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播到他身上试试。”丈夫的身体猛然抖颤一下,连目光也抖颤不已。我盯着他,
无情地说下去:“对,先拿咱的孩子作头道祭品。我已经信服你们的理论:人类
社会已处于危险的超临界状态,温和病毒能逐步化解它。当然实施低烈度纵火时
会有极少量不幸者,他们将代替人类去承受那‘不可豁免的痛苦’。咱们的孩子
是幸运者还是不幸者呢?只有听凭上帝安排。不管怎样,在自己孩子身上作过之
后,你就可以良心清白地到世界上去纵火了。”我温柔地问,“愈,我说的对不
对?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傻女人。”
我安静地偎在他怀里,耐心等他的回答。
八、数学的诅咒
到今年的11月24日,我的曾爷爷就满100 岁了。他曾是一个著名的科幻作家,
中国科幻史上记着:世纪之交的著名科幻作家何慈康先生……不过所有论及到他
的文章都是使用过去时,没人提到他还健在。甚至有一篇文章是这样介绍他的:
何慈康,生于1964年,卒年不详。我看到这段文字时禁不住骂了一声,这个作者
太“妈妈的”了,信息时代查一个人的生卒日期很容易的,他竟然如此不负责任!
对于健在的曾爷爷,这几乎是一种诅咒啦。
不过,不管外人怎么说,曾爷爷还活着。他的儿子(我爷爷)已经去世,他
的孙子(我爸爸)成了缠绵病榻的老病号,可曾爷爷还活着。他已经不能行走,
终日坐着轮椅,但思维还算清晰,每天要认真观看电视上的新闻报道,有些重大
事件,还让机器人管家读报给他听。当然偶尔也犯糊涂,做一些可笑的事。比如,
刚刚吃过午饭,他又吩咐机器人管家为他准备午饭,管家当然要拒绝,作为机器
人,他的执拗堪与老人媲美的,于是曾爷爷气冲冲地把官司打到我这儿来。我告
诉他,确实我们刚刚吃过,妻子阿梅也做旁证,而曾爷爷仍用疑虑的目光盯着我
们。事情的解决常常是因为斗斗过来参与了。斗斗不耐烦地喊:“老爷爷你又糊
涂啦!咱们刚刚吃过午饭,你吃了一大碗煮饼呢。”
曾爷爷总是比较相信玄孙的话,喃喃自语着转回他的卧室:“我真的吃过啦?
可不能漏了午饭,我还要活到100 岁呢。”
阿梅常说:曾爷爷是为了某个目的而存活的。这话不假。从他的喃喃自语中
我们得知,他要活到100 岁,是为了验证某个东西。至于是什么,我不得而知。
可能爷爷知道,但他去世比较突然,没有留下什么遗言。我问过爸爸,爸爸什么
也不清楚。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可验证的东西?人老了,脑子里会产生谵妄的念
头,曾爷爷已分不清现实和虚幻的界限了。
曾爷爷的百岁诞辰越来越临近,我们能触摸到他的紧张,他的亢奋。他看到
希望在即,又怕在胜利来临前突然出现意外。他不再出门,总是目光灼热地盯着
日历。他的紧张感染了全家人,那些天我和阿梅做事都小心翼翼,生怕触犯他的
什么忌讳。只有斗斗没有忌讳,他从幼儿园回来仍会大声大气地批评“老爷爷又
犯糊涂啦”,或者“老爷爷又睡懒觉啦”,而老人对他的任何话语都是宽容的。
百岁诞辰终于到了,没有什么祝寿活动。曾爷爷的同代人甚至下代人大都已
经作古,他已是被社会遗忘的人。爸爸因病也不能来,我和阿梅为曾爷爷准备了
一个盛大的家宴,但曾爷爷的目光显然不在宴会上。生日那天早上,他早早把我
喊到他的卧室——我立即触摸到他的轻松和亢奋,这种气氛像花香一样弥漫于四
周。他声音抖颤地说:“小戈,我赢了,我活到了满100 岁,什么都没发生!我
赢啦!”
这一刻我意识到,阿梅过去的猜测是对的,曾爷爷顽强地坚持到100 岁,确
实有他的目标,有某种信念。他兴奋地吩咐我,快吃早饭,饭后陪他到墓地,他
要找一个死去的朋友“说道说道”。阿梅这时进来了,我们迟疑地互相看一眼。
现在已是深秋,今天又是阴天,外面很凉的,把一个风前残烛的老人领到野外…
…老爷子此刻的思维十分锐敏,立即悟到我们的反对,用手拍着轮椅的扶手生气
地说:“你们想拦我是不是?糊涂!也不想想我为啥活到今天?就是为了他(它?)!
别说了,快去准备!”
我们叹息一声,只好去备车。
我开出家里的残疾人专用车,机器人管家把轮椅连同曾爷爷推进车里,阿梅
按老人的吩咐把一瓶茅台和两个杯子送到车上,用毛毯细心地裹好老人的下身。
我驾车向双石公墓驶去。今天不是节令,公墓中寂无一人,瑟瑟秋风吹动着墓碑
上的纸花和空地上的荒草,墓碑安静地纵横成列,铅灰色的阴云笼罩着地平线。
按照老人急切的指点,我来到一座墓前。从墓碑上镌刻的照片看,死者是位年轻
人,面庞削瘦,目光幽深,藏着一汪忧伤。正面碑文是:爱子林松之墓。1980—
2008年。背面碑文是:他是一个没来得及成功的数学家,他为自己的信仰而死。
碑是他的父母立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虽已时隔60年,我仍能触摸到他父
52书库推荐浏览: 王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