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台阶下的草丛中卧着小鹿塑像。买房时我在国外,不太清楚爷爷花了多少钱。
听说石油部(已改为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给了他尽可能多的优惠。他们始终没忘
记已退休多年的爷爷,令人感动。
爸妈不想离开大庆,现在这儿只住着我和抱独身主义的姐姐。在这套不错的
住房里,家具倒是相当寒伧的,低挡的装修,只有客厅里置买了新家具。书房里
堆满两位老人的专业书籍,东墙上有一块大黑板,挂着中国石油矿藏分布图,地
震带分布图,图纸已经发黄发脆。桌上放着爷爷奶奶的合影,还有一台爷爷用过
的586 电脑。
清明节前一天,我在爷爷书桌上点一束香,把一张光盘放进爷爷的电脑里。
那是我读博士的研究成果,是由美国加州大学巴克和陈坎先生搞出来的一个地震
生成模式,我把它深化了。这个相对简单的模式反映了地震的深层次机理。
是否把这些告诉爷爷,我曾犹豫过。因为我的结论对爷爷来说太残酷了。但
我想他一定想知道的,瞒着他——才是对爷爷的藐视。
青烟在袅袅盘旋,爷爷在镜框中看着我,脸上仍挂着他晚年常有的天真而略
带窘迫的笑容。爷爷,请你认真观看吧。
屏幕上显出两大岩石板块互相挤压的过程。岩石受挤时储存了弹性能,当弹
性力大于静摩擦力时,某一小区域会突然滑动。岩层滑动着,挤压着,有些区域
变成红色,象征着该区域已进入“突然滑动”前的临界态。单独的临界态区域逐
渐扩大,不过并不是整片出现,它们在岩层中一绺一绺地延伸,与白色的非临界
区域犬牙交错。当红色区域开始占优势时,就形成了整体临界态,这时强震发生
的条件孕育成熟了。
从非临界态发育到临界态——这个过程还是有规律的,爷爷那时在长、中期
地震预报上某种程度上的成功,正是基于这个过程的可公度性。但整体临界态一
旦出现,规律就消失了。此后,某块岩石的滑动可以带出完全不同的结果:它可
能只滑动一下就停止;也可能沿着一个较长的“红色手指”传递,引发一片区域
的滑动;甚至沿着一个更长的手指走到头,引发全区域的大坍塌,这就是有极大
破坏力的强震。
问题是,最后的雪崩究竟是由哪个小滑动触发,这个过程却是完全随机的,
没有规律的。要想对它做出准确预测,就需要随时掌握板块中每一部分的态势,
实际上不可能做到。
换句话说,地震的临震预报根本不可能成功。
从理论上说也不可能。
爷爷苦苦寻觅近20年,只是在寻找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我在青烟后看到爷爷,他的嘴角沉重地下垂着,我知道这个结论无疑是向他
的祭坛撒尿。但科学是无情的,科学不照顾个人的愿望。爷爷,请原谅我告诉你
这个残酷的结论,但我不会因此放弃努力。
爷爷听见了,默默转过身,踽踽而去。
3 以下摘自一篇小学生作文。
2156年4 月2 日,王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唐山滦县附近的87号超深井的钻进。
同学们都说这次参观特刺激,特真实,比往常的激光全息教学课强多了。
参观前,王老师让我们查一查一个世纪前超深井的背景资料。我查到,那时
世界上超深井纪录是12262 米,在前苏联的科拉半岛。中国在江苏东海超高压变
质带上打过一个超深井,才5000米,投资1.5 亿。超深井钻进极为困难,费用极
为高昂,因为井越深,钻杆越长,大部分能量都被浪费在起下钻杆和克服钻杆的
扭转形变上。不过自从激光钻头发明后这些纪录已经大大改写了,现在25000 米
的深井轻飘飘就能实现。
深87号井是在一口3000米深的旧裸井上加深。这儿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没有
高大的钻塔——现场的刘司钻给我们解释,过去那些高大的钻塔其实只有一个用
处:起钻时一次能起出尽可能长的刚性钻杆。单根钻杆一般长9.5 米,一次起升
三根,井架就要高达40米。现在,激光钻头是用柔性钨钢索系连,耐高温电缆也
是柔性的,所以钻塔高度只要高于激光钻头的长度就行。
(资料记录:激光钻头直径为78毫米,长度5.54米,配套井架高9.8 米。)
激光钻头其实就是一根大圆棒,银光闪闪,做工十分精致。现在开始下钻,
钻头自带的摄像镜头把井下的图像送到控制台屏幕上。一个黑洞洞的岩石窟窿,
直径比钻头大一倍,被摄像机灯光照亮的岩壁飞快地向上闪过去。钻头终于停下
了,离井底有30米,卡巴一声,向四周伸出几十个爪子,把自己固定在井壁上。
刘司钻对麦克风说:各操作手注意,现在正式开钻。他合上电源,一股极强的蓝
色激光从钻头下方射出来,反射过来的余光立即把井壁笼罩,岩壁和钻头似乎都
变成蓝色的透明物体。激光照射到井底,岩石立即气化,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浪,
通过钻头和井壁之间的环形空间,凶猛地向上冲去。井口的强力抽气泵同时开动,
高压气流带着惊天动地的啸声冲出来。在井内气流是透明的,但喷出后变成白色,
延伸100 多米。刘司钻急急地调整了消音系统,啸声显著降低了,但是仍让人头
52书库推荐浏览: 王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