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克凡微微一笑,饶有兴味地看着他们二人相争。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带兵打仗的武将就该有股互不服气的劲头,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平时却不能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
兵为将有,节节相制,是汪克凡这支部队的最大特点,每个将领手下的部队都是完全独立的,比如谭啸、周国栋的人马,甚至连汪克凡都无法越级指挥。这种建军方式最大程度地保证了部队的凝聚力,但也必然会造成本位主义。
团结,从来不是这支部队的特点,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是,汪克凡也根本没有这个打算。除非他能够对这些明朝人洗脑,支部设在连上,用后世的思想理论建设一支党军……但是,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必须先改变整个世界,才能颠覆他的价值观念,两者比较起来,后者的难度还相对小一些。
竞争,才是汪克凡需要的。明末不是三国时代,没有名将高人等着汪克凡三顾茅庐,所有的将领都要自己培养,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实战中进行筛选,能打胜仗的部队就扩编,打败仗的就缩编,屡战屡败的就解散。
总共就这么多军饷,谁能打胜仗谁就拿走,胜仗打的多了,自然就是精锐部队。
淘汰,除了自己的直属部队之外,任何一支部队都可以被淘汰。汪克凡早晚会脱离恭义营,部队也会不断发展壮大,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优胜劣汰,吐故纳新,才能保证部队的战斗力,才能避免有限的资源被浪费。
在汪克凡平时的一举一动中,这种指导思想已经有所体现,刚才短短一段话,正好戳中吕仁青的兴奋点,立刻抓住机会跳出来,向滕双林发出挑战。
对于这种光明正大的挑战,汪克凡不以为杵,反而有纵容的意思。
滕双林一来就当了把总,吕仁青羡慕妒忌恨是可以理解的,但他昨天冷嘲热讽,挑拨是非,手段落了下乘,汪克凡才会敲打他。难得的是,只过了一个晚上,他就想通了其中的道理,今天这种做法就堂堂正正。
看来是用心考虑过了。如果换做一般人,挨了上司训斥总要有两天自怨自艾,患得患失,吕仁青虽然经常犯错,但都能很快改正和弥补,悟性不低。
这个人,到底该怎么用呢?汪克凡有些犹豫……
此时此刻,滕双林正在侃侃而谈。
“李闯和满清虽然兵多,一举一动却有迹可循,他们到底会不会攻打崇阳、通城,只要仔细推敲一番就会明白。”
他一边说着,一边拿过纸笔,画了一幅简单的地图,用一条弯弯曲曲的横线代表长江,又点了几个墨点,标出南京、陕西、湖广和江西等地:“李闯退出陕西之后,襄阳四府是他们最后一块地盘,白旺在此经营了两三年,根基牢固,城坚粮足,李闯若是据城坚守,未必不能和阿济格一战……”
说着话,他在地图上画了一条进军线路,代表李自成的大顺军。
“但是李闯所部一向流窜不定,又畏惧满清八旗劲旅,竟然放弃襄阳,进占武昌,搜集船只粮秣,东窜黄州、九江。推测其意图,无非是看上了江南富庶,急于去攻打南京,在那里重整旗鼓,再加上阿济格在后面苦苦追赶,他又怎会来骚扰崇阳?”
他又在地图上画了一条进军路线,代表阿济格的清军。
“阿济格南下湖广,就是为了追剿李闯,李闯一路向东,他也必然尾追而去,不会绕路拐来崇阳!总而言之,他们没有分出胜负之前,崇阳、通城都是安全的……”
第六章 玻璃心的新哨官
随着滕双林的侃侃而谈,吕仁青的神色越来越惊讶,越来越沮丧,他苦思一晚才得出的重要结论,竟然被滕双林随口道破,而且考虑的更加全面,更加细致。
这个滕双林,明明是个狂狷轻浮的落魄秀才,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厉害?
汪克凡的眉毛也挑了起来,对滕双林刮目相看。他对李自成、阿济格行军动向做出的推断,几乎和真实的历史一模一样,如此出色的表现,甚至超过了汪克凡的预期。
吕仁青也不错,看他一脸吃瘪的样子,明显和滕双林的想法撞车了,也就是说,他也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这就很不简单了,滕双林和吕仁青都是文人秀才出身,没有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也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却能从有限的情报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更多的是一种天分,一种对战场形势与生俱来的敏感,如果在实战中加以培养,都有可能成为优秀的将领。
之所以重用滕双林,最初是看上了他的家世和背景,通城是个人口密集的富庶大县,滕双林出身当地大户,本人又有秀才功名在身,方便征募兵源,筹措粮饷,很容易就能拉起一支队伍,填补通城防御的空当。
几次接触下来,汪克凡才发现此人外圆内方,暗藏锋芒,是个难得的人才,这才向堵胤锡大力引荐,直接为他讨了个把总,以便再扩编一哨新军。
“仁青,可服气了么?双林兄喜欢玩笑戏虐,其实却大智若愚,如江上青峰,平日里云遮雾罩,偶尔却乍现峥嵘,前几日初次见面,我也差点着了他的道……”
汪克凡刚说到一半,滕双林连连摆手,笑着打断了他。
“腾某才疏学浅,只是以狭促藏拙罢了,云台老成持重,又有济世之才,我远不如你!”滕双林顿了一下,笑道:“我这番推演有什么疏漏,一定逃不过云台的法眼,不如给大家批讲一下,让腾某也长长见识。”
52书库推荐浏览: 半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