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们如释重负,纷纷告退。
“太子!”皇后低声喝喝道。
吴君翊终于回过神,抿了一下干裂的嘴唇,吩咐自己的太监:“去请……丞相,与各位尚书大人。”
贾丞相和其他几位元老匆忙赶来时,只听见乾清宫内一片哭声,他们慌忙进正殿叩拜恸哭,等了好一会,终于看到吴君翊从内室中走出。
“臣等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由贾盛德带领大臣们三呼万岁,这是确定了新君的身份。接着,贾盛德出列,朝那位喜怒不明的太子说道:“殿下身为太子,如今陛下驾崩,请您早登大位,以安天下。”
“由钦天监选日子吧。”吴君翊面色疲惫,他挥挥手,“至于其他,暂且搁着,孤……孤要先操持父皇的葬礼。”
第51章 第 51 章
建宁帝驾崩的丧报已经自宫中发出,百姓纷纷脱下亮色服饰,妇女们摘下金首饰。绸缎铺的白布卖的飞快,屠夫连刀具都收起来,四十九日内不准屠宰。
文臣武将则换上冠服,匆匆赶往宫中。有品级的妇女也要按品级妆戴后,入宫同妃嫔一道随皇后行礼服孝。
宫中卤簿、大驾全部设齐,吴君翊双眼通红,脸色苍白,带领宗室大臣们行礼叩拜,将建宁帝入殓。
入殓后,梓宫还要在乾清宫停放一段时间。
建宁帝迁都后,便令高僧挑选风水宝地开凿陵墓,好在两年前堪堪建成,倒不至于过分忙乱。二十七日后,梓宫便可下葬。
在准备建宁帝的葬礼之余,还有另一件大事,就是新皇登基。
这是先帝驾崩后的第一次朝会,偌大的奉天殿,一排排站满了文臣武将,鸦雀无声。正中的金銮宝座却空着,只有一个身穿玄色衣袍的少年于台阶上负手而立。
他看着年少,可身板硬朗挺括,除了头上的金冠,别无佩饰,却和那身素净无纹的玄色衣袍一样,大气磅礴。一张标致的瓜子脸上,一双剑眉有棱有角,犀利的双目扫过群臣。
吴君翊离那个位置只有一步之遥了,可他却毫不焦急,而是就站在旁边,慢条斯理地听着李起一条条念着丞相拟好的旨意。
建宁帝驾崩,高公公一点没耽误,当晚就一条白绫吊死了。他身为一直跟随建宁帝的人,揣摩人心的能力登峰造极。他清楚自己知道了太多不该知道的私密。新皇未必会容得下他。而他干脆一死,反而能为收养的侄子赢得几分眷顾。
高公公一去,顺理成章由吴君翊的贴身大太监李起接过这个位置。
先皇驾崩,新皇即位,要做的事有很多。李起一条条念下去,嗓子都快哑了:
追封皇兄端仁太子为端仁帝。给母妃张美人上徽号慈圣太后,尊皇后为慈烈太后,许昭仪教养端仁帝有方,为贤太妃。
幼弟寿顺郡王晋为魏王,待其年长再正式册封,挑选封地。
给建宁帝上谥号为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这个上谥号,按说不算什么太过关键的事,走个过场,夸一夸先帝,就结束了。可惜这次礼官将选定的谥号,臣子们有些坐不住。而第一个发难的,竟然是新帝的老师,周旷。
“殿下,臣以为,先帝谥号选献、昭、怀等字均可,用明字,则似乎不大妥当。”周旷前进一步出列,打断了李起的宣召,含蓄地规劝。
照临四方曰明,圣能作则曰明,任贤能致远曰明。这……建宁帝可是哪个都沾不到边。
熟读礼法的大臣心里都有数。新帝刚继位,说先皇的坏话不太地道,选几个过得去的美谥意思意思就行了。
谁知道礼官拟好几个谥号送上去,吴君翊挑来挑去都不满意,还亲手拟了这个谥号,贾盛德不欲得罪新皇,便痛快地拍板拟旨了。
建宁帝在位时朝中一片太平祥和,不代表大家心中没有气!主战派的官员因为不战而降,屈于鲜卑,早就对建宁帝彻底失望。而即使是主和派,也不满于建宁帝宠信善书画的内侍良久了。怎么他们读书数十载,比不过人家写一手好字,几笔酸诗?
连开疆拓土的高祖,公认贤德的仁宗,都没敢用这个“明”字!何况建宁帝在位时外族入侵,叛乱不断,又哪里是个圣明之君的样子!
其实新帝生母张美人出身卑微,娘家又铸下大错,追封皇太妃也就罢了,太后却有些不妥。可惜大家念及这位殿下自小丧母,权当作为补偿。
谁知,新帝这是变本加厉,公然挑战朝臣了!
周旷带头的一声劝谏如同打开了水闸,更多的文臣涌出下拜,请更改谥号。
而替换“明”字的提议,也从一开始的“献”、“昭”等变为“仁”、“宪”之流,最后甚至出现了一两个“怀”、“愍”之类的平谥。
吴君翊越听,两眉间的皱褶越来越深,那些沉默许久的文人却越说越来劲,大有把建宁帝批驳一番,以出一口长气的架势。
旁人没有注意,立在阶下的文臣之首贾盛德与宗室之首豫王和楚王,却看得一清二楚。楚王欲言又止,吴君翊终于忍不住,一声暴喝:“都住嘴!”
朝臣终于安静了。
“先帝尚且尸骨未寒,尔等这是要造反不成!”吴君翊厉声道。
52书库推荐浏览: 小蜗牛跑得快 年下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