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之路_[美] 詹姆斯·冈恩【完结】(521)

阅读记录

  科学领域中在原子的研究方面也对现实的质疑提供了支持,尤其是创立量子力学的德国理学家海森伯(1901~1976)提出的测不准原理,更是从宏观的范围里对事物的因果关系提出了疑问。布利希的《信号》就是一个例子;这篇小说描述了预知破坏了因果关系和自由意志。近来,吸毒文化的出现,也从另一个角度对这一哲学问题提供了论据;吸毒者在毒品的作用下产生的幻觉,似乎是另一个现实世界。

  迪克(1928-1982)并不是马上找到自己小说的主题的。戴蒙·奈特在谈到迪克的早期作品时说,他的小说显示了“并不引人注目的、而又变化多端的才华”。迪克的第一篇小说是《遥远的地方有巫伯》,发表于《行星故事》杂志1952年7月号上。在他开初的十一二年的写作生涯中,迪克发表了约100来篇短篇小说。他的长篇小说一开始就别具一格。第一个科幻长篇是《太阳彩票》(1955)。其构思和情节往往非同凡俗,并逐渐向现实的本质这一主题发展。在他的长篇科幻《琼斯创造的世界》(1956)中,琼斯预知一年的能力受到了诅咒;在《天眼》(1956)中,高能质子同步稳相加速器事故使八个人的头脑进入了八个不同的幻想世界,这八个人轮流按自己的想象控制着世界。

  《城堡里的人》(1962)为迪克赢得了“雨果奖”;这部科幻长篇小说,标志了在迪克的创作生涯中,产生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发展。小说以一个平行的时间轨迹开始,轴心国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小说的结尾颇为含糊,描述一个人在高高的城堡里写一部小说,叙述同盟国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迪克也是一位多产的科幻长篇小说家,大部分的长篇小说都可纳入他对现实深刻的思考。布赖恩·奥尔迪斯在评论迪克的长篇小说时说,“他所有的长篇小说只是一部小说”,“在生与死之间,存在着迪克的许多影子世界——幻觉世界、幻想世界、虚构的现实世界、朦胧的卑醒半睡的世界,以及偏执妄的状态”。其主要作品有:《断裂的时间》(1959)、《帕尔默·埃尔德里奇的三个污名)(1965)、《逆时针方向的世界)(1967)、《现在等待最后一年》(1967)、《类人机器人会梦见电动羊吗?》(1968)、 《来自弗罗利克斯8号的朋友们》(1970)、《尤比克》(1970)和《流我的眼泪吧,警察说》(1974)。这最后一部小说获得了“坎贝尔奖”。

  埃利森在《危险的幻想》科幻小说集为迪克的小说《父辈的信念》写的前言中说,这篇小说是在致幻药物的作用下写成的。迪克与吸毒文化的关系在其197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超扫描器》中有所暗示,其药物作用在小说的后记中有生动的描述。

  《记忆公司》发表在《幻想小说和科幻小说杂志》1966年4月号上。这篇小说又是一个表明迪克唯我主义的例子。

    (铭章 译)

《记忆公司》[美] 菲利普·迪克 著

 

  他一觉醒来——就在想火星。他想,如果能跋涉在火星的山谷中,不知感觉会如何?当他变得越来越清醒的时候,这种梦想也随着变得越来越强烈,甚至成了一种渴求。他几乎能感觉到那个星譬表层的氛围,而这种氛围是只有那些达官贵人才能亲身体验到酌。像他这样一个小职员?绝对不可能。

  “你到底起不起来?”他的妻子克丝顿懒洋洋地问道,和往常一样,她的话里总带有那么一点儿愠怒。“如果你起来的话,按一下炉子上热咖啡的键。”

  “好的,”道格拉斯·奎尔说着,就光着脚、r子从卧室走到厨房。他很负责任地按下咖啡加热键,然后,坐到餐桌旁,拿出一小听黄色的优质迪恩·斯威夫特牌鼻粉。他惬意地吸着,感到十分爽快。这种波那丝混合物刺痛了他的鼻腔和上颚。但他仍然吸着;这种东西能提神醒脑,它能把他夜间的胡思乱想浓缩成一种理性的东西。

  “我要去,”他自言自语道,“在我死之前我一定要亲眼见到火星。”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甚至在他自己做梦的时候他也清楚地知道这个事实。在白天,尤其是现在他妻子正对着梳妆镜梳头,发出唰唰的声音——一切的一切都令他想到自己的身份,“一个可怜巴巴的工薪阶层的小职员”,他又苦笑着自语道。克丝顿每天至少要提醒他一次,他不怪她,让自己的丈夫脚踏实地是妻子的责任。“脚踏实地,”他想着想着无可奈何地笑了。脚踏实地,这种修辞手法真是太形象,太贴切不过了。

  “你在笑什么呀?”他妻子踢踢拖拖地走进厨房,她身上那件粉红底的看着令人眼花缭乱的睡袍长得都快拖到地上,随着她走动一晃一晃的。“我敢打赌你又在做梦了。你总是满脑子都是些稀奇古怪的念头。”

  “是啊,”他说着从厨房的窗口望着大楼下面的车流和人流。从商楼上往下看,路上的人显得极其的渺小,但一个个都精力充沛,奔波在上班的路上。过一会儿,他也将和往常一样,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

  “我肯定它同某个女人有关。”克丝顿没精打采地说。

52书库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