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快马加鞭,快去快回,天朦朦亮就出发了,回来时已天完全黑了。阿昊和阿清都迎出村头三里地了,才碰到他。
“哎呀,这么晚才回来,我们担心坏了,生怕你出事呢。”阿清说,因为耿秋是第一次去向南镇,所以他去的时候,走了点弯路,好在路上不时会遇上农人,黑岩村三十里的地方还有一条村子叫黑崖村,他遇上的多半是黑崖村的人。
这两个村子算是相距最近的两条村子,两个村子也经常通婚,大家多半是亲戚。耿秋一家子回来的,早就传到了黑崖村了,所以大家看到他,都得是热qíng的指点路,要是没有人家的指点下,他只怕回来的更迟。
“没事,就是第一次去,走了点弯路,下次去就会好多了。”耿秋笑道。他接过阿清递过的一条huáng瓜吃起来。路上可把他累坏了,虽然是骑着骡子,但一天没歇过,也够累人。这次他买的粮食多,他算过,差不多可以吃三个月。到秋收后,就可以直接在村子里换或者买些粮食了。他可懒得经常去,这赶路也太辛苦了。况且集镇上的东西也就那样,没多少好货,其实就算有好货,他也买不起。
“喂,镇上热闹不?那泥鳅鳝鱼好卖吗?”阿昊看着耿秋吃完饭问,才问。今天是阿昊做的饭,就是煮了一锅糙米饭,半稀不gān的,还混了一半的青菜,拌了点盐,有点难吃,但耿秋饿了,也顾不得好吃不好吃,倒是吃完剩下的半锅子。
“比向阳镇热闹是热闹一点,但卖的东西却比向阳镇还差一点儿,几乎难得见到高档货,平时都是贫苦人往来,大家也买不起什么好货。泥鳅和鳝鱼总共才卖了五十个大钱。”耿秋说。这次去,他心里也吃了一惊,想不到向南镇更显得穷。不过想想也是,向南镇周边都是小山村,哪里消费得起高档货。
“这样啊,果然这些东西不值钱。我还想着没事gān时去玩玩呢,看来没什么玩头了。”阿昊没兴致了。
“还玩呢,得想法子赚钱才是正事。”耿秋气乐了。就剩下十来两银子了,光是吃糙米粗面,外加一半的蔬菜,他们也不过是能吃个一两年。两人不想法子赚钱,这点子存款,实在是太让人不放心了,真怕吃了上顿没下顿呢。他长这么大,还真没过过缺衣少食的生活呢。
耿秋在现代是个有技术的人,可计算机在这里找不到一点儿市场,这种技术有等于没有。
其实就耿秋这种没吃过多少苦的人,来到古代生活技能并不高,好在他一来就白捡了老婆儿子,而且这老婆还自带了一笔不多不少的嫁妆(二十多两银子,在这个朝代,穷人家一辈子怕也赚不到呢。),要不然他怕是要饿肚子了。
老天没给他什么金手指,在这里又人生地不熟的,古代又不比现代,人口管理的很严,不能随意离开户籍地。他除了跟着阿昊混之外,还真不知道上哪儿去。不过命运也算是给他的一些福利吧。经过这几个月的体力劳动,他的身体素质比以前qiáng太多了,现在背个百八十斤重的东西,走山路都能很轻松了。
这要是在以前完全不可能,他的身体虽然不错,可那都是健身房训练出来的,那里比得上现在。他刚开始过来时,穿的原主的衣服,那人至少比他矮五厘米,但耿秋穿人家的衣服也勉qiáng能穿。因为人家比他壮实多了,所以上衣小袄夹袍子他都可以穿,当然除就是显得有点空dàngdàng,但裤子却短了一截。而现在他看着自己一身紧致有力的肌ròu,不禁有点想笑,以前做梦都想锻炼出一身肌ròu来,现在却轻而易举的,完全在他不经意中就得到了。
“喂,想什么呢?”阿昊瞅着耿秋,小声的问道。
“有点累了,能想什么啊,我现在就想有吃不完的米和ròu。”耿秋自嘲道。
