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_平仄客【完结+番外】(389)

阅读记录

  只是,为什么自己会和皇上越走越远呢?君臣之间,为何会这样陌生呢?本该是肱骨心腹的关系才对的。

  “然而,爱卿还是认为谷大祖无罪?”

  听了沈华善这一番话语,景兴帝并没有多大的震动,甚至也没有多大的反应,只问了这么一句。

  “是!无论皇上如何决定,臣都认为谷大祖无罪!”

  沈华善也只说了这么一句。

  “当年若非爱卿扶持,朕也不可能登上这个位置。沈家有从龙之功,沈则思之罪可免。这一次,就当是功过相抵。只是中书令之位,定要换人了。”

  沈华善跪伏在地,一句“谢主隆恩”怎么都说不出口。

  景兴帝这话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正如之前沈华善自己提议的那样,沈华善用中书令之位,来换得沈则思平安,也就是换得沈家存在。

  沈华善跪伏在地,一句“谢主隆恩”怎么也说不出口。他知道,他被夺职,只是一个开始而已。皇上,已经决定对沈家动手了。

  也是,朝中权臣,还有军中势力,这样权势滔天,皇上怎么会忍得?

  只是在景兴帝下决定的时候,沈华善心中也有了决定。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此乃正理……

  第四百六十一章夺职

  宣政殿上,景兴帝说罢谷大祖的罪名之后,朝臣们都沉默了。

  集贤殿中年轻的官员,那些对谷大祖抱有深深同qíng和怜悯的官员,是没能站在宣政殿上的,因而他们并不能为谷大祖伸冤。

  而朝中重臣如沈华善等,早已在紫宸殿向景兴帝求过qíng,可是没有半点效果。

  景兴元年的冤案,就出现在这里。谷大祖、郑闲、沈则思带领的安北府兵,为了守住北疆,为了保护北疆百姓,以五万的兵力,就以奇计祭拜了十几万突厥大军,立下了天大的功劳。

  可是这天大的功劳,为国朝jian佞所迷蔽,传到京兆的时候,就成了叛国投敌的天大之罪。这样的结果,除了可笑讽刺,不知道该说什么。

  谷大祖和沈则思立下奇功,郑闲英勇战死,这些真相,都没人知道。此刻在京兆里,大永君主和朝臣只在定谷大祖的罪!

  若天公有仁,见到这些事qíng,会作何想?

  君主无道,朝有jian佞,礼崩乐坏,是以征伐礼乐从四处出。或者这就是大永朝政的真实面貌了,物必先自腐,然后才滋蠹虫,就算谷大祖、沈华善这些人,再有心,也无力回天。

  沈华善此刻静默站在紫宸殿上,心中所想的,竟然不是如何去保住谷大祖和沈则思,也不是如何保住自己中书令这个位置,而是想起了君复乐临死之前的那一番话语。

  荧惑守心,国朝将亡,这是天象?还是真实朝政?这样的国朝,这样的皇上,他还有守住的必要吗?

  在这个皇权至高的时代,沈华善这样的想法,乃是大逆不道论罪当诛的,因这是不臣之心。

  如果没有兄长沈从善,没有孙女沈宁,或许沈华善也只是大永一个中规中矩的朝臣。就算做到了顶级权臣中书令的位置,最大的可能,也就是像韦景曜这样,为了皇上为了朝廷尽忠——就算这个皇上多疑昏庸,也没有生出不臣之心。

  可是沈华善受了沈从善几十年影响,没有一般朝臣对君主皇权的绝对畏惧和崇敬。

  尤其是近十年以来,他看到了朝中太多的事qíng,那一个个朝臣所作的每一个选择,对于沈华善来说,都是一个冲击。

  为了门下给事中这个位置,吕务厚被杖死、申科郁郁而终,他们想要保住的,不仅仅是一个职位,而是一个规范,一个能够带领大永朝臣、百姓走向更好的规范。

  如今,沈华善想守住的,也是一个规范。规范,是什么呢?对于君主而言,规范就是勤政爱民,就是亲贤臣远小人……

  可是自从景兴帝被册立为太子以来,沈华善就见到这个规范在日益消退。在经历了这么多事qíng之后,沈华善发现,这个君主,他完全没有追随的必要了。

  对于一个臣子而言,不追随他的君主,能有什么下场?

  “中书令沈华善治家无方,致令族中子弟沈则思卷入北疆乱局当中。故夺其中书令一职,即日起效,罢退朝廷!”

  景兴帝最后这样说道。他这几句话,对于朝臣来说,无疑是个惊雷消息!

  夺沈华善中书令一职?!怎么会这么突然?!那么谁可堪中书令之位?

  所有朝臣都不可置信地看着沈华善,忽然觉得不能理解这个动向了。这个消息怎么会这么突然?

  他们原以为,皇上会看在沈华善过往的功劳上,对他网开一面的。可是谁料到皇上会直接夺了沈华善的职位?

  没有了中书令的沈家,还能谈什么权势?这一下,沈华善真的是被侄儿沈则思拖累死了!

  朝臣们暂时还想不明白,沈家之所以权势滔天,不仅仅是因为中书令这个位置,而是沈家数代,都出现了卓绝的人物,所有子弟同心合力,才有沈家今日的局面。

  所以沈华善不会为了自保,而像赵钰罡那样,推自己的女儿去死。他想要的,是尽可能地保存族中每一个子弟。

  这每一个子弟,才是沈家的根基。尤其是像沈则思这样的子弟,更是沈家不可或缺的人才。

  相比朝臣的惊诧,沈华善反而很平静。他缓缓出列,跪了下来,说道:“谢主隆恩!”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不是吗?况且祸福相依,谁又能说沈华善被夺职,不是沈家之福气呢?

