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人据理力争,气得皇帝脸色森寒,吓得其他大臣噤若寒蝉,最后事qíng以皇帝指着郑大人怒骂别以为朕不敢办你,郑大人没有半点悔意下跪直视君王,一国之君气得拂袖离去终止。
下朝后,郑容贞并未离开皇宫,而是被皇上叫去御书房,两人在里面也不知道谈了什么,一直谈到午时过后,郑大人才出宫回府。
事后,郑容贞郑大人心有余悸地摸着脖子告诉平安,说他当时在奉天殷里真以为皇帝会叫人把他拖出午门斩首。
平安在一旁愧疚地道:「郑兄,辛苦你了。」
郑容贞不以为然地摆摆手:「这倒没什么辛苦的,不过我被皇上以此要挟不得不答应了一件事。」「什么事?」
「担任皇子们的师傅。」郑容贞无奈地瘫在椅子上,「不过,为避免到时候累死,我和皇上打商量只教一位皇子。」平安不禁问道:「你打算教哪位皇子?」
郑容贞笑了一下,说:「二皇子靖熙。」还未容平安有何回应,他又接着道:「之所以选二皇子,是因为这孩子若放着不管,日后指不定会长成什么样。皇长子就不同,他不但有你,且也不爱念书,给他找一位夫子还不如选个武官教他本领。」平安赶紧澄清道:「郑兄,我没有怪你的意思。」并且,因为二皇子自小便没了母妃,平安也觉得他比较需要人教导,郑容贞的确是个好人选。
「我知道你不会怪我,但我就是想解释给你听。」户部尚书大人笑得有那么一点点不正经,「好了,估计就这两天,你家那位就会亲自来找你谈谈了,平安,你准备好了吗?」可事实上,就算平安真的准备好了,一见到本人,还是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烨华上前握住慌张得不知所措的人的手,拉他向前:「走,我带你去个地方。」平安任他拉着,些许不安地开口:「皇——」
烨华在前头,食指抵住唇,平安知他其意,只得硬生生改口道:「huáng公子,你怎么出来了?」烨华不答,反而以责怪的眼神睇他:「天都快黑了才出来,是不是郑容贞又撺掇你gān什么坏事了?」「皇——huáng公子你别怪郑兄,是我有求于他,他为了帮我才——」被握住的手被用力捏住,抬头一看,正对上烨华幽远如墨的眼,从中轻易看出些许不悦:「为何有事你不跟我说,反而去找他,你信不过我?」「不是!」平安赶紧摇头,「是、是怕我拒绝不了你。」烨华啼笑皆非地看他一眼,继续拉他朝前走,平安尾随其后,看他俊逸的身影,心中不由开始忐忑。
绕过大半个街道,烨华把平安带到城墙之上。当双足踏上城墙高处,大风猎猎袭来,宋平安被chuī得整个身子快要飘飞起来,半天都不敢相信自己真踏上了严禁一般人出入的军事重地。
右边是莽莽原野,一条玉带延伸至遥远的彼方,左边则是日渐兴盛繁华喧嚣的京城,趴在城墙边探头一看,宽大的护城河被夕阳照得金光粼粼,绕着京城建起的城墙上,举目望去,每隔数百米便设有一座烽火台,主塔楼下设有数座黑身大pào,不远处箭垛堆成一座又一座小山,直看得平安热血沸腾,手攥成拳,几乎qíng难自禁,恨不能大吼几声宣泄一下激动的qíng绪。
男人似乎天生就一股热血,尤其向往金戈铁马,驰骋沙场的畅快淋漓。即便xing格内向木讷的宋平安也是如此,就像是与生俱来一般,站在又高又坚实的城墙上,看见排列整齐的长枪大pào,看见密密麻麻的箭垛,看见开有无数pào口的塔楼,还有一座接一座的烽火台,眼前似乎就能看见láng烟起,嘶吼震天的场面。
宋平安兀自沉浸在自己的激动之中,过了好半天才想起身边还站着一个人,转过头去,正对上烨华含笑纵容的脸,宋平安的双颊顿时发烫——他刚刚该不会失态了吧?
