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金手指与众不同_云岁意【完结】(25)

阅读记录

  谢承宸盯着那一行字的眼神,几乎要把这纸张烧穿了,气得简直想把这破报纸撕碎!
  这简直太不可理喻了!说好的系列报道呢?居然不像上回一样,多看一本奏章就能知道后面的内容,还得等上一天!再看这系列报道的内容,又是父子又是裁fèng跟女主人的,今天这段还只讲了裁fèng,都没提到父子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这么糟糕,只怕没个七八天,根本讲不清楚这里头的故事。
  这可是谢承宸头一回亲历故事发生的现场,明明看到了这些人的一举一动,却看不出这中间隐藏着什么,实在是叫人心痒痒得厉害。
  不过……他想到了个试探那裁fèng的法子,既然一开始是为了钱,那自己也可以给她一些呀,反正救下她儿子也算是做了善事,说不定自己一旁敲侧击,就能抢先得出答案来,何必非得等那报纸给出故弄玄虚的答案来呢?
  找来了两个侍卫去做这件事,谢承宸就继续看奏折了,累积了两天没看的奏折,对他昏昏沉沉的头脑,实在是个不小的考验。不过谢承宸到底还是坚持着把该gān的活都做完,才躺到chuáng上。
  在迷迷糊糊入睡之前,谢承宸总觉得有些微妙,似乎他忘记了什么,这事qíng还挺重要来着?
  这一晚无梦,谢承宸睡了一觉醒来,整个人格外清醒,他甚至还想起来昨晚睡前他没想出答案来的那个问题,这问题的答案他现在也想了起来,只是还需要最终的确认。
  他指挥内侍,找出了那份害他bào怒的奏章,再一看上奏者的名字官位,谢承宸忍不住露出了一点冷笑,他果然没有记错,姓吕,还是礼部主事,也就只有那么一位了。等他看到《朝闻速报》里到底写了多少吕主事的把柄,呵呵。
  等谢承宸收拾好,还没决定好接下来要去做什么的时候,慈安宫来了人,道是徐太后有请。
  作为一个算得上比较体贴而且头脑清醒的母亲,徐太后除非有事,是不会来主动叫谢承宸去慈安宫的,谢承宸也忙,宫廷又这般大,她就算想见儿子,也会耐心的等待谢承宸主动来给她请安的。
  像是这么早来请谢承宸的qíng况,并不多。谢承宸问来跑腿的内侍
  :“在这个时间……是太后生病了么?”
  那小内侍活泼的笑了笑:“并没有呀。太后娘娘与小殿下两人都好好的呢。这次来找陛下去,也是好事。”
  想到徐太后每天给他送来的“补汤”,谢承宸默默望了望天,希望这“好事”两个字,仅仅只是字面意思吧。
  不过这回来找谢承宸的,确实不是什么坏事,是徐太后的老家人递牌子进宫来向她请安了。因着毕竟是多年未见的亲戚,徐太后也把谢承宸叫了过来认认人,这一家子里也有人从政,徐太后也是为自家亲戚铺条路,谢承宸自然也心领神会。
  只是看着进宫来请安的三位表兄,谢承宸的神色略微有些古怪了一瞬,不为其他,只因为这三人中,排在最末尾,看起来比谢承宸顶多大一两岁的青年,就是昨天被吕主事堵在路上骂儿子的导火线,那个自称是“云岭徐氏”的男子!
  谢承宸心里给那个吕主事,狠狠的记下了好几笔,徐太后的娘家,虽然不算特别显赫,但名声一直还算不错。昨天听那老头儿的意思,说是自家儿子跟徐家人jiāo往,是不走正道,是丢了他的脸,这可是谢承宸自己亲眼目睹的!
  这可是徐太后的娘家人!并不是京中出了名的纨绔子弟,何至于把他们当做毒瘤污水一般的躲避?先鄙夷徐太后终究不算名正言顺的太后,又嘲讽徐太后的娘家是“歪路”,谢承宸qiáng压下了把那个吕主事抓去下狱的想法,把思绪先转回到徐太后说的话上来。
  也难怪谢承宸一开始没反应过来,云岭徐氏就是徐太后的娘家。徐太后这一支的自称,一般是茂林徐氏,两支在百余年前,确实是一个家族的,只是后来因为某些龃龉,闹了分家,这才有了两支。
  两支徐氏族人的关系并不算太好,但来给徐太后请安的这三位,却有些不同,是徐太后姨母的孙子,因着两姐妹未出阁时关系不错,之后困难时也曾守望互助,有着深厚qíng谊,是以徐太后对着这三个侄子也是亲切友好,还把谢承宸也叫了过来。
  等问及姓名年纪时,谢承宸更觉得惊讶起来,原来这三兄弟之中的老大,也就是谢承宸刚刚看了奏折,还默默赞许过的那个徐寿生,跟吕主事家儿子jiāo好的那个,叫做徐茂生,如今也考中了举子,跟两位兄长一起,到了京城来长长见识。
  这也确实是缘分了,因着高兴。谢承宸大笔一挥,就给表哥分了个国子监的名额,年纪还小,那就先去读点书吧。正好吕主事的儿子,也在国子监里,嘿嘿,这吕主事不是不让他们两个往来吗?朕偏偏不遂你的意。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更重要的是跟夏亦真的和谐关系啊喂!

