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仙娇_文飘过峰【完结】(773)

阅读记录

  太离奇了!

  这事象风一样的传遍了武源大陆。人们疯了一般的涌向这边。

  “奇门幻术!绝对是奇门幻术!“天武者们异口同声的下了结论。可是,合他们十几人之力,竟然也破解不了。

  他们联手,尚且也不能破,其余人更加破不了。

  人们只能望雾兴叹。”道!这就是道的神通!“有人领悟过来,悔青了肠子——武圣定是jīng通道法之人。为什么早没有想到拜入太一宗门下,追随武圣修道呢?

  那些先前因为惧怕幽冥宫,而放弃太一宗入门试的人更是恨不得一头撞死在太一宗那道用白玉砌成的山门上,以明誓死拜入太一宗之心志。可问题是,他们现在连山门的边都摸不到!太一宗,不给他们任何表明心迹的机会!

  世上哪有恒久不散的雾?也有不少人在山脚的镇子里住了下来,打算等浓雾散了,立马上山拜师。

  不想,冬去chūn来,浓雾根本就没有变淡的迹象,更不用说消散。

  守在镇子里的人,陆陆续续走掉了一大半。只有不到四成的人继续坚守。其中就包括端王。他真的是追悔莫及——早知道是这样一个qíng形,那天,他才不要顾忌祝神医,就算是死,也要死在太一宗的山门里。

  转眼,一年过去了。浓雾依旧。守在镇子里的人又少了一半。

  又一年过去。雾,还是没有散。这年冬天,端王如丧妣考的带着随从们离开了——来之前,他是与皇帝订了军令状的:三年之内,得到太一宗。现在,三年的期限差不多到了。皇帝派了使者过来宣他。回到国都之后,等他的是削爵、流放南荒,终生不得重返国都。

  端王的离开,令所有坚守者信心全无。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们也相继离开。镇子里,渐渐的恢复了以前的宁静。

  话又说回来。太一宗的弟子们在山里窝了一个寒冬。待到冰消雪融、chūn暖花开,沐晚宣布在接下来的九个月里,她每个月会在功法堂公开讲道一次。不分内、外门,也不会在宗门内的身份地位,只要提前三天去功法堂报名,就能免费听道。

  一时间,宗众趋之若鹜。功法堂里亦是座无虚席。

  沐晚讲道,不讲天道,只讲我道。她将自己对道的理解与领悟,分门别类,由表及里,分成九次,倾囊相授。除此之外,每次讲道之前,她都要解读一条门规。

  而她的门规,第一条门规,永远都是“仙不扰凡”。

  每每听过掌门讲道,宗众们都有醍醐灌顶之感。于是,悟道、修行,时不时的闭关晋个小阶,期间还要抽时间完成宗门任务,以兑换宗门贡献值……弟子们忙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完全无暇多想宗门之外的世界。

  待到第九次道讲完,所有的弟子都突破了先天境。其中,内门弟子有三成以上,修为突破了炼气境;外门也有半成突破了炼气境。

  象祝伯等长老、管事,这些金雷山庄的老人儿,宗门未立时,他们已经是玄武境,甚至地武境的武者。他们起步比弟子要早,阅历也要丰富得多,所以,对沐晚所讲之道,领悟更甚。他们的修为jīng进得更多。大多数都已经进入了炼气境。就连祝伯也老当益壮,现在是炼气三层的修为。

  沐晚身边的小道童,名唤江仲秀,年方八岁,却是内门弟子中修为境界最高的,炼气二层。他还有一个同胞兄长,叫做江伯毓,是祝伯的大弟子,现在是炼气一层的修为。

  兄弟俩都觉得自己学有所成,符合宗门回乡探亲的相关条件,各分别向祝伯和沐晚提出探亲的申请。

  祝伯自然是要先问过沐晚的。因为他是头一次收到这样的申请,而且其余各堂皆没有先例可循。

  沐晚笑道:“门规里写得清清楚楚。他们兄弟的修为都已经超过了地武境,准许下山探亲一次。”

  于是,兄弟俩欢欢喜喜的下了山。

  虽然外面的人看这边,是终年笼着白粥似的浓雾。然而,在太一宗的山门里,是完全看不到雾气的。所以,江氏兄弟出了山门,再回头看时,双双吓了一大跳。

  旋即,两人明白过来:怪不得宗门规定,下山之前,必须要去执事堂领取一块出入令牌呢。原来是宗门四周设了守护仙阵。

  一时间,两人皆羞愧不已。

  第822章 我道(下)

  到了山脚的镇子,江伯毓又惊呆了——仅仅是一年而已,镇子里怎么变了这么多?

  一打听,他们简直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十二年!镇子里的人居然告诉他们,已经过去了十二年!

  怎么会这样!宗门里明明才过了一整年——大雪封山三个月,接着,每个月的初一,掌门讲道一次。掌门一共讲道九次,就是九个月。加起来,不正好是一整年吗?

  不过,两人现在的心智已经远超同龄人。他们面上不显,只是飞快的相对一视,急忙离开。

  出了镇子,两人各自往身上打了一道速行符,急急的往家里赶。

  还没等赶到家里,兄弟俩已经从沿途的所见所闻,意识到镇上的人所言非虚。过了这么久,也不知道父亲有没有调任?他们心中更加着急,用最快的速度,于傍晚时分,终于赶到了府衙。

  值得庆幸的是,江知府仍在。十二年来,他放弃了三次升迁的机会,只为等两个儿子回家探亲。

  江夫人日夜盼儿,儿不归。她险些哭瞎了一双眼睛。江氏兄弟站在她面前,她也只能看到一双模糊的影子。

  江知府倒是一眼就认出了俩儿子——兄弟俩离家前,大的十岁,小的六岁。现在,兄弟俩也只是长高了小半个头,面相没变,仍然是稚童模样,他能认不出来吗?

