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去的时候吴大人还未动身,闲谈时有意无意地漏出了几句,怕是开chūn迁都,仲chūn科举。”
苏诲挑眉,“那chūn闱是在长安?”
刘缯帛摇头,“竟是有两场,东西二都各有一场。”
苏诲沉吟片刻,淡淡道,“皇上倒是求贤若渴,不过我倒是觉得另有玄机。”
“哦?”
“我士族在东都洛京钻营百年,而皇上更为倚重的陇西勋贵根基却是在长安。自二王之乱再到迁都,一捧一扬,显而易见。”苏诲若有所思,“这些年,对嘉武侯独孤承,圣上更是恩宠有加,日后怕是还有大用……至于我士族,中书令周玦虽出自义兴周氏,可他江东士族从来唯圣命是从,与我河东士族向来井水不犯河水,大多士族门阀也不把他们视作士族正统。于是三省宰相,竟只有赵子熙一人出自士族。”
同样是说话,刘缯帛往往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而苏诲常常会拐弯抹角地自言自语好一阵子,才会透出只字片语。刘缯帛知晓苏诲出自世家,心机见识均远胜于己,故而也不着急,只静静地看他。
“然而此消彼长,难道圣上就愿意看着勋贵外戚坐大么?我想也未必,士族元气大伤,暂且无法与勋贵们抗衡,皇上便只有两条路……”苏诲对刘缯帛狡黠一笑,“刘兄,你的机缘怕是到了。”
顾秉的先例在前,皇上对寒门的倚赖抬举已然天下皆知,此番广开科举怕也是为了简拔寒门子弟。
刘缯帛蹙眉,“寒门子弟……说是寒门,大多也出自豪绅大富之家,至少也请的起西席,我与他们比,哪里还有半分胜算?”
苏诲摇头,“你啊,就是顾虑太多,你好歹还有些朋友与你一道进益,反观顾相,当年独自闷在山上苦读,最终不还是中了二甲?错过明年的chūn闱,你怕是还要再等两年,机不可失。”
刘缯帛还在犹豫,苏诲又道,“家中已不缺银钱,何况还有你母亲,至于绮罗,可以继续由我教导。男子汉大丈夫,儿女心这么重,他日如何成得大事?”
“苏诲此言不错。”刘母掀开门帘走了进来,也不知听了多久。
“阿娘。”刘缯帛起身,苏诲也行礼致意。
刘母对他二人温婉一笑,“科举此事,就算不中,也算是个阅历。人生在世,何必得失心过重?苏诲,你才学远胜我儿,更可下场一试。”
苏诲抿唇笑笑,并不搭话,刘缯帛知他心结,岔开话题道,“既然阿娘允了,我便自不量力了,家中还望阿娘cao持。”
刘母宽慰地看看他二人,转身去给他们炖鱼汤了。
——
见刘母走远,苏诲蹙眉道,“那你决定去长安还是洛京?”
刘缯帛有些讶异,“有何差别么?”
苏诲瞥他眼,“都是要当官骑马的人了,怎么如此鲁钝?”
刘缯帛讪笑,“我不比你,自小便没见过世面,哪里懂得这些弯弯绕绕。”
苏诲瞥了眼案上茶杯,刘缯帛便添了水,苏诲伸出手,刘缯帛便赶忙将茶杯送到他手上。
惬意地喝了口茶,苏诲才道,“说句实话,出自世家大族的官吏虽多,但倚靠亲族,毕竟不得长久。大多人最终结jiāo的,大半都是同科,而若有个好的恩师,仕途之上也会平顺许多。譬如世人皆知的顾相,当年因家境贫寒,竟无一考官或是朝臣愿收他做门生,造册时填的便是太子。后来圣上登基,他便是朝中上下独一份的天子门生,这等殊荣,世所罕见,这才有他后来的青云直上,无限荣光。再看赵相,造册时是拜在史阁老门下,时到今日还是被清流所诟病,官声民望比起顾相来就稍有不如。”
刘缯帛点头,“不错。”
“当然,赵相甫入官途之时,史党的身份确实给了他许多便利,这点纵然是他自己怕也是不能否认。”苏诲沉思道,“既开了两场恩科,那必然有两名主考,你可知这意味着什么?”
“每个考官所长喜恶均有不同……”刘缯帛一点就透。
苏诲点头,“若是未对考生籍贯有什么要求,我若是你,便挑个投眼缘的考官再说,毕竟若是鸿运当头,被考官看中收为门生的,也不是没有。”
“可我到底不曾受读于大儒,能考中三甲都是不易……”刘缯帛不免有些彷徨。
苏诲没好气地瞪他眼,“你便好好温书便是了,何必管这许多。”
“那你……”刘缯帛yù言又止。
苏诲摇头,“如今我只愿做那五柳先生,对这些官家的是是非非早已无甚兴趣了。”
见他心意不改,刘缯帛虽为他觉得可惜,但也不好再劝,拿起本苏诲从国子学带来的策论集子便读了起来。
苏诲垂下眼睑,默不作声。
——
翌日,毓德坊外,崔珉方步出族学就见一人站在自家马车五步之外。
身旁小厮正要驱赶,崔珉却挥手拦住,迎上前去。
那人眉目端丽,姿态从容,此刻一身布衣却依然未减清贵,正是自己数年未见的姑表兄。
“十四郎。”苏诲遥遥行礼。
崔珉打量他半晌,轻声道,“表哥受苦了,为何这些年不来寻咱们?”
