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边军一小兵_老白牛【完结】(650)

阅读记录

  不但如此,那细作还撬起地下几块方砖,用手清了清,立时一片银光露出来。

  众人七手八脚,一起动手,随着表层的方砖掀去,众人有若置身一个白银的世界,原来这整个仓库地面,皆是用银砖铺就,甚至还有些金砖。

  众人大开眼界,那队官叹道:“真是开眼了……”

  与此同时,又有另一个qíng报司人员,一个千总,带领一队甲兵,破开某处院落一座假山,露出里面一个通道,随后蜿蜒曲折往下走,下面似乎是一个暗窖。

  众人顺着台阶而下,感觉透气xing非常好,还有不知哪来的亮光,整个暗窖构造,让人叹服。

  不知下了多深,走了多远,再拐过一个弯,忽然前方亮光大作,众人下意识眯起眼睛。

  随后他们再看过去,个个惊呆了,宽阔的地窖内,一个个大冬瓜摆着,个个闪耀着银光,竟皆是用白银铸就。

  这些银冬瓜个个沉重非常,一个怕有好几百斤重,可以有效防止小偷,当然,面对这种公然闯进来的,就无可奈何了。

  密密麻麻的银冬瓜摆着,一下子也数不清多少个,除了银冬瓜,还有许多金冬瓜。

  不但如此,旁边密集的摆着箱笼,打开后,都是珍珠玛瑙、宝石首饰,奇珍异宝层出不穷,北方的,南方的,海外的,中国的,外国的,一时间,耀花了众人的眼。

  那千总嘴张了半天,才说出一句话:“真真是……真真是……吓人……”

  ……

  高史银坐在大堂上,听着部下的抄家收获,看着镇抚不断统计上来的文册,不时点头,这范氏,太有钱了。

  忽然他眼睛睁大,就见堂外,营中一些兄弟,忽哧忽哧,抬来了一些冬瓜,这些qiáng壮的甲兵,数个抬着一个冬瓜,仍然感觉吃力。

  高史银吸了口气,喃喃道:“好大的冬瓜,还是银的……”

  他身旁的营将们,一样不知不觉站起来,个个表qíng发直,开眼了,几百斤的金冬瓜与银冬瓜。

  韩家家主等,也是目瞪口呆,皆想:“范氏之富有,果为山西之首,可惜……”

  堂外,那些跪着的范氏族人,见大院中,被抄没的金银财帛越积越高,个个心如刀割,这都是族人历代的心血啊,范永斗也是颤巍巍的跪着,老泪纵横,完了,范家完了,多少代先祖的努力,尽数付之东流了。

  眼见一个个金冬瓜与银冬瓜抬来,还有一块块金砖与银砖送来,慢慢堆成小山,人群中一个跪着的,范氏中年男子,忍不住大叫一声:“……不要,这些都是我范家一代一代,辛苦积下的财宝啊……”

  他尖叫着,就要爬起扑来。

  人群一阵慌乱,范永斗也是叫道:“元发,不要……”

  “放肆!”

  几个看守的士兵眼中寒光一闪,一人抢前一步,重重一脚,jīng制的皮扎军靴,踹在他的小腹上,那范氏中年男子一声惨叫,一口鲜血喷出,倒飞了回去。

  “胆大妄为!”

  他刚摔到地上,痛苦难言,一个沉重的铳托,带着风声,又重重砸在他的小腹上,那范氏中年男子再次喷出一口血,身体抽搐,如鱼般两头挺起。

  “狗贼,敢不老实?”

  随后,又是几把铳托,恶狠狠击来,不断砸在他的身上,砸得那范氏中年男子全身痉挛,口中不断吐出血块,等几个士兵停止,这男子已去了半条命。

  看那人翻滚呻吟,血流满面,范永斗呜咽道:“元发,元发……”

  看下面范氏众人哭得一团,一个营官叹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另一人淡淡道:“这些贼人不值同qíng,想想死在鞑虏刀下的百姓,比他们可怜一万倍。”

  他说道:“天作孽,尤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啊。”

  高史银抬起眼看了看:“这些犯人要看好了,到时还要押他们回去公审。”

  又与镇抚看起账册来,笑道:“查抄jian商,收获不小啊。”

  第621章 反响

  崇祯十四年腊月,榆林堡。

  转眼间,王斗在堡内已是多日,将士cao劳在外,他自然需要以身作则,不能回到永宁城与家人团聚。

  本来,他是上个月,二十九日的三十岁生日,不过延迟下来,待诸事尘埃落定,再举行盛大的庆贺。为了这事,不但永宁侯府的家人,便是幕府,也为此cao劳开了,这同样是全军,全路百姓的喜事。

  王斗现在身份地位非同小可,前来祝寿庆贺的人络绎不绝,从内阁大臣到京官,再到地方各官,便与王斗再不对付之人,也纷纷派来心腹使者,可谓各方人云集。

  当然,东路商战,还有王斗断然抓捕抄家之事,也牵动各方人等心思,他们派人前来,也有探知探听的意思。

  宣大总督、三镇巡抚,也早到了东路,皆居于怀来城之内。

  很多人,都在等待事qíng的进展与结果。

  杨国柱已令麾下回归镇城,不过率部分亲卫留了下来,蓟镇暂时无事,更重要的是,王斗还未进镇城,与他jiāo接军务。

  明时新官上任,可不是简单的事qíng,除皆给勘合外,高皇帝规定的到任须知,更高达数十条之多,需要新旧官员一一jiāo接清楚,所以杨国柱也留了下来,观望事qíng进展。

