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婢女哦了声恍然。
“娘子,他们莫不是为了豆腐?”她说道。
“正是为了豆腐,普修寺要定购我们的豆腐。”徐茂修点点头说道,一面伸出手,“月供三百斤。”
婢女和丫头瞪大眼。
三百斤!月供!太平居半年也不过是用这些,果然是大寺庙大手笔啊。
“我不用去见他,哥哥你和掌柜的做主便好。”程娇娘说道。
“吴掌柜如今谈下的价钱我觉得已是不错。”徐茂修说道,一面伸出手比了价格。
婢女和丫头再次失神,伸手掩住嘴。
“普修寺果然不愧是京都第一大寺啊。”婢女喃喃说道,“怪道都说金庙银佛。”
程娇娘笑了笑,转身从窗边走过来几步,拖地的裙摆发出沙沙声响。
“普修寺京都第一大寺,拥着众,如是人人都能用的俗物,倒rǔ没了它。”她说道,看向徐茂,“价格再提高二成,我们太平豆腐,专供普修寺。”
断了其他的销路,舍弃其他的银钱,让他们普修寺独有,价格的确也必须要再高一些。
徐茂修点头说声好。
“我这就去和他们谈。”他说道,转身走到门口,又停下回头,“妹妹是说,这豆腐名为太平豆腐?”
太平居里的豆腐自然叫太平豆腐,婢女念头一闪而过没有在意,但另一边丫头看着程娇娘点点头,却忍不住笑了。
太平馒头,太平观,太平居,太平豆腐…
看来娘子真的很喜欢吃太平馒头。
徐茂修拉上门出去了,屋内两个丫头这才回过神。
“娘子,原来这就是你要佛爷看到的诚心啊!”婢女再次喃喃说道。
☆、第二十二章细问
四月末,日光明媚,chūn光已浓,满城盎然。
周家,周夫人的屋子里济济满堂,大大小小的女子们在由家里的裁衣量衣做夏装。
被女儿们拥簇的周夫人chūn困渐消,依着凭几听屋内莺声燕语。
“老爷此时应该已经到了江州了吧?”她和身边的仆妇一面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
仆妇点头。
“算着日子到了。”她说道,“只是回程怕是没那么快。”
要钱的事自然少不得一番撕扯。
“谁怕谁,我周家女儿的嫁妆,说破天他程家也留不得。”周夫人说道。
“只是夫人,他家的女儿,嫁不嫁的,还是他们说了算的。”仆妇提醒说道,“老爷肯定要费一番口舌。”
“嫁不嫁他们说了算?那他们胡乱将娇娇儿嫁了,我们还不gān呢,当我们亲娘舅是死的吗?”周夫人哼声说道。
总之这一番少不得好好撕扯,谁也别想白占了便宜。
“要是跟秦家成了就好了,直接庚帖拿过去,看他们还能说什么!”周夫人叹口气,想到秦家的事就难忍气恼。
“夫人。”仆妇忙给她顺气,一面笑道,“没了秦家,还有别的人家,夫人放出话去,就凭咱们娇娇儿那起死回生的技艺,还愁没人求吗?”
“起死回生?”周夫人哼了声,“也不知是不是江郎才尽了。”
算起来已经过去两个月了,这个称病不接诊的程娘子依旧毫无动静。
“是不是尽了都无关紧要,陈老太爷童内翰是被她治好的事明摆着谁也不能否认。”仆妇笑道。
单靠这两个人qíng关系,就足以让很多人家考虑联姻了。
周夫人点点头。
“这个外甥女古怪,我真不想管她的事。”她说道,吐口气,“可是,我不管,谁还管?有什么办法。打断骨头连着筋,罢了罢了,都是上辈子欠的债,我还她就是。”
“夫人心善。”仆妇笑着恭维道。
真要算京中熟识的有什么合适人家,量完衣裳的女儿们涌过来。
“…母亲,我们什么时候去普修寺拜佛?”一个女儿带着几分期盼问道。
周夫人笑了。
“是拜佛还是吃素斋?”她问道。
女儿们也都笑了。
“母亲,礼佛和素斋两不误嘛。”她们唧唧喳喳说道。围住周夫人。
“不用急,你哥哥已经从普修寺买了几斤酿豆腐让回来了。今日咱们家就吃。”周夫人笑道。
女儿们高兴不已。
“如今城中做豆腐的人家也有了,只是都不如这普修寺的好。”
“不是普修寺好,是那太平豆腐好。”
“这么好的豆腐,竟然只有普修寺和太平居有,偏偏不是人多挤不上就是太远了来去麻烦,真是愁人,怎的不多几家卖?”
“人家当初太平居说了就是专为佛祖做的供奉,自然不会给了别家。”
“这太平居也太傻了吧,哪有有钱不挣的?”
“哎,说起太平居。我听六郎说,好像是那傻子开的…”
这话响起,屋中顿时静下来。
说话的人陡然成为众人焦点,也吓了一跳。
“你说什么?太平居,是那江州傻儿的?”姐妹问道。
程娇娘的?