烨华笑着走上前来,握住他的手,宋平安怕被人看到想抽出却被攥得更紧。
「我喜欢看你这样,偶尔也会来这里看看。」
烨华拉他上前几步,指着远处莽莽群山道:「平安,看,这便是我治下的江山!」断然一句,豪气出,恁地神采飞扬。
宋平安只能痴痴看他,与一国之君并肩而立,无论是谁,恐怕都不敢奢想,可他如今却能够站在这儿,看他如九天神龙卓然而立,看他豪气冲天指点江山,看他眉飞色舞雄姿英发……「平安。」烨华眺望浩瀚乾坤,眼中点点莹光波澜,似苍穹无尽包罗chūn秋,「我要励jīng图治、开疆壁土,我要qiáng国富民、成就霸业,我要让邵国之威名震慑四海,我要做一个名垂千史的帝王!」话锋一转,笑看身边人,无限温柔尽揽于如墨双瞳之中,「平安,你不想陪着我看着我完成这一切吗?」夕阳火红,照在他脸上,泛起一圈淡淡的色泽,平安的目光落在上面便再也转移不开,过了良久,平安才终于找回自己的声音,他压抑不住激动地道:「想,平安当然想!」「平安对皇上说过,会一直陪着皇上,直到死的那天为止!」平安看着烨华,就是看尽一切,「平安知道皇上一切都是在为平安着想,可是皇上,平安没有这个本事心安理得接受,甚至还会拖您的后腿,平安是真的不想不愿。皇上,就像现在这样一直下去吧,您是皇上,平安是守门的护卫,皇上为国为民鞠躬尽瘁,而平安就在皇上所在的地方守护您,一直守护着您!」烨华平静地伸手抚上平安发红的眼睛,另一只手把他拉近,在火红的夕阳之下,立誓一般轻轻吻上他的额。
「只要这样就可以了吗?」
「是,只要这样平安就很满足了。」
「……好吧,那就如你所愿。」
「谢皇上。」
「你要记得,永远记得,留在我身边。」
「平安会记得,永远记得。」
夕阳下,一对影子投在城墙边上,静静相拥,从此辗转相伴不离不弃。
尾声
平安十二年chūn,万物复苏之际御花园中繁花似锦,君王家宴便设于此。各宫嫔妃浓妆艳抹,打扮得人比花娇,皆围坐在皇帝身边,试图引起她们的帝君的注意,而半大不小的皇子和公主们在皇帝纵容地一声令下,如脱缰的野马,欢快地围着膳桌嬉玩打闹,实在一派其乐融融的皇族子弟团聚景象。
皇帝向来严厉的神qíng在此刻温馨宁静的气氛中也不禁消减,兴起时把皇子们叫到跟前,叫他们作一首与chūn相关的诗词来助兴。
皇子们吟颂的词各有千秋,而二皇子靖熙的诗更胜一筹,皇帝满意地连连点头,不仅赏了他东西,连带地也赏赐了身为他师傅的郑容贞郑大才子。
嫔妃们看皇子们都作诗了,纷纷恳请他也衬景作诗,皇帝文采向来出众,这时候怎么能不吟上一、两首呢?
皇帝此时心qíng愉快,当然也不会拂了众人的意,望向亭外迎chūn争艳的花朵,信手拈来道:「百花皆为chūn,争得一季娇;随风漫天际,四海遍芬芳。」以遍地开的繁花引至邵朝日渐广袤的江山,皇帝此词一出,众人皆称赞不绝,纷纷跪下来道我主英明,天佑平安,千秋万代。
大家起来后,一直坐于一旁的皇太后妆容淡宜含笑不语,望向身边开怀大笑的帝王,忽然笑言:「天下平安否,独因一人,一人平安否,且看且待。」帝王凝目望向太后,笑而不语。
阳光明媚,chūn意融融,在宫门之下如往常一样恪尽职守的人猛地打了个大喷嚏。
当时的人们皆认为太后这句话是在赞扬并提醒君主,天下的平安系于他一人身上。
直至千百年后,人们才逐渐破解这位妇人话中的深意,却一直未能从中找出这「一人」到底是何人。
这一人,让这位英明帝王系于心中,这一人,陪伴着这位帝王直至亘古流长,不止息。
《完》
浮华烟云
不到三年时间,隆庆帝相继恩准了数位元老重臣告老还乡的请愿,于是大街上时不时能看见举家搬迁离京的大队人马。围观的人不断,议论者不绝,人群中,也有从看热闹分析内幕的聪明人。
「这些算是太皇太后最后留下的人了,日后朝中,至少有一段时间是再没有能让当今天子堵心的人了。」「皇帝此举甚是高明,先是让这些老官员们明白如今这京里是再没他们的立足之地,若是不识好歹硬要留下,可以,那在京城他们就不能犯任何差错,哪怕犯的不过是芝麻绿豆大的事,都有可能被满门抄家啊!恩威并施,不走也得走。」「而另外,皇帝早已在大量培植栋梁之才,朝中的空缺不怕没人填补,等这些新官员逐一走马上任,接下来是好是歹难以预料,只能乞求上苍给老百姓一个太平盛世。」「这种事qíng的确说不准。看这些搬离京城的老臣家人,个个愁眉苦脸,此去便是归田为农,果真是曾经繁华如烟云,眨眼即逝。」角落里的一桌压低声音窃窃私语,郑容贞坐在靠近街边的一张桌子前,该吃的吃,该喝的喝,红光满面心满意足,末了捧起海碗咕咚咕咚灌下汤汁,捧着大肚子舒畅至极地长吁一口气。
52书库推荐浏览: 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