  这次的事qíng,再次激起轩然大波。

  永宁侯王斗,在京师各事方歇,一回到东路,立时又大打出手,这次动作更大,除东路兵马,更联合大同镇,山西镇兵马,同时对十数城的jian商进行抓捕抄家,足迹遍布宣大三镇。

  如此的胆大妄为,真真叫人叹为观止。

  虽然qíng报司四出,将大量的jian商罪证,散播于京畿各地,大江南北,不过仍然怒声如cháo,弹劾如云。

  毕竟王斗这次抓捕jian商,牵涉的利益势力太庞大了,很多人不免兔死狐悲,而且,他们中,许多人与jian商们有勾结,联系,这些人落马,未来是否会牵扯到他们?各人心怀恐惧。

  所以,不但三镇的巡抚御史,山西籍的各地官员,与他们同气相求的阉党成员,还有不少同qíng他们的东林党成员,皆上书弹劾。

  地方与民间舆论可以颠倒黑白,然上书弹劾,却不能不谈到jian商们的罪孽,这点随着传单的散播,越来越难以掩盖,不过要攻击一个人,自然可找出别的罪名。

  说实话,在众官眼中,要找到王斗的攻击漏dòng,太好找了,不说别的,单说你王斗东路兵马,如何有资格,有权力,越界跑到大同镇,山西镇等别的地方去?

  这是在gān什么?

  还有,擅攻城池,与各地驻军火拼等,这是什么罪行?

  各商贾再有罪,自有各司处置,你一个镇守总兵,又有何权力抓捕各人?你的手,伸得太长了,这是严重的越权行为,是否又有叵测居心在内?

  等等等等。

  雨点般的弹劾奏折,从朝野中直飞而来。

  民间舆论,也是一片沸扬,京师中,王斗的支持者与反对者吵成一片,六科廊房,无数的抄报人挤着,等待朝廷及皇帝的反应。

  依大明的制度规定,便是六科每日接到各衙门奏本后,然后抄写成册,五日一送内阁,以备编纂。

  朱批章奏传下后,六科或通政司,同样要把这些章奏编纂,或辑成朝报,在京的各衙门,想知道朝报内容的,或派自己衙门的书手来廊房抄传,或由六科派人分发,转发各衙门使知朝政。

  这也是邸报的由来。

  对各方人马来说,从邸报的内容,就可以清楚知道朝廷及皇帝的态度。

  不过朝中宫中还在沉默,如山般的奏折投入,皆是石沉大海。

  最后众人发现,他们除了嘴巴囔囔,对王斗却没有任何办法,他的抄家抓捕行动,仍然有条不紊进行,各人气急败坏同时,不免有几许悲凉。

  一些人调整战略,转而弹劾宣大总督纪世维,更有宣府巡抚朱之冯、山西巡抚蔡懋德、大同巡抚卫景瑗、镇守太监杜勋等人。

  只是,这些人分属各派,各有各的关系,门生故吏,地方朝中支持者等,弹劾他们,不免又让众人产生内斗,相互攻击,真真是混乱一片。

  十一月下,宫中发出了几道训斥的旨意,让众人jīng神一振,然此后又没了下文……

  眼见一个个商家被抓,家产被抄,又有人再次调整战略,将jīng力放在,那些抄没的各大家家产,应该上jiāo朝廷上面。

  还有,这些通敌jian商,牵涉实在太大,已经不单是宣大之事,所以应该jiāo由朝廷,进行三司会审,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堂官一起录问处理。

  这几点上,内阁大臣们皆是同意。

  还有,因为可能牵涉到一些官将,被抓的人,也应该奏闻请旨,请圣上决意才是。

  按大明律令,职官有犯,凡京官、及在外五品以上官有犯,皆需奏闻请旨,不许擅问。

  六品以下,则听分巡御史,按察司,并分司,取问明白,然后议拟闻奏区处。连各府州县官犯罪,所辖上司都不得擅自勾问,止许开具所犯事由,实封奏闻。

  各大家名面上是商贾,何尝没有官爵在身?

  他们的家族,各族人同样很多不是官,就是将,若这些人逮捕进京,自己可cao作的空间就大了,毕竟论钻法律的空子,没有比他们更清楚。

  虽然王斗还没表明态度,不过施加压力总不会错。

  ……

  一片纷纷中,王斗却悠闲地在榆林堡参将府,看着各地抄家的文册结果,最终的统计,缴获的金银数额,可能达到一千五百万两,这是个非常惊人的数目,各大家之富,果然名副其实。

  这些还是现银。

  当然,内中的银两,也有一部分与jian商们同气连枝,拒捕时被抄没官将的。

  虽然此次行动,王斗只针对各大家,不过明面上与他们联合抵抗之辈,王斗也不会对他们客气。

  比如,宣府几路参将赖天禄、黎建萼、杨天福诸人,率军围攻查抄张家口的温方亮左营,这个举动,便不可原谅。

  特别王斗接到哨报,赖天禄、黎建萼等人驱使妇孺冲阵,王斗大怒,下令将这些将官尽数抓捕抄家,同时增派一部分乙等军前往张家口支援。

  有了这些金银,自己可以做很多事了。

  而且,除了金银外,此次行动,还获得众多实物,如大量的粮米,豆料,布匹、食盐、茶叶、煤铁等物资,又有抄没的jian商们众多的宅院,田亩,商铺,典当、钱庄等等。

52书库推荐浏览: 老白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