  事qíng没有跌至谷底再无翻身机会的时候,谁又会知道,原来谷底别有dòng天?

  “祖父还是被夺职了啊……”听到这个消息的沈宁,反而笑了笑。

  她还在坐月子,脸色看着倒是红润。她生产损耗的jīng神气慢慢补回来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她只慈爱地看着怀中的孩儿,并没有天塌下来的感觉。

  或许,沈华善被夺职,早就是可以预见的事qíng,她一点都不惊讶。

  上一世的事qíng,再次出现。只是这一次,她不像上一世那样悲凉无助了。这一世,就算祖父被夺职,上一世的惨剧也不会再发生。

  她知道,祖父心中必定早有应对去路,才会被夺职。如果祖父还有心留在朝堂,皇上怎么将祖父罢官?

  这话有些自大,然而在沈宁看来,这就是事实。

  沈家在大永朝堂苦心经营这么多年,卫复礼、江成海、杨简锐、邱盛年这些朝中重臣,都和祖父有深厚感qíng,他们为什么不出来阻止这个事qíng呢?

  必然是祖父早就和他们通过气了,这些人才没有站出来。

  “皇上既如此,那么京兆府中之事,也可以出现了吧。”

  沈宁笑着说道,一旁的应南图,也是心意相通地点点头。

  是了,既然祖父已经有了主意,那么事qíng也可以进行了。

  没两天,谷大祖勾结突厥,被皇上以叛国之名定罪的事qíng,就在京兆传开了。

  这个小子,在百姓中引起震动,可是不得了!就像猛火燎原一样,立刻烧遍了京兆城。

  百姓们,就像左良哲之前所预料的一样,纷纷为谷大祖鸣冤,倒是这样为国为朝的人,怎么可能会勾结突厥呢?这当中,必定有什么隐qíng!

  只是,这一次,京兆官员不会放任他们讨论这件事了。在几个热闹的茶楼酒肆,京兆府兵带走了几个议论此事的人,以妄议国事的罪名,将他们入狱,以儆效尤。

  可是,这个举动造成的效果,却与这些官员的希望背道而驰。这个事qíng,就像个导火索,一下子将民qíng民愤激至最高。

  京兆百姓在为谷大祖伸冤的同时,也把矛头指向了景兴帝,道是皇上昏庸、朝中有jian佞,甚至有百姓将之前的传言翻了出来,景兴帝不仁不义不孝不慈的罪名,又再次传遍了京兆。

  随即,京兆府前的登闻鼓,再次被敲响了。这个登闻鼓,在唐苑挝响过之后,就已经沉寂了,这一次因为谷大祖之事,再次响起来了。

  京兆尹储时秀听到登闻鼓响起来的时候,脸色都绿了。偏偏敲登闻鼓的人,竟然是为了谷大祖鸣冤!

  按照既定程序,储时秀将挝登闻鼓的人打了三十杖棍,可是那个人竟然那挺了过来。

  虽然气若游丝,但是他还是笑着说道:“糙民定要为谷大人伸冤!糙民绝对不相信谷大祖会叛国!天理昭昭,必有公道。”

  天理昭昭,必有公道。这句话不知道怎么的,一经说出,就已经在京兆传扬了。

  当年唐苑自尽之前,也说过天理昭昭这四个字。登闻鼓的存在,就是为了让天下百姓鸣冤的!

  只是,敲响登闻鼓的百姓并没有想到,这事,竟然不了了之,他那三杖棍,等于是白受了!

  储时秀将登闻鼓之事,上报到景兴帝那里,得到的回复是:“撤登闻鼓!”

  撤登闻鼓?!

  是的,在登闻鼓响起来的时候,景兴帝心中就作如是想了。他还记得,当初上官永平之所以会栽倒,就是因为有人敲响了登闻鼓。

  这个登闻鼓,对于景兴帝而言,就是个不安全的因素。如今百姓敲响登闻鼓,更是让他这样觉得。

  天子所决之事,怎么可能会因为百姓敲响一个鼓就有所改变?这一次,是为了登闻鼓的事qíng,那么下一次,又会是为了什么?

  景兴帝可不想应付这些事qíng,遂有了如此决定。

  没两天,京兆府面前的登闻鼓就悄无声息地被撤了去,登闻鼓旁悬挂的对联“伸天下之冤滞,达万人之qíng状。”也一同被撤了下来。

  自此,京兆再无登闻鼓,京兆也再无大冤了。

  京兆百姓的鸣冤、愤怒,在京兆府兵的镇压之下,被qiáng行压了下去。当百姓们看着登闻鼓被撤下来的时候,全部都沉默了。

  他们不敢有言,然而景兴帝昏庸无道、朝中有jian佞这个景象,已经刻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沈华善也站在人群中,看着拿着杖棍的京兆府兵,自言自语地说道:“兄长说得没有错。果然没有自己的兵力,事是不可成的啊。”

  他不知道,在另外一个世界,也有一个伟大的人说过类似的话语,沈从善,是复述了他的话语。

  第四百六十二章沈家暗朝

  撤登闻鼓之事,在朝臣中引起的反响平平。毕竟比起了谷大祖被问罪、沈华善被撤职来说,登闻鼓和他们的关系真的不大。

52书库推荐浏览: 平仄客 女强文 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