☆、36|第三十六章 一连载

  虽然自己在心里默默的做下决定,打算不依靠《朝闻速报》的报道,自己将这个吕主事家的内qíng发掘出来,但谢承宸第二天早晨还是起了个大早,在没有朝会的时候,他往往能多睡一刻钟,作为他还在长身体的优待,但今天他甚至比往常还要醒得更早。
  身边的内侍一边细心的伺候他,一边互相示意,最后还是身份相对最高的何达站了出来,一脸严肃的关心谢承宸:“陛下,今日是有什么事要办吗?”
  谢承宸正用眼神催促小内侍——那些衣服上的皱褶不用打理得那么平顺也行的,闻言转过头来,还有些愣愣的:“没……没有啊。”他顿了顿:“等会朕要先去看看今天送来的奏折,别的事qíng先往后推一推吧。”
  何达应声去准备了,谢承宸进到政事殿的时候,还看着负责起居注的史官,正一脸兴奋的执笔不知道在写些什么,谢承宸微微一笑,不管《朝闻速报》今天的内容到底如何,他至少也有点好名声可做安慰了。
  但有些时候,人的预感往往是好的不灵坏的灵的。
  谢承宸特意挑了一本看起来就比别的奏本薄些的奏折,不过展开一看,就知道他的选择并不算好,这个官员起于微末,求学时为了节约字纸上的消耗,减轻家里的负担,练就一身如何把字写得小而紧凑,却不让人觉得看起来太过密集,难以阅读的本事。虽然为官多年,再不需要刻意去省出那点买纸的钱,但他多年的习惯,也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更何况,这位于姓官员,现在任职的还是管理天下钱米的户部,反而让他这点特色发扬光大了。
  这本奏折看起来比其他的也就略薄,但内里的内容至少比平常奏折多上一半。而且墨汁也是要钱买的,这于侍郎写文往往言简意赅,不愿多说一句无关的话,也是把节省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了。也就意味着谢承宸必须得用更多的心思来分析他的建议。
  实在是有些开局不利,但谢承宸怀揣着对后头《朝闻速报》的期待,以十分高的效率看完了整本奏折,仔细揣摩一番之后,才写下了自己的批复。虽然急着看到后面的内容,谢承宸也不是那种会轻视朝政的人。
  《朝闻速报》的头条,果然还是吕主事家的系列报道。而且不出谢承宸所料的是,因为标题上阐述的是两个不同的方面,今天的内容讲述的则是吕主事与他儿子吕广彦之间的事qíng。
  作为一个政见偏向古板的低级京官,吕主事对自己唯一的儿子教导非常的严格。他自觉十分清高,又是当年凭着自己的才学,从乡下地方百年来考出来的第一个进士,要知道在他之前,他们那县城里,连举人也已经十年没人考上了。可以说在读书上,算是十分的有天分了。
  但或许也正是因为从小就被当做天才看待,这吕主事在官场上却并不讨上司喜欢,好不容易调到了京城里来,当上了六品主事,也已经有将近十六年了,这品级却从来没往上动一动的迹象。顶多是中间从工部主事,变成了礼部主事而已。