“唉,都怪我,没能让你过上好日子。我明天要更加努力去打猎了,一定要搞些ròu回来吃。”阿昊有些伤心的说,他现在也很馋ròu了。天天体力gān活,还吃不上ròu的生活,他也不乐意过。特别他还是户主,一家之主不能让家人吃饱肚子,完全是没能力的表现啊。
“呵呵。早点睡吧。”耿秋听了他的这些话,简直想笑都笑不出来,一想到自己一个大男人还得靠别人养,心qíng也不太好。
结果半夜做梦,耿秋都在啃红烧猪脚,只不过刚咬一口,就痛醒了,原来咬得是自己的手啊。
☆、第17章 人力
两个人连续挖地半个多月了,耿秋圈出来的那块地上的糙已经全部割gān净了,这些糙他们每天回家时也全部都带回去了,就丢在屋后的空地上晒着,当柴烧也行,以后留着盖屋顶也行,反正在这里连糙也是有用处的。但挖地的进度却很慢,实在是太难挖了,因为糙根很深,想要清理gān净很难,而且得把所有的地面全部翻过来,仔细的清理gān净糙根,要不然糙马上又生根发芽了。
“累死了,这活几时才能gān完?”阿昊扔掉手中的铁锹,跑到边上,提着茶壶倒了一碗茶水,咕咕冬冬的喝完,一屁股坐下,再也不肯动了。他觉得这种活,可比他跑到深山打猎还累呢。
“要是有牛耕田就好了。”耿秋也累了,天天gān这种脸朝黑土背朝天的生活,他不仅只是身体长结实了,露在外面的皮肤更是变成了黑炭,那双手脚更是变得粗糙了很多,就连阿昊也是一样的。两个人现在的样子,真是变得和乡民们差不了多少了。
因为泥地里是湿的,有的地方甚至还有一点积水,根本就不能穿鞋子,所以他和阿昊都是赤着脚在gān活。其实现在天热,村子里大多数人也都是打着赤脚,谁让大家穷呢,鞋子也得省着穿。而且大部分人也适应光脚板的生活了。只有耿秋和阿昊两人每天出门都是穿着鞋子,到了地里才脱掉,gān完活回家时,再洗gān净脚穿上鞋子回家。其他人可没他们这么讲究,多半时候都是光着脚。村子里的孩童们,甚至好多都是全身上下,□□的。好一点儿的穿个兜兜或者短裤,遮住重要部位。大家都晒得黑漆漆的,只见眼睛和牙齿。
“牛耕田?怎么耕?”阿昊一听连连追问。
“就是用牛拉个辕梨来梨地啊,可比我们这样挖要快得多,也省力很多。”耿秋回忆着记忆中的小时候见过的老牛拉梨的样子,那时候还没有实现机械化,都是纯人力的。但村里家家都有辕,牛是几家共同养一头,今天在你家gān活,你家负责照顾牛,这样轮流着来。那个辕梨的样子,他到现在都还记得很清楚,就是木架子加一个铁梨头。但在这个地方,因为都是山地,并且地都不成片,这里一小块那里一小块的,就算有辕梨估计也使不了,所以大家gān活就全凭力气了,挖地都是用铁锹。
耿秋他们开垦的这片地,却是一整块,有牛梨,肯定要省时省力很多。但问题是,他不知道本朝有没有那种辕梨,就算有,他估计也很贵。就他们现在十来两银子,他也不敢去买贵重物品啊。
“那我们去哪儿弄?”阿昊又问,他现在就巴不得快点开垦完这些田,天天埋头苦gān,可把他累坏了不说,还无聊的要死。他很想进深山去,打些野物回来改善生活。
“上哪儿去弄?我都没见过哪里有啊?再说了,我们有银子吗?那可不是一两半两就买得回来。”耿秋说完,又下地了。
阿昊听了他这话,也只得乖乖的跟着下地gān活。两人又闷头gān了好一会儿,天越来越热了,大夏天的,一到快中午就热得受不了,谁也不得呆在烈日的阳光下gān活,两人收拾好东西回家。
现在两人每天都是天刚露白就起chuáng了,耿秋忙碌着煎饼子,烧茶水,阿昊则抱阿牛去阿清家。两人都没空在家里吃早餐,而是提在篮子里,边走边吃的。就是为了多gān点活。太阳大,翻出来的地晒得gān,泥巴里的糙根就更容易清理和晒死。中午回家休息到太阳偏西,再出来gān活。晚上又踏着月光才回家。夏天日头长,只有起早贪黑的才能多gān点活。要不是耿秋从小有在农村gān过活的经历,只怕真是gān不下去。
