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贵胄云集,袁家的门第放到京城实在不算什么,当年袁将军进京受封,交游甚广,元棠想在京城站稳脚跟,还得攀一些旧关系。
他按照在家中列好的名单逐一上门,首先是沈家在京城的宅院,沈靖宣说过,如今只有他五叔一家在京,元棠去的时候未见到沈家人,只见到沈家一个管事。
除了沈家外,袁将军结交的其他人家大多和袁家门第相当。时过境迁,有些故交因同属沈尚书一派,这些年被萧家排挤,早已贬谪出京,有些改投萧家一派,不愿与打着沈家旧部烙印的袁家往来,有些或许见元棠无官无职,应接敷衍。
忙活几天,元棠收获不多,原先他还想打听封淙消息,结果扑了空。
袁德当年随袁将军进过京城,这几天眼看元棠受冷遇,心中不平,反倒还是元棠安慰他。
四月初十,元棠一大早乘车到宫城端门,根据谒者指引步行到汇文殿。
殿前广场站了几百人,都是着大袖长衫的各地士子,晓风微拂,衣带飘举,尽显翩翩风度。
谒者按门第出身和身份安排的班次,元棠有爵但出身不高,排在中间稍稍靠前的地方。皇帝还在上朝,众人按班就位,至太阳高升才等到皇帝驾临。
众人行过礼,皇帝赐了坐席,便开始说些劝勉进学尊儒重道的话。
元棠在席位上看不见殿中皇帝的样子,只能听到低哑的声音轻缓地说话,很像从前上学时校长的开学讲话,听着听着就让人昏昏欲睡。
正在元棠脑子放空打瞌睡的时候,广场左侧有一宫人小跑入殿,皇帝的声音停了,片刻,听得宫人道:“太后驾到。”
众人都有些疑惑,太后怎么来了。
元棠先是闻到一阵香风,进而眼角瞥见太后的仪仗从汇文殿左侧的出现,才知道香气是从宫人手提的香炉中飘出来的。
众人起身行礼,皇帝已经迎出殿外。
便听到妇人笑意盈盈的声音说:“重办太学是好事,老婆子也想一睹大夏才俊的风采,顺便活动活动筋骨,没事,皇帝有话继续说,我在一旁听听就是。”
皇帝忙让人搬来坐榻,请太后入殿就坐,太后却说:“天气这么好,坐在殿中辜负了春光。”太后不进殿,皇帝也没有让亲娘在外面自己坐屋里的道理,只能让人把榻移到殿外。
随后太后只在一旁坐着,未执一言,待皇帝说完,对太后道:“请母后训导?”
太后笑着说:“我一介深宫妇人,哪能训导别人。”她的目光向广场上一扫,又对皇帝说:“听说陛下想让皇子也到太学听讲?”
皇帝说:“是。”
太后点点头,说:“如此也让弘绎一同进学吧。”皇帝没有回答,太后也不似在问,大概因为周围人人屏息,元棠总觉得气氛有些奇怪。
太后走到阶下,说:“弘缜他们都有自己的伴读随侍,弘绎却没有,不如就趁今天在各州士子中为弘绎选个伴,陛下觉得怎么样?”
大殿前静了几秒,皇帝说:“母后想选谁?”
“弘绎那性子你是知道的,总是太淘气,一般人家的孩子受不了他那脾气,”太后的声音听上去颇愉悦,“要选个比他听话的,年纪要比他小。他总不知怎么和兄弟们相处,给他找个小兄弟,说不定学会顾着别人就能懂事些……”她如同一个慈爱的长辈,念叨着晚辈的琐事。
皇帝一言不发。
太后转身对身边的宫人说了句话,那宫人点点头,便朝广场扬声道:“霁飏袁氏,斓乡候袁棠出列。”
元棠没想到自己会忽然被叫到,宫人叫了两声,站在他旁边的人扯了扯他袖子,他才反应过来,忙站到列外,跪地行礼。
他低着头,裙摆曳地而来,然后一双嵌珠丝履出现在他视线里。
太后的声音在他头顶说:“这个孩子模样不错,就选他吧。”
说完,太后离开汇文殿,便有内侍来催促元棠跟上去。
元棠整个人都糊涂了,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成了别人的伴读,还有个念头萦绕不去,他连脸都没抬起来,太后怎么可能看清他的模样!
作者有话要说:
久等~
第17章 太后
太后坐的肩舆在前,元棠与随行宫人跟在后面,路过的宫人们纷纷退避行礼。走到湖边时,太后摆了摆手,队伍的方向一换,朝花园走去。
东风湿暖,正是草长莺飞时,肩舆在一圃牡丹前停下来,太后没有下舆,只让宫人采摘初放的牡丹和花苞。
元棠小声向旁边的宫女搭话:“这位姐姐……”
“嘘,别出声。”宫女肃容敛眉。
元棠只能闭嘴。
穿过一片芳菲将尽的海棠花,经过石桥,上了一道蜿蜒的步廊,廊道东折,隔出一方僻静宫院。
肩舆停在最大的宫室前,太后下舆,随侍宫人跟入殿内,元棠被安排在外等候,过了一会儿,里面传元棠进去。
地衣软厚,踩上去没有一点儿声响,太后换了衣裙,垂髻斜插两支金钗,坐在描朱凤榻上,她身后是三幅螺钿漆屏,右侧小案上放着刚才花园里摘下的牡丹花。
礼罢,元棠稍稍抬头,终于看清了太后的容貌。
52书库推荐浏览: 赤水三株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