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中专为残疾人设立的象征性工作。
这名蓝领工人没想到自己能一夜成名,他在聚光灯下乐得不知高低,傻笑着
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全部告诉多巴多夫了,我的所有情况全都告诉多巴多夫了。
他是个好人,是我最好的朋友。”
在千百记者的忌恨目光中,多巴多夫往嘴里丢着咖哩豆,不慌不忙地向外发
送着他的系列专访文章。他的独家新闻是怎么买到手的?一百包咖哩豆而已。多
亏他有这个爱好,才得以认识巴尔托查,使自己大大地出一次风头。
多巴多夫的第一次专访是在法院判决前夕发表的:多巴多夫:巴尔托查先生,
你的天才建议是两年前经本报发表的,很快就为世界政府所接受,世界法院即将
作出有关判决。现在,读者想了解一下,你是如何灵犀忽来,萌生这一绝妙的想
法。要知道——请原谅我的坦率——你的文化水平并不高,思维也说不上敏捷。
但你却提出了亿万聪明人、和更聪明的机器人所想不到的东西。
巴尔托查(嘻笑):很偶然的——三本书恰好放在一起了,是一个顾客遗忘
在加能站的。坦白说我从不爱看书,但闲极无聊时也会翻几页。等我把三本书翻
够一遍,我忽然……
多巴多夫:是哪三本书?
巴尔托查:一本“麦哲伦环行地球1000周年”。我告诉过你吗?我是葡萄牙
人,虽说现在国籍已不存在了,但我还是最爱看葡萄牙人的老故事。可惜,麦哲
伦在本国不受重用——都怪那个专横昏庸的葡萄牙国王伊曼纽尔——只好跑到西
班牙干成一番大事业。我要是生在1000年前,一定去跟麦哲伦去当水手。虽然我
个子低,爬桅杆比猴子还快哩……
多巴多夫:对,我相信。第二本书呢?
巴尔托查:是介绍新型“冲压式小型光速飞船”的小册子,是南门二航宇公
司印发的。老实说,小册子的内容我看不懂,不过我多少看懂两点:第一,这种
飞船所需燃料是依靠在航行途中收集太空的氢氦粒子,所以它的航程没有限制。
第二条,它能产生恒定的加速度,半年之后就能接近光速。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
论效应——知道爱因斯坦吗?他是600 年前一个很有名的科学家。不过他的相对
论我从来没打算弄懂。时间怎么能变长变短呢……
多巴多夫:我知道爱因斯坦,请往下讲。
巴尔托查:虽然公式我看不懂,结论是知道的。说飞船接近光速后,飞船上
的时间就会变慢,即使飞船开到100 亿光年的宇宙边缘,也就是说航行100 亿年
之后,飞船上的时间才过了24年。等驾驶员回来,还不到退休年龄呢,还能看到
他的亲人呢。
多巴多夫:他看不到的,因为飞船外的时间是数百亿年,不要说他的亲人,
连宇宙也不一定存在了。好,第三本书呢。
巴尔托查:第三本书更难懂了,我连书名也没记住。但我刚好看懂一点,书
上说宇宙是超圆体,假如一个人的眼力能穿透几百亿光年,那么,当他从地球一
直向“宇宙之外”看时,最终会通过超圆空间的扭曲,看到自己的后脑勺。这个
说法太逗了!我马上想到麦哲伦的环球探险,那时有人相信地球是平的,一直向
前走就会离家越来越远,甚至掉到地球之外,后来他的探险才证明地球是圆的。
现在,假如一艘飞船一直向“外”飞,它会掉到宇宙之外,还是返回原处?应该
像麦哲伦那样去跑一圈……后来的事情你都清楚,咱俩在公园里偶然碰见,都在
吃咖哩豆,咱们开始聊天,聊起了这个想法,你就把它发表了。
多巴多夫的评论:科学家最推崇的是科学的直觉。即使到了今天,机器人的
智力已全面超过自然人,但在直觉方面自然人类仍可一拼。巴尔托查先生的这个
建议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一个智商偏低的侏儒,似懂非懂地看了三本科普性的小
册子,竟然提出了超越时代的战略性建议。最后由于另一位自然人的敏锐直觉
(请原谅我的自我吹嘘),它终于公布于世。
这个建议最初曾遭到冷遇,被认为是一个低智商者的梦呓。一次历时200 亿
年的探险!神智正常的人绝不会认真考虑它。但这个建议终于引起回波,它激发
了人类血液中固有的冒险天性。支持的人逐渐增多,他们争辩说,当年亚洲人跨
越白令海峡时没有顾及后果,结果他们在北极和美洲大陆上撒下人类的种子;麦
哲伦开始环球航行时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实际上他本人就死在途中了。即使环宇
探险要费时200 亿年,即使200 亿年后宇宙要毁灭,我们又何妨放一艘飞船去寻
一条生路呢。何况,谁都不能完全准确地预言未来,也许这次探险会取得意想不
到的成果?
半年后,世界政府迅速批准这次行动。不过按那时的方案,飞船上只有一个
机器人乘员。这又引发了第二轮的舆论热潮,并导致了这次著名的判决。
多巴多夫的第二次采访:多巴多夫:判决已经宣布,麦哲伦号探险的最后一
个障碍被消除了。你对这个消息高兴吗?
52书库推荐浏览: 王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