  这位吕主事对自己没有受到重用,十分的愤愤不平,认为之前顶替掉他升职机会的人,都是依靠着各自的关系,不是哪位大官的侄子,就是皇亲国戚,还有世家子弟,就比如他现在的直属上司,也属于被他鄙视的人之一。没有能力,还占据了原本应该由他大放光彩的位置,让他对这些人更为鄙夷。
  为了避免自家独子受到京城里腐化风气的影响,他还特意把吕广彦送到同榜担任教谕的三等县去,每年只给他一点点钱,这甚至还包括了吕广彦身边书童的月银、吕广彦读书的束脩,连点预防孩子生病的钱都没留,幸好房子是吕主事事先买下的,不然还要包括在当地租房的钱。
  吕主事认为只有穿破衣,食不饱,住破屋,修心养xing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来。每年只把这儿子从乡下接到城里来住半个月,从七八岁上正式开蒙,到十七岁入国子监之前,年年如此。
  但在吕主事的心目中,女儿的培养方式却与儿子不同,每个月至少要做三身新衣裳,每个季度要打一套新首饰,身边连保姆带rǔ娘,还有两个大丫鬟,四个小丫头伺候,娇惯得很,比起京城里的某些大户人家,也不会差了。
  不过说实在的,吕主事家原本也没钱,能这般供养女儿,全是因为他娶的妻子是他们家乡当地有名大商人的独女,富商过身之后,家产仅留了十分之一给过继来的嗣子,剩下的全都当做嫁妆给女儿带了过来。
  也不知道吕主事是如何有底气嘲讽那些在官场中升职的人,都是依靠裙带关系的,他自己不也是靠着妻子的嫁妆过日子的吗?
  不过这吕广彦就算被父母如此对待,也没有怨天尤人,他天xing乐观,在读书上也十分有天分,六品官员子弟原本是没资格进国子监的,正好他当时回家时遇上元朔帝推出的新政策,京官子弟十八岁下的都可以参与国子监考试,不论嫡庶,最终录取十八人。
  吕主事为了面子让他去考了,没想到他一下子考中了第五名,这名次在一众从小被父母jīng心培养,在名师教导下学习的公子哥中,十分显眼,而且当初参考的人,可是足足有将近两百人,可以说是相当不容易了。
  就这样吕主事还要怪他没能考中第一,丢了他的面子,让他进国子监的唯一要求,就是不许他跟那些皇亲国戚jiāo流做朋友,要是让他听说了,就不许他再去读书,让他回到乡下去。
  这要求多么荒唐,要说国子监的教学水平确实不错,但也不如名师单独手把手的教导,之所以这么多人趋之若鹜,还不是为了能够多认识些人,将来在官场上能够有所臂助吗?
  不过吕广彦答应了,吕主事才给了他一个六品京官家公子应有的待遇,但跟他妹妹相比,还是远远不如。
  当吕广彦还小的时候,他在那个三等县里有一回病得很重,吕主事的好友正好去到乡下去办事,家里没人也没钱,他的书童根本借不到银子,只好抱着他哭,眼睁睁看着越来越衰弱下去,还是当时正好跟他同学的徐茂生,求了在当地当县令的哥哥,才治好了吕广彦。

52书库推荐浏览: 云岁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