昔年苏氏一族遭难,姑母以命换来表兄的自由之身,当年此事在族中闹得沸沸扬扬,崔氏众人也都是唏嘘不已。然而由于苏氏牵连,崔铭连同其它和两党关系亲近的士族大员,这些年赋闲的赋闲,贬谪的贬谪,难免对苏氏遗族有些芥蒂;再加上崔珉之母长公主本就不喜苏子仁,故而即使听闻苏诲生活窘迫,他们也未cha手。
苏诲也知崔珉此番问话不过出于客气,于是也未攀附关系,单刀直入道,“你可知明年科考主考是谁?”
作者有话要说:
快打突厥了
崔珉是他舅舅和公主的儿子 在承平里后段曾经出过场 士族小公子。
第12章 职业规划师苏晏如
每年科考,皇帝都会亲选主考副考,策论之题多由皇帝亲出,至于其余诗赋经义一类,则由考官自行出题。
恩科多是在三月,那么现下已是重阳,朝会上早已宣布考官人选。
澜沧长公主虽然不喜苏诲,但到底是嫡亲外甥,崔铭怎么可能毫不挂心?可派去打探之人均说苏诲如今寄居一绣户家中,每日均忙着柴米油盐之事蹉跎时光,时日久了,就连崔铭都暗恨苏诲烂泥扶不上墙,白白费了他妹妹一条xing命。
因此今日苏诲前来打探,崔珉不是不诧异的。
“堂兄也知我年纪尚小,恐怕最快也要五年后才会下场应试,不如这样,我帮你向父亲打听打听罢。”
苏诲作揖,“多谢十四郎。”
“表兄何必如此客气?不如这样,两日后辰时你我在国子学碰头?”
苏诲一愣,笑道,“十四郎果然年少早慧,也罢,那便二日后见。”
长公主府晚膳时,崔珉将此事一五一十地禀报崔铭连同长公主。
“此事倒是稀奇,不是说他学业尽数荒废,连国子学都早已不去,如何此番又对科举上起心来?”澜沧长公主蹙眉道。
崔铭心中到底还是疼惜这个外甥,无奈碍着长公主的喜恶,便一言不发。
“儿子今日差小厮前去打探了一二,表兄暂住的那绣户家里倒是有个举子,明年怕是要下场的。”
澜沧长公主冷笑道,“倒是挺为别人盘算。”
“唉,”崔铭岔开话题,“今日偶遇赵相,他暗示我怕是要外派了。”
“什么?”澜沧长公主霎时忘了苏诲这等小人物,专心为崔铭筹谋起来。
——
过了两日,苏诲提前一刻赶至国子学,却并未走进,只在旁边那下马石旁等着。
几年人事几更新,也不知彼时的同窗如今都是何模样。
“那不是苏诲么?”
“想不到原先目下无尘的士族公子,现下也落魄成了这番模样。”
“说什么不世神童,还不是看着他祖父舅舅的面子,现下可好了,他苏氏一族在岭南吃糠咽菜,剩他一个巴巴地对着崔氏贴上去,也不看看人家长公主愿不愿意搭理他。”
苏诲有些厌倦地听着,随手折了几根柳枝,想着回家后jiāo给刘缯帛,让他编个蚂蚱花篮什么的解解闷。
“表兄。”崔珉掀开车帘,踩着绣墩跳下马车。
苏诲拱手,“十四郎。”
他礼数周全,却透着说不出的生分,崔珉虽不明其意,可也并不真心想与他扯上关系,便上前几步,在他耳边低声道,“说来也巧,表兄想要打听的消息,父亲昨日晚膳时正好无意提及。据闻本科洛京的考官是魏国公中书令周玦,而西京长安的主考则是尚书令顾秉顾大人。”
苏诲眉心一挑,qiáng抑心中狂喜,对崔珉行礼道,“此番多谢。”
说罢,也不管存心等着看他笑话的闲杂人等,径自拨开人群,回淳和坊刘宅去了。
一路奔波,直到回了房中,苏诲给自己添了杯热茶,坐定之后,还觉得心如擂鼓。
“这是天赐的机缘。”
刘缯帛刚一进门,就见苏诲捧着茶杯定定地看着自己,眼角眉梢都是喜意。
“晏如这是何意?”刘缯帛诧异道。
苏诲手指抚过杯沿,“这次你不仅要考,还一定要去西京考;不仅要去西京考,还一定要力争夺得顾相的青眼,若是你命数再好些,怕还是能做他的门生。”
刘缯帛愣愣地看他,不仅苦笑道,“晏如莫再拿我取笑,我的斤两你岂能不知?才学庸庸如我,如何能做顾相的门生?何况甫一迁都长安,估计天下士子都会舍了洛京蜂拥而去,不说那些士族俊彦,就是江南那等灵秀之地的才子恐怕都是多如牛毛,我如何能比的过?”
苏诲轻嗤一声,“你说我思虑太过,你自己还不是畏首畏尾?顾相是朝中有口皆碑的孤臣君子,此番他来擢选人才,定是代表着圣意。皇上想要什么样的人才,朝廷如今缺什么样的人才,他就会擢拔,就会抬举,你懂么?”
见刘缯帛蹙眉思索,苏诲晃到他身边,“你想啊,顾秉如今除去尚书令外还兼着太子太傅……如今皇上与德泽众臣均是chūn秋鼎盛,可谁也不知他们哪日就生了退意,难道皇上不想留点什么给太子?而太子难道就不想为自己招揽一点贤臣?”
他这话实在僭越,刘缯帛禁不住眉头一跳,左右张望一二才低声道,“这等话是能摆在明面上说的么?”
他这人纵有千般万般的好,木讷古板这个毛病倒是一直拗不过来。苏诲忍不住冲着他翻了个白眼,躺在榻上。
见苏诲不悦,刘缯帛不禁有些讪讪,蹲在榻边为他褪了鞋袜,“虽是在家中,可绮罗毕竟年纪还小,若是让他听去了,对别人四处乱讲,那岂不是徒生枝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