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尸衣4:蛊人_鲁班尺【完结】(9)

阅读记录

  徐华声点了点头,叮嘱道:“平大叔,此事暂且先不要报案,更不要对外人泄露,我和平原两人私底下进行调查,等找到疑犯的落脚处后直接报公安部。”

  “你们两个人会不会有危险?”平老汉担心的问。

  “放心吧,我保证平原兄不会有事的。”徐华声信誓旦旦的说道。

  酒过三巡,平原已经微醺,徐华声则面色如常。

  “还是你们公安的酒量大啊。”平原由衷的佩服道。

  徐华声若有所思:“你说何哲人的籍贯是宜宾珙县,但村民却在天宫乡的豆花店里见到他和两名嫌犯,那儿距离此地五十里,可宜宾却是在千里之外,而且可儿还带着一只猪崽儿同行。”

  “没错,按常理说,阆中县汽车站四通八达,往来川南的车票也不贵,没有理由步行前往宜宾啊。”平原不解的说道。

  “如果他们根本就没有打算去宜宾呢?”徐华声思忖道。

  “嗯,所谓‘回老家’,也许就是个借口,骗骗村里人的。”平原的语气也似乎较为肯定。

  徐华声抬眼望了望窗外漆黑的夜空,缓缓说道:“不过这对雌雄大盗行踪诡秘,最善于声东击西,绝不可以常理度之。这样吧,我们明天一早就动身赶往天宫乡。”

  次日清晨,两人身着便装来到了阆中县城汽车站,乘坐早班车前往天宫乡。

  天宫乡是阆中县辖下的一个小集镇,周边九山环绕平坝,凤鸣河与嘉陵江西河蜿蜒绕过,正中间有一大石台,恰似一顶圣冠。此地势在堪舆术中甚为有名,称之为“九龙捧圣”,是世间的罕见风水宝地。

  当年唐代著名风水大师火山令袁天罡和太史令李淳风晚年便隐居在此作《推背图》,预测了中原两千年间的政局风云变幻,誉为“东方千古奇书”,可惜至今尚无人能解。

  “瞧,那边五里台山上和观稼山的半山腰,便是袁天罡和李淳风的墓xué所在,两墓遥遥相对。”平原手指着前方介绍着。

  两人沿着青石板路前行,一面浏览者山川景致,最后找到了村民所说的那家豆花店。

  “两位吃些什么?我们店里最有名的就是‘天宫豆花’了。”店主上前热qíng的介绍着。

  “来两碗豆花,一碗要辣子,另一碗不要放。”平原说道,他晓得广东人不喜食辣。

  店主很快便端来两碗豆花,平原的那一碗上面漂浮着厚厚的一层麻椒油,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老板,听说前天中午有头小黑猪崽儿也在你们店里喝豆花?”平原用本地话询问道。

  “是啊,”店主呵呵笑起来了,“那小猪神了,一下子喝了八大碗麻辣豆花呢。”

  “我们是报社记者,听说这事儿后想要采访一下,猪的主人是住在这附近的吗?”徐华声在一旁cha话。

  店主摇摇头说:“那对男女是北方人,而同行背竹篓的老头则是宜宾一带的川南口音,以前都没见过。”

  “他们吃过饭以后去哪儿了?”

  “沿着蜀道往南走了。”

  “没有乘车么?”

  “是步行。”

  第九章大西客栈

  自从那夜杀死尸虫魏六禅之后,何哲人就已经觉察到了危险的来临,等到邢书记和可儿从蟠龙山上下来,三人便迅速拾掇好行装,连夜匆匆的离开了松林堂,一路南行直奔僰王山而去。

  何哲人虽然已年近七十,但却脚力非凡,这与其修练僰人偏门的功法有关,而那邢书记本就是蠕头蛮宿主,可儿则鬼魂一个,自然更是不在话下。

  尽管仓促出走,星夜赶路,但童心未泯的可儿依旧是兴致勃勃。宠物猪小巫十分的听话,依偎在其脚前脚后,时而欢快的奔跑,时而回眸凝视着可儿,真的很惹人垂怜。

  费叔心里却是在想,只要能取悦于可儿,就能同他们一同回到蓝月亮谷,所以当务之急是处处讨她的欢心。

  数日后huáng昏,他们来到了西充境内的多扶镇。

  街道上人来人往,十分的热闹,最后寻到一家偏僻的名为“大西”的小饭馆,刚一跨进门便闻到一股麻辣鲜香之气。

  “三位要吃点什么?”店内老板娘满脸堆笑的打起了招呼,“我们这儿可是最正宗的西充腊ròu火锅店,历史悠久,别看店虽小,但大都是南来北往的回头客,味道绝对的正宗,只要尝上一口就晓得了。”

  四周墙壁上挂着拙劣的山水画,黝黑的八仙桌,长条木板凳,粗瓷大碗以及筷筒,看着倒也是古色古香。

  “嗯,颇有过去封建社会的装饰风格,虽然看着粗糙了些,但也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嘛。”邢书记一坐下便开始品头论足。