耿秋记得小时候,家乡人就是这样生活的,而他从小也帮家里做很多农活,比如放牛,比如割水稻小麦,甚至cha秧,锄糙,都gān过,还gān得挺熟练。一直到高中才没gān过,后来上了大学,爷爷奶奶也不再种地了,但依旧还种了一大块的菜地,耿秋回去偶尔还会帮老人们gān点体力活。
这样的苦日子过了近两个月,两人累得晒脱了一层皮,两个人都变成黑瘦黑瘦,但是却也很有jīng神。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耿秋简直感慨万千,他想不到就光凭两双手,也能挖出五六亩大的田来。
最热的夏天也快过完了,地里翻晒得非常好,糙根也差不多清理gān净了,看着分割成三块的田,村里人都眼红的不行。不过因有言在先,大家也不好说什么,再加上这段日子村里人多多少少受过耿秋家的恩惠。阿昊基本上是五天就上一次山,时不时的能拿回三两只兔子,偶尔也能弄回几只大鸟和野jī,因天热不能存放,他们自己一天吃不完,多半是换给了村民。村民家也没存粮换,基本上都是赊账。
有的人家答应秋收后给粮食,有的答应带孩子,有的答应帮着做衣服鞋子,象阿木是木匠就答应帮着做衣柜桌子,阿竹家做竹器的,答应做张大竹chuáng,再加几只篮子和筛子,等等,这一切都来没来及得兑现。所谓吃人的手短,大家虽然眼红这么大一块田,但现在加工加点还来得及。
所以看到耿秋家的地开出来后,村子里人都象打了jī血一样兴奋的在这里开田,按照当初各自圈的范围,有的能开个一亩二亩,有的能开个二三亩,少的只能开个一亩多的都有。村子里总共有二十几户人家,这块地开出来,也很有规模呢。总共得有四五十亩。当然能开的位置大家也全部开出来了。
现在耿秋家的那块田就成了最大最好的一块。赶在秋天已经种上了约三亩的冬小麦,剩下的一半种了白菜萝卜油菜大蒜等菜蔬类。这样到冬天时,耿秋家再也不用发愁没菜吃了。他们门前的那小块菜地,现在就种了辣椒和几行葱,因为本朝人并不象现代人那么爱吃辣椒,家家户户都只种一点,收获后就晒gān,或做成酱,或直接当调料用,所以大家种得都不多。
而耿秋爱吃辣椒,就种的多些,有时候也弄个辣椒炒兔ròu什么的,香得阿昊一直发誓等日子好过后,要天天吃辣椒炒ròu。当然辣椒gān煸泥鳅也非常好吃,可是他们不敢多做,因为没油啊。那些泥鳅多半是煮来吃的,放点点油煎一下,再加水,有时还加点huáng瓜煮汤,虽然少油少调料,却也算是一不错的菜,最重要的是有营养,弥补了ròu类的空缺。可就是这样,这道菜在本地也算是极好的一道菜了,别人家做泥鳅基本都是水煮,吃了几顿,都没人肯吃了。
幸亏两人的家处于全村最边沿的地方,离最近的邻居都得走一刻多钟的时间,大家不太好到他家来窜门,要不然一到开饭时间,家门口不得围满了流着口水的小屁孩。大人不好意思,小孩子却抵抗不住美味。象阿清家的黑小子,就是常客。不过村长很显然是jiāo代过他,每次都让他拿点蔬菜过来,让别人以为他真是过来送菜的,而不是纯粹来蹭饭,都跟着过来。要是来的孩子多了,耿秋家的日子在黑岩村算是好的,也一样吃不消。所以能来他家蹭饭的也就是黑小子一个人。
52书库推荐浏览: 天远大
种田文
生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