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马车驶入城中,天已暗无边际。横平竖直呈“棋盘”格子形的北平大街上,挨次亮起了盏盏的明灯。等到满城璀璨通明时,队伍已经到了燕王府。
王府里人早做了万全准备迎接,人人都jīng神抖擞的恭候在广智门。
广智门离仪华的寝宫最近,这对于身怀六甲且旅途疲惫的仪华,确实十分细心的安排。但没等众人见到今晚的主角下马车一叙,朱棣已在门前下马说道:“时辰不早了,今晚的宴摆在明日,你们都退下吧。”
说之前,便让仪华母子坐的马车直接进了府。
听着辘辘的车声,众人只觉极为刺耳。他们在外面等了这么久,连人都没见上一面,就这样算了。
一时不论是急于见仪华的众妃妾,还是想要卖好的侍人们,心里皆有些添堵了,尽管每一个人脸上的表qíng都没显露分毫却不妨碍彼此间冷言冷语。
蜘目送朱棣进府,众人起身往回走时,王蓉儿突然在石阶上驻足,回头看向犹带三分病容,七分楚楚动人气韵的李婉儿。她眼里闪过嫉恨的芒光嘴角却浮出了笑意:“三郡主身体孱弱,难为李姐姐为了以示对王妃的尊敬带了三郡主一起来迎接。只是可惜不仅连一句话没说上,还连人影都没看见。”
说完这一句,王蓉儿目光落在rǔ娘怀中的小女婴,口中关切道:“夜里冷,婉姐姐还是早点带着三郡主回去,免得受风伤寒。不然陪了夫人……”话不必说完,但见李婉儿难看的脸色,她早上就生压在胸口的幽怨,不觉少了大半。
李婉儿漠然地瞥了一眼病容的女儿,她心中有股无名火在燃烧着,可她却什么都不能做,只能望着王蓉儿娉娉婷婷的身影离开。原来两人??身份等各方面相似,自然两人不分上下,却她因难产拉下的病根,无力共同掌管府务,便宜了王蓉儿做大!
仪华一宫宫人,也早做好了迎接的准备,但不料朱棣也来了这里,还让取消了今晚的宴席,并且立刻让了一名良医给仪华请脉。所以魏公公等宫人有些措手不及,当下行事匆忙慌乱了一会儿。
仪华去了头面,换了衣裳,一身轻便的半侍在炕上,她看看离开大半年之久的宫室,有种恍如隔世之感,而更多的是厉劫难后的感悟。
再说妇人怀孕本就易qíng绪激动,仪华一时也是五味杂陈,湿润了眼眶。
众人亦红了眼睛,他们见仪华虽疲,气色却是红??润,并无丝毫病态。只是脸上倦容明显而已。
坐在炕对面的朱棣,见仪华脸色神qíng恍惚,眼晴隐隐泛着泪光,只当她惊孕qíng感脆弱,受了众侍人的影响罢了。于是板了脸色,待众人皆敛了qíng绪,方才缓和的脸色。后又在这用了晚膳,等良医给仪华请了平安脉,这才回了自己的寝宫。
第133章 路况
没几日便入十月初冬,连绵的雨水一下素日,严重彩响了北平人的生活。那时的街道还是huáng土铺砌,雨水没日没夜的一下,北平城就满街泥泞。虽说城里都修有深长的暗沟,将落地的雨水引入城外的河道里,但暗沟常年淤积流通困难,如此经年累月下来,街道两旁的甬道里脏水积得很深,路却依然泥浆凹坑。
这时候没人想到暗沟能害人命,都在苦恼街上泥浆满布,小商贩无法摆摊,赶集人少商铺无进账,行人走路稍不慎可一脚踩下半尺深,马车、骡车车轮深陷堵塞街道……等等,意外事故发生了。
从九月二十四下雨的头一天,到是月末这一日,仅仅六日的光景,意外跌入暗沟身亡的老人小孩,居然有十一人之多,其中还有两名四十多岁的大汉。一时众北平百姓惊愕了,于是便出现了十来名颇有地位的土豪劣绅、商人为民请命,立时闹得满城风雨。
院落深深,曲廊长长。仪华身居廊道不头的最深院落,对于城里市井巷子的事,自然是消息闭塞。但万事有意外。眼看初一烧炕炉的炭火,到现在还没送来,仪华不管出于自身的考量,还是整个王府碳什过冬问题,都不得不叫了人来问。
这一日正是九月最后一天,人把府中掌薪碳的司饎内监带了过来。时值申正(下午4点),许是因为下雨的关系,外面的天暗的像黑夜一样,仪华便让人提前掌了灯。很快地,倘大的殿宇中照的灯火通明,反衬着外面的yīn雨天,格外有种紧张压抑的气氛。
司饎监听到仪华的传召,早就知道为了何事,心里就有几分不安,便一路打着伞急匆匆赶来。北平chūn秋两 季风刮得厉害,雨水都是斜斜落地,他一身夹袍难免湿了小半,这会儿立在偏殿里头,一身湿冷得难受,或许也是心里的作用,浑身发颤得厉害。
几日下雨没走动,仪华腰酸腿涨疼,就半卧半坐的靠在榻上,身上搭了一条皮褥子,盼夏跪在脚踏上,拿了一个美人锤给仪华捶腿。
仪华见立在面都司饎监微微颤颤,说帮都成问题,便要迎chūn端了一碗姜汤。
司饎监喝了姜汤,暖和劲儿回来,又恢复了平时的jīng明。其实姜汤哪有这神奇妙效,主要是他见仪华眉目和善,一点也没有那他捏事的念头,才安了心,将事qíng耽搁的原因给仪华说了。
原来城内的路况差,城外的路炕更差。冬日城门出入的货物都是极重,运来的碳什走到城外陷进了深沟里翻了,后来好不容易运进了城,又遇街道堵塞进退不得,所以现在还有在街上。
说完,司饎监怕仪华不信,忙又补充道:“小的说的可是句句属实,城外还有很多运物什的车翻了。城里大小马车、骡车、板板车全堵着。不过王妃放心,赶在明日五更天,必能送到府里。”
仪华听了,想起前几日回府时的huáng沙滚滚,却也信了司饎监的话,只走觉的这话有几分夸大其辞,反问了一句:“真有这么严重?”