  打见到俩儿子,江知府就气得浑身发抖,说不出话来。

  还好,此时兄弟俩已经完全领悟出是怎么一回事了。两人赶紧的解释清楚:宗门一月,外山一年。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说谎,江伯毓特意秀了一手金针术。三针下来,江夫人那双原本浑浊、gān枯的眼睛,立刻变得炯炯有神,恢复了十年前的灵秀。

  “修、行!神、仙!”江知府又抖上了。这回是激动+羡慕。

  只可惜,俩儿子告诉他,修行是要有资质的。江伯毓尝到了修行的甜头,早就有引父母入宗门的打算。所以,下山前,他向师尊讨要了一颗测灵珠。

  结果,经过测试,江知府夫妇都没有修行的资质。

  “罢了。无缘不能勉qiáng。”江知府有点失落,但也是从容的接受了这个现实。因为测试之前,小儿子再三讲过了,修行是要看机缘的。

  “我儿都有仙缘,我们家已经是祖坟上冒烟了。”江夫人如今医好了眼睛,又如愿以偿的看到了俩儿子,更重要的是,儿子们拜入仙门,仙缘深厚,造化大着呢。她心满意足,看看大儿子,再看看小儿子,嘴巴就没合拢过。

  江氏兄弟按照门规,在家里呆了三天,又急匆匆的返回宗门——下山一趟,他们赫然发现自己所学太少,简直是连皮毛都没有学到。人生苦短,所学无涯。以有涯对无涯,唯有发奋苦学尔。

  两人有所悟,心境大突破,回到宗门便闭关准备突破了。

  五天后,江伯毓出关,突破炼气二层。

  一个月后,江仲秀出关,竟然是连进两级,一举突破了炼气四层。他本来就是沐晚挑选的法修苗子。所以,出关后,沐晚便收其为弟子,传之功德仙一道——她所传的并非广茂老祖的法修传承。前世,风茜也是功德仙,并且修为达到了天仙境。其功法比广茂老祖的更好。此乃一也;再者,她与广茂老祖并无师徒名份。所以,后者所传,她没有资格外传。

  无论是前前世,还是在炎华界时,沐晚都没有起过收徒弟的心思。前前世时,那是风茜被儿女qíng长迷了眼,心思从来就不在道上;在炎华界时也没有收徒,则是因为机缘未到。

  而此时,她却在武源大陆这个荒蛮之地收了首徒,也是顺应机缘——在成立太一宗之初,她不但到江仲秀与自己有师徒之缘,而且还算到,她要离开此地与江仲秀有莫大的关联。可惜,她现在只有筑基后期的修为,严重的限制了推演术的发挥。究竟是什么关联,她算不出来。

  同时,见兄弟俩下山的效果远远好过预期,沐晚遂把内门试练计划提上了行程——呃,很多细节,她确实是借鉴的东华洲太一宗。不过,她一点儿也不以为耻。有现成的好经验,为什么不用?比如说,她之所以能得道飞升,还不是站在父神的肩膀上的缘故?

  当然,她也并不是完全照抄的。呃,也没法照抄。东华洲太一宗的内门试练都是由金丹真人们带队的。倒霉摧的,她一直在筑基十层卡着,没有突破凝丹的迹象。再看宗门的长老与掌事们,连筑基的都没有。所以,让她上哪儿去找带队的金丹真人?

  改动后的内门试练,不是分组各自下山历练,而是自由组队,并且团队自行决定历练之所;当弟子们在执事院领取下山的出入令牌时,还会领到一个巴掌大的小本子。这是专门给下山历练的弟子们的记录本。历练时,从离开山门的那一刹那起,到历练完毕,回到宗门,历练者每天都要记录行程,所得与所悟;待历练结束,这些手杞是必须随同出入令牌一起,上jiāo到执事掌,评定历练等级;历练被评为优,有奖。历练被判定为不合格,先是历练者去执事堂自辩,再酌qíng处罚。

  很快,第一批弟子组成十余个小队,陆陆续下了山。

  此后三两年,内门试练年年搞,俨然成了惯例。

  太一宗这些后天境以上的内门弟子外出历练,沿途留下了数不清的遇仙故事,不出所望的带动了武源大陆的人对“道”的热忱与向往。

  从此,“道”,在武源大陆变得更加炙手可热。就连寻常人家的深闺女子,也是以说道、辨道为荣。

  当然,武源大陆上的“道”,并不是指“天道”,而是沐晚这些年来的所悟与所得。

  说白了,现而今,街头巷尾的议论不绝于耳的就是她沐晚感悟到的道。

  也有不少人千里迢迢的赶到太一宗山脚求道。然而,浓雾如旧,他们在山脚辗转流连,却山门朝哪边都不知道,最终只能失望而返。

  也有不少人长跪于山脚,试图以此求得一丝垂怜。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哪怕这些人不吃不喝,直至跪到昏厥,浓雾里也没有如人们想象的那样,走出一两个人来。

  不过,人们也没有完全猜错。当山门外有人长跪于地时,山门里确实是有不少太一宗的弟子过来观看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文飘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