐姐鲜少说起族中闲话。林家妹妹族中早没了五服之内的亲眷,还时常说起京城的外祖母呢。”

52书库推荐浏览: Fahrenheit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