周夫人坐正身子。看向女儿。
“你说什么?”她问道。
那女儿有些不安。
“我,我恍惚听六郎说了句,也不知道真假。”她说道。
屋内人对视一眼。
怎么会?
“六郎呢?”周夫人问道。
“夫人您忘了,六郎和秦郎君约去普修寺了。”仆妇低声提醒道。
虽然厢房里没有燃着香,但鼻息间还是有檀香缠绕。
秦郎君用勺子舀了块酿豆腐入口,脸上满是赞叹。
“看来这太平豆腐的确有独门的秘方,城中做出的豆腐不少,还是犯苦,做不来这种嫩滑。”他说道,“普修寺这次又胜过且停寺了。”
且停寺是几代繁华始终在僧录司挂名的百年大庙宇,成名才几十年的普修寺虽然也成为皇家寺院,但到底底蕴不如,直到明海禅师独创禅茶法,这才名气略胜且停寺。
却不想年前且停寺无名人提笔留下新体字,引得好字之人观摩,一时且停寺风头大胜,不过如今普修寺又推出新一味豆腐新素斋,普修寺的香油钱短短月余已经疯涨。
周六郎坐在秦十三对面,面前摆着的碗筷没有动。
“太平居是她的?”他问道。
“那太平居的东家咱们不是见了吗?你难道不认得了?”秦十三笑道。
太平居日渐名盛,他们二人自然也慕名而去,没想到在那里竟然看到了徐茂修兄弟,酒楼茶肆商铺都是由东家雇佣掌柜的打理,所属的东家本人则很少露面,甚至某些商家背后小东家大东家层层隐藏。
“也许他们就是在那里做工混饭。”周六郎闷声说道。
秦十三哈哈笑了。
“你见过那样做工混饭的?”他问道。
当日徐茂修等弟兄只在后院走动而过,如果不是周六郎心不在焉从窗中看出去,还不会见到。
那徐茂修乍一看都没认出来,二十多岁的男子收拾gāngān净净,身材高大,站在院中,跟两个伙计说话。
简单的几句话,但那两个伙计的恭敬态度,以及徐茂修那不经意做主掌控的气势都一眼便明。
“原来这段,她早出晚归忙的是这个。”秦十三接着说道,“一个女子家不容易,还好有这些人可用。”
可是,她明明不是一个人,她有亲族,有亲族。
周六郎攥的筷子咯吱响。
“该用谁,怎么用,她自己心里清楚,既非赌气。也非无qíng。”秦十三伸手敲敲桌子,提醒他说道,“你们就不要自作多qíng庸人自扰。”
周六郎颓然丧气。
“能千里独身归家,经营一个小小的酒楼,对她来说算什么大事。”秦十三笑道。
“京中居大不易。”周六郎沉默一刻说道,“人心险恶,创业容易守业难。”
秦十三笑了。
“等难的时候。你们周家看得见就好。”他说道,“容易的时候。就别看了。”
这个女人最能惹麻烦。
一个起死回生之术就能折腾出非必死之人不治,如今有了太平居还有这太平豆腐,还不定掀起什么麻烦呢。
“但愿我们永远不用看到。”周六郎闷声说道。
chūn末夏初,已经有些热气,车帘换成竹帘,随着行驶风带来凉慡。
未到太平居前,便看到门前车马济济,厅堂窗边卷起的竹帘,可以看到其内满座的人,二楼为包厢。有的窗帘卷起有的放下,但可以猜想其上也必然坐满了人,因为还有很多人站在门外。
“客官,小店客满,您看您是受累再寻一家。还是在此等候?等候的话只怕要半个时辰左右。”
马车驶过,听到店伙计带着歉意的笑对新来的客人说道。
“这位客官,您要是等候的话,我们这里供有茶点。”
除了来吃饭的人,旁边也有好些人在忙碌,进进出出。
马车从侧面进入酒楼后。
酒楼左右已经围起了一大片,堆满了砖瓦木料。
大路上又有两辆车奔来后院,负责采买的几个男人随之出来查看。
食肆前后忙而不乱,喧嚣而不嘈杂。
后院里已经隔成两个院子,一边厨房杂工所用,另一边便是孙才的豆腐坊。
相比于前边的热闹,因为涉及保密方技的豆腐坊这边则禁止人随意进出而安静很多。
“再盖几间房子,新来的伙计们就够住了,还有库房也能宽松些,另还要修整下车马间,车马越来越多,免得挤在一起踢打。”徐茂修说道,一面看向身前几步外的程娇娘。
小银梳束发垂后,穿着素黑衣裙,扎起长袖的程娇娘松开了弓弦。
嗡的一声,一支长箭离弦,擦着十几步外的糙靶子飞出去落在地上,地上还散落着四五支长箭。
从豆腐坊里看出来的孙才松口气。
还是躲进屋子里来安全。
“哥哥安排就是。”程娇娘说道,一面伸手。
徐茂修从一旁抽出一支箭走上前几步递过去,看着程娇娘再次搭弓。
站得近可以看到这女子绷起的小脸,束起的袖子下双手骨节突起。
她的视线专注看向糙靶,身子站直稳稳。
52书库推荐浏览: 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