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萧瑟_匿名君【完结】(44)

阅读记录

  他收拢拳头,将玉璧握在手心:“大帅,您就让末将去试试罢。”

  今生或许再无缘相见,阿瑟,你我,且待来生。

  远在长安的容襄,正怀揣一个小小的锦盒,慢慢从丞相府中走出去。

  宵禁中的长安城,此时寂静无声,明月清辉,照不亮屋檐下的角落,也照不亮容襄帷帽下的面孔。

  天宝八载,七月流火,大唐四镇联军一举攻克汉蕃边境重镇石堡城,主帅哥舒翰凯旋,举朝欢庆。

  世人盛赞“威棱慑沙漠,忠义感乾坤”,却没有人敢对玄宗说一句“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是役,唐军共计伤亡两万五千余人,陇右军十去其三,精锐俱丧,元气大伤。

  蕃军阵亡七百五十六人,擒获四百三十一人。

  伤亡比,三十三比一。

  凯旋归朝的哥舒翰,没来得及向玄宗详细叙述此战详情,便接到了一个如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王忠嗣,已于他抵京前不到半月的时候,天宝八载岁末,病逝于长安王宅,享年四十五岁。

  将星陨落,鬼神恸哭,天下震动,三军缟素。

  骊山,华清宫。

  “玉环,你说朕对王忠嗣,是不是逼得太狠了一点?”

  “妾哪里懂得这些,不过三郎做的事情,总是有三郎的道理,想来是不会错的。”

  “朕这回,好像真的有些过了。”玄宗深深叹息,“没想到,他竟因此而死。”

  贵妃伸出白腻光滑的手臂抱住玄宗,柔声道:“妾不懂得军国大事,只记得妾儿时曾经养过一只狸奴,极是心爱,却因妾一时不小心,让它淹死了,后来又养了许多只,便一直悉心照顾,对它们好得不得了,便再没有一只遭到同样的不幸。”

  玄宗终于展颜一笑:“到底还是个孩子,只晓得猫猫狗狗的。朕和你说这些作甚么,玉环,你给朕跳支舞罢。”

  贵妃嫣然一笑,艳色无边。

  天阙沉沉夜未央,

  碧云仙曲舞霓裳;

  一声玉笛向空尽,

  月满骊山宫漏长。

  美人一舞动天下,君王从此不早朝。

  天宝十载,安禄山擅启边事,杀良冒功,龙颜大悦,安禄山以此功劳补授河东节度使,自此执掌三镇节度,权柄一时无两。

  天宝十一载,李林甫病逝,同年,杨国忠拜相,与安禄山争权。杨国忠以安禄山有反意上书玄宗,玄宗不信。杨国忠请召安禄山入京,他说:“安禄山但有一丝反意,便不会来,陛下一试便知。”

  玄宗明白杨国忠的意思,毕竟王忠嗣殷鉴不远。

  出乎杨国忠的意料之外,安禄山来了,声泪俱下向玄宗哭诉:“臣本胡儿,蒙圣人垂爱至有此位,本来忠心不贰,奈何杨相猜忌,臣死期不远矣!”

  玄宗心生愧意,授安禄山御马监之职,使其得掌天下军马。安禄山又以克契丹为由请赏,因有功之人太多,无法一一奏报,玄宗便授予其两千余空白告身,任由安禄山自行封赏。

  天宝十二载,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因好酒声色,突发风疾,绝倒良久乃苏,从此返京,称病不朝。

  天宝十四载,河东、范阳、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于范阳起兵,天下大乱。哥舒翰于危难之际带病奉旨守潼关,关破,大唐中央最后的二十万军队死于此役,哥舒翰被部下裹挟投降,数年后被害身亡。

  潼关天险后面,便是繁华无尽的长安城。

  迭出昏招的玄宗真的怕了,再也没有抵抗的勇气,便连夜逃亡蜀中,除了拱卫在侧的御林军和贴身宦官外,只带了贵妃和少数几位皇子皇孙,其他嫔妃宫女内官,尽数弃于长安不顾。

  继东都洛阳之后,帝都长安即将成为第二个人间地狱。

  容襄站在楼顶,远望长安城外滔天烟尘。

  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节帅宁死也没有做的事情,还是有人做了。

  假如节帅还在,想来安禄山还不敢反。

  可惜,没有假如。

  至少在当时,节帅死得无怨无悔。

  他很少真心尊敬一个人,这辈子,大概也只真心尊敬过自家阿爷,王忠嗣是第二个。

  大概,也会是最后一个。

  他是如此清晰地记得那天的情景,时隔数年,依旧历历在目。

  那是个炎热的午后,蝉鸣阵阵,林木幽静,容襄捧着那只小小的锦盒,慢慢走入王宅。

  王忠嗣放下手中的笔,问:“到时候了?”

  容襄将锦盒轻轻放在案上,跪坐在王忠嗣对面:“嗯,到时候了。”

  王忠嗣挪开镇纸,轻轻吹干纸上的墨迹,小心卷好放在案上,再洗干净手,打开了锦盒。

  小小的锦盒中,是一粒金色的丹药。

  王忠嗣将丹药拈起,丹药却自动变成了两半。

  整整齐齐的两半。

  王忠嗣修长有力的手指松开,任由丹药掉回锦盒,默然片刻后,拱了拱手,微笑:“多谢你,有心了。”

  容襄侧过身,没有受这一礼,心中却还是生出了几分欣慰。

  他做这些原本只是为了萧易,王忠嗣明白不明白,原本并不重要,但既然他懂了,也谢了,总强过自己苦心谋划却不为人所知好得多。

52书库推荐浏览: 匿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