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之路_[美] 詹姆斯·冈恩【完结】(490)

阅读记录

  C·S·刘易斯的《佩里兰德拉》三部曲(从1938年《来自寂静的行星》开始)是一种宗教寓言,不能称为科幻小说。科幻小说中两次有效地使用过基督教义,一次是詹姆斯·布利希的《良心问题》(1958),其中一个耶酥会牧师必须据理解释一个没有原罪的外星种族的存在,这似乎是蒙受神恩;另一次是小沃尔特·米勒写的《献给利鲍伊茨的赞美诗》(1960),讲述一个天主教修道院的修道会在毁灭性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后保藏了蓝图和其他科学制品。

  一个传统的故事——太传统了以致于编辑们在每一堆主动送来的稿件中都能找到它——描述流放到地球上的外星人原来正是亚当和夏娃。在比较有技能的作家笔下,基督教故事的重演可以产生科幻小说,例如雷·布拉德伯里的《那人》(1949),故事描绘一个耶酥形象刚刚离开一个行星,一名飞船船长就连续不断到那个行星上去;迈克尔·穆尔科克的《瞧,那个人》(1967)描述一个不信神的人回到圣经时代为要驳斥基督的存在,结果发现自己被迫扮演那个角色;还有阿瑟·C·克拉克的《星》(1955),讲述引领三博士到伯利恒的那颗明星原来是颗毁灭了一个美丽、聪明、先进民族的超新星。克拉克的《神的九十亿个名字》用不同的腔调问,如果西藏。的一种宗教是正确的,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并说一旦神的名字被数清楚了,世界末日就到了。

  在艾萨克·阿西莫夫的《最后一个问题》(1956)之中,一台宇宙宽的计算机解决了这样一个秘密,就。是用“要有光!”①这个命令是否可以使光的衰败过程倒转过来。弗雷德里克·布朗一篇题为《答案》的一页篇幅的微型小说将960亿个行星的计算机器连接在一起问道:“有神吗?”答案是:“有,现在有神。”莱斯特·德尔雷伊的《因为我是忌邪的人民!②》(1954)问,倘若人发现神实际上站在敌人一边(在这一场合是入侵的火星人一边),人将会怎么办。故事回答说,人将会战斗到底。十三年后,他的《晚祷》(1967)把人描写成引导神去退休的篡位者。

  【① “要有光”:这话源自《圣经·旧约·创世记》.上下文是:“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

  【② “我是忌邪的人民”:《圣经·旧约·出埃及记》多处提到神是忌邪的,例如:“不可敬拜别神,因为主是忌邪的神,名为忌邪者。”这里“忌邪的人民”是对“忌邪的神”的活用。】

  菲利普·K·迪克的小说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人生意义,然而一无所获。在《来自弗罗利克斯8号的朋友们》(1970)之中,一个人物说:

  “神死了。他们于2019年发现他的尸体在太空中飘近主星。”另一个人物回答说:“他们发现一个有机体的遗骸几千次从我们头顶行过。这个遗骸显然能创造出可居住的世界并让自身生成的活物有机体居住在这个世界上。但这并不能证明它就是神。”有关神的另一种说法是:“一团九十吨胶状原质粘泥;它具备智力,不朽,有心灵感应,乐善好施,能生长到无限大,且能千变万化。这是神吗?”

  哈里·哈里森的《阿什克伦村落》(发表于1962年1O月号《新世界》)回到早期的传统。在科幻小说中,传教士是传统的反面人物,给不信教的外星人带来宽大的长罩衫、唱圣诗的道德剧和陈腐的教义,连同天花和文明世界的其他“福份”,如同他们给波利尼西亚人带来的一样。在大多数这类故事中,传教士强头倔脑尽力使外星人皈依宗教,结果给每个人带来了灾难。在这篇故事中,人们要求传教士用神迹证明他所传的真理。

  哈里森(1925- )开始他的职业生涯自勺_时候是个商业艺术家,创作连环画和杂志的插图,后来创办了自己的“工厂”。他在一次患病期间不能作画,写了他的第一篇故事《廉价潜水员》,于1951年将故事卖给戴蒙·奈特创办的短命的《遥远的世界》。有一段时间,在他将全部精力转入科幻小说之前,曾经为男士杂志和基督教团体杂志写稿。编辑工作也吸引了他,于是他在美国和欧洲一直变换着从事写作和编辑。

  他已经编辑了英国杂志《科幻冒险》,又跟布赖恩合编评论性期刊《科幻地平线》。他还编辑了大量文集,从1966年编辑约翰。坎贝尔的社论选集开始,继而编了诸如《新星》和《最佳科幻小说》(与奥尔迪斯合作).这一类系列,还有各式各样的文集,其中部分文集也与奥尔迪斯合作。

  他的长篇科幻小说于1960年开始出单行本,作品有《死亡世界》和两部续集;《不锈钢老鼠》(1961)和两部续集;《银河英雄比尔》(1965);《来自太空的瘟疫》(1965);《让开些!让开些!》(1966),该书改编为电影《种满大豆的绿野》;《鲜艳09时间机器》(1967);《被拴住的宇宙》(1969);还有许多其他作品,包括《穿越大西洋的隧道,乌拉!》(1972),两部侦探小说和四本青少年科幻小说。

52书库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