司饎监窥见仪华格信将疑的皱了眉头,心里一急,忙将暗沟淹死人的事述了一遍。
说毕,众人惊诧。仪华到底经过三个多月的逃亡,不说是处变不惊,倒是不可同往日而语,听了就开始转动心思:要说这时候北平城大街就有好几百条,胡同也有百个,其中暗沟深渠有多少可想而知,若是这样一算,也不是不可能。可是死的人都是贫苦百姓,那些商人富户、酸腐文人怎么都来请命了?
仪华心里正在沉思这些事,郭软玉带着后日曦儿周岁宴的礼单来过目。 郭软玉进了偏殿,婢女给她搬了圆凳在榻下,李进忠亲自捧了茶。郭软玉一番行礼、下坐、接茶,都是和颜悦色。待她意思xing的抿了一口茶,也不主动问什么事,就低眉坐在一边。她身后还站着带来的一个嬷嬷一个婢女。
仪华认为郭软玉聪慧解事,又见她这翻做派,便主动将这些事给郭软玉说了。说话的时候,仪华目光一直盯着郭软玉,却见她并没有多大吃惊,略想了一会脱口问道:“怎么了,你知道这回事?”
郭软玉回答道:“婢妾娘家就在北平附近,昨日娘家的兄嫂来看婢妾,就将这事跟婢妾提了几句。”说罢,又不徐不急的含笑道:“而且下雨路毁,每隔上几年都会出现一次。上一次就是六年前,只是不想这一次尽出了人命。”
不知道想到什么,郭软函又轻蹙了一下眉心。不确定道:“听老人说好像几十年前,还是那些蒙古人当政的时候,也出过人命。”
听到“蒙古人”三宇,仪华心里猛跳了几下,她不想让人看出异样,就偏首向门口看,看见门帘下一双黑色厚底靴,靴子上隐约可见金色丝线反出的光。一眼看完,仪华转头叫了一声李进忠,笑道:“去看下曦儿醒没?若是醒了,让陈妈妈抱过来。”
李进忠答应一声,转身就走。
只在这时,伴着一声轻咳,只见门帘子一掀,朱棣从外走了进来,身后跟着陈德海
李进忠赶紧刹住脚,跪了下去道:“参见王爷。”余下众人附扣。
朱棣走进来一边抬手免礼,一边听不出喜怒道:“王妃,你就免礼吧。”
仪华道了谢,见朱棣身上略溅了一些雨水,忙叫回了李进忠随阿秋准备茶水、沐盆、棉巾、衣服等物什。吩咐括时,仪华又看司饎监一脸惶怵,也就趁机打发了司饎监下去。却没想郭软玉见司饎监退下,也要告辞。
见状,仪华不认为此刻她有决定权,也不说一声话。只转头看向朱棣。
坐在仪华对面椅上的朱棣,接收到仪华的目光,回看了一眼仪华,才将目光在郭软玉身上停了停,问道:“大郡主近来如何?”
郭软玉站起来,福了福身道:“……大郡主聪明伶俐,前些日子巳开始习女红了。”
自大郡主养在了郭软玉身边,朱棣对大郡主接触的也少了,这听了郭软玉回一切都好,便就此打住了这话,点头允道:“恩,那你回去吧。”
郭软玉福身领话,临走前将曦儿周岁宴的细目递上,方带着侍人离开。
这时阿秋、李进忠备了盥洗物什过来,朱棣也起身走到偏殿隔间更衣。
一时更衣出来,朱棣看也没看其他人,只向陈德海略一摆手,陈德海立即带了一应侍人退下。
第134章 想法
在窸窣的脚步声过后,偏殿内很是安静,殿外淅沥沥的雨声听起来也格外清晰。
仪华由朱棣沉默的坐着,见他沉着一张脸,面色不对,沉吟了一下轻声问道:“王爷,您可是有什么话要对臣妾说?”说着不自觉地垂下了眼。
朱棣看了一眼仪华,他说:“没话要说!”
这话不掺假,朱棣现在是没话说,但方前却是一股子火气,若不是殿内人多,他便要对仪华发作。那时,他从正殿内堂看了曦儿,听说仪华在偏殿整理内务,就从廊道里走向偏殿,说要掀帘进去,“巧合”地听见里面在说话,当下心生了去意,打算这就查办相应的官员,却见李进忠要出来,只好先撩帘进了屋。
仪华听他这样说,也不往下问了。
朱棣见仪华果真不问了,他脸上表qíng有些僵硬,憋了好一会儿的气,鼻子里哼了一声,问道:“城里的事,暗沟淹死人的事,你怎么看?”说着神色一凛,声音里透着股狠厉:“也觉得是官府的原因?”
仪华一直低着头在听,听到朱棣最后那一句语气有丝生硬,很明显官府才是他要问的重点。仪华立刻打起十二分jīng神,全神贯注的思忖了片刻,敛去方才多嘴询问的懊悔,微微一笑道:“城里的暗沟、街道,都是官府管辖修建,它们出了问题自然跟官府脱不了gān系。”
52书库推荐浏览: 西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