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萧瑟_匿名君【完结】(45)

阅读记录

  同样自小生长在宫闱之中,他知道王忠嗣已经认出了这枚丹药。

  半粒金丹。

  这枚丹药名字就叫做半粒金丹。

  因为它杀人,只需要半粒。服下这半粒金丹,只有在数月间逐渐憔悴而死,过程极其痛苦,且无药可救。

  但是如果同时服下整粒,反而会死得很痛快。

  这真的是一种很神奇的药。

  半粒金丹,从来都是宫中的秘药,宫外之人根本就不知道这种秘药的存在。

  王忠嗣不知道容襄花了多大力气才弄来了另外的半粒金丹,也不知道如果自己吃了整粒药猝死,容襄要怎样将这件事圆过去,并会为此付出多大代价。但他清楚,能做到这一步,很难。

  所以,他要感谢。

  容襄轻声道:“就当是我替萧易为您尽孝罢,我能做的,本也不多。”

  王忠嗣微微一笑,为自己倒了一盏清水,拈起丹药,服下半粒,再将另外半粒丢进了旁边的香炉。

  容襄脸色大变,长身而起:“节帅!”

  王忠嗣轻轻拍了拍容襄的肩头,道:“没事。”他合上锦盒,放回案头,“借用一句你的话,权当尽孝罢,我能做的,如今,也不多了。”

  容襄真的怔住了。

  这一瞬间,他忽然彻底明白了王忠嗣的心。

  猝死,固然没有痛苦,世人却会因此质疑他的死因,玄宗的清誉也必然会因此受损。

  而逐渐憔悴而死,他本人痛苦不堪,但这样死,便更像去职后因心情低落而郁郁而终。这完全是他王忠嗣自己小心眼,想不开,与至尊却没甚么干系。

  而且这样死,王忠嗣便不是死在容襄手里,容襄只是完全的受命行事,身不由己。

  节帅到死,心中还是只有别人,便没有半分余地留给自己。

  容襄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心情,长拜于地,泪如泉涌。

  作者有话要说:  (“威棱慑沙漠,忠义感乾坤”——《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唐,高適)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兵车行》,唐,杜甫)

  (“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华清宫》,唐,张说)

  ----------------------

  这是第二次自己把自己写得哭出来。

  平生第一次挑战写历史上存在过的真人,自不量力,但不如此不足以宣泄我的悲痛。

  从手中有限的史料,我没法子完整的勾勒王忠嗣的形象,只知道他的一生也有褒有贬,起起伏伏,最后郁郁而终,而已。

  打动我的是他和李光弼的那段对话。

  李光弼言于忠嗣曰:“大夫以爱士卒之故,不欲成延光之功,虽迫于制书,实夺其谋也。何以知之?今以数万众授之而不立重赏,士卒安肯为之尽力乎!然此天子意也,彼无功,必归罪于大夫。大夫军府充,何爱数万段帛不以杜其谗口乎!”忠嗣曰:“今以数万之众争一城,得之未足以制敌,不得亦无害于国,故忠嗣不欲为之。忠嗣今受责天子,不过以金吾、羽林一将军归宿卫,其次不过黔中上佐;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乎!李将军,子诚爱我矣,然吾志决矣,子勿复言。”光弼曰:“者恐为大夫之累,故不敢不言。今大夫能行古人之事,非光弼所及也。”遂趋出。——《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一》

  因为这段对话,我从心底里尊敬这个人。也因为这段对话,才有了这个故事。

  后面的情节已经有了框架,但是写出来大概不会很快,乱世人命贱如狗,写这种情节,太难受。

  ☆、城破

  第十一章

  王忠嗣生命最后的几个月,容襄一直陪伴在侧,眼看着节帅一步一步走向最后的那一天。他知道,无数像萧易一样的将士还在前线浴血奋战,他们许多人心中的想法其实很单纯,打下石堡城,节帅就有救了。

  可是他们并不知道,皇帝并不打算让节帅继续活下去。

  那三个承诺,不掌兵、不涉政、不与外人通,如此苛刻如此决绝,本就不是任何人能做到的。

  虽然节帅承诺了,但皇帝心底并不相信。他并不相信这世上会有人真的能够放弃手中即得的权力和地位,放弃亲人,放弃朋友,放弃所有一切,困于斗室,终此一生。

  何况这个人还如此年轻,如此出色。

  何况,这个人,还如此广受爱戴。

  皇帝不相信任何人能够真的信守这个承诺,除了死人。

  在节帅用这三个承诺换取皇帝的让步时,其实已经明白了自己未来的命运。

  没有人可以同皇帝讲条件,你没有这个资格。

  如果你有,那么,你就该死。

  容襄不能,也不敢把这个消息送给萧易,就这样看着节帅日渐憔悴、吐血、痛苦不堪,一日日,走向末路。

  而前线拼死战斗的那些人,对此一无所知。

  王忠嗣赠了他一对短剑:“王某在疆场上驰骋半生,没想到却是你这个小朋友陪我走完最后的路。”他轻轻抚摸着剑鞘,“这对短剑,是王某儿时习武用过的兵器,先考在上面刻了两句话,王某一直谨记在心。如今,将之转赠于你,望你珍惜。”说罢,郑重其事地将短剑放在容襄平举的手中。

52书库推荐浏览: 匿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