  “哎呦,这位老板好趣致,等下品尝了小店的腊ròu火锅就更有雅兴了。”老板娘笑吟吟的款款说道。

  不多时,腊ròu火锅端上来了,热气腾腾,香辣袭人。

  西充腊ròu火锅果然与众不同,锅分三层,上层是腊香肠、腊心舌等盘子菜,中层半肥半瘦的腊ròu形似排骨,俗称“骨排ròu”,底层则是新鲜的蔬菜和豆腐、粉丝等,看上去赏心悦目,未动筷已口水先流。

  “哇,真香啊。”可儿赞不绝口。

  “哼哼......”此刻费叔鼻子拱的老高,早已是垂涎yù滴,有些迫不及待的样子。

  “几位有所不知,西充腊ròu火锅相传始于皇帝时期,流行于汉唐,jīng于宋,盛于清,历史悠久。清同治元年,西充训导刘洪典曾作《竹枝词》赞曰‘喜逢嘉客火锅烧,也喜jī豚味最饶。’腊ròu火锅乃是用种种腊ròu,加之时令蔬菜和适量的ròu汤调制而成。锅中荤素搭配,有菜有汤,著名的有‘四碗火锅’、‘七碗火锅’和‘九碗火锅’,历来在我天府之国享有盛誉。”旁边桌上刚刚落座的一位热心老者夸赞道。

  邢书记转过头去,此人一身藏青色中山装,上衣口袋里别着一支大号钢笔,满面红光,中气十足,鬓发斑白,像是一位耆年老gān部。

  “老同志,”邢书记见状不由得肃然起敬,“请问您是......”

  “呵呵,”那人慡朗的笑了,“我姓费,是一名离休gān部,嗯,叫我费老就可以了。”

  邢书记心中盘算着眼前这位“费老”相貌威严,估计他原来的职务一定高过自己。

  费老似乎看出了他的想法,于是谦虚的自我介绍道:“费某离休前也是一名省委高级gān部,虽然现在闲赋在家,但是作为一名党员,‘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嘛,所以时常到处走走转转,考察一下地方上的民qíng舆qíng,也好为政府提供一些决策上的依据。”

  省委高级gān部?那可比自己这县委书记大多了,邢书记于是恭恭敬敬的邀请道:“费老,您还没吃晚饭吧,若不嫌弃,就请过来一同用餐如何?”

  “这不太好吧......”费老面上显得有些踌躇。

  “没关系,都是革命同志,邢某曾经担任过一个产粮大县的县委书记。”邢书记颇为自豪的说道。

  “哦,那好,我们正好边吃边谈,聊一聊国家农业方面的一些问题。”费老欣然接受了,移步过来坐在了邢书记的对面,扭头瞥了一眼可儿膝上的小巫,端起了酒杯。

  “这两位是......”他的目光和蔼的望向了老何和可儿。

  “这是我爱人,”邢书记指着可儿说道。

  “哦,很年轻嘛,长得也很正派。”费老打量端详着她。

  “这位老何是阆中......”邢书记接着介绍。

  “早已退休多年,不值一提,呵呵。”老何赶紧抢过话头,担心邢书记嘴快什么都说。

  费老目光扫过老何脚边的竹篓,那里面撂着个褐色的土陶坛子。

  此刻,费叔眯fèng两只小小的猪眼警惕的盯着费老,心想,这恐怕又是一只尸虫,那股似有若无的怪异气味儿逃不过牠敏锐的鼻子。

  可儿伸出筷子夹了一块红白相间的腊ròu喂小巫,不料牠却摇了摇头,嘴巴拱上桌面扯出一棵翠绿的生菜,“喀嚓”几下咀嚼着落肚。

  “可儿忘了,小巫是不吃猪ròu的。”可儿嘻嘻笑道。

  费老微微一笑:“邢书记,你看猪是很聪明的动物嘛,牠们都晓得同类不相食,可我们人类呢,古往今来,烹食人ròu的事qíng屡见不鲜,甚是汗颜啊。”

  “烹食人ròu?”邢书记愣了下。

  “你可听闻明末张献忠屠川一事?此人乃陕北肤施人士,身材高大,面色蜡huáng,下颌像极了老虎,故绰号‘huáng虎’。其‘杀人魔王’的恶名远播,他的军队以yín人妻女的手段笼络士兵军心。甚至往往将夫妻面对面绑缚,让丈夫亲眼看着妻子被人jianyín,或是qiáng迫父yín女、子yín母,等互yín过后一并斩首。有时命人将孕妇剥光,他与部下饮酒猜测打赌腹中胎儿是男是女,然后剖开孕妇肚子查验。还以大锅将人油煮沸,投入洗净的孩童烹熟充作下酒之物。战马更是以人血浸泡米豆喂养,据说可使得马匹异常的qiáng壮。攻城掠地时每每qiáng迫驱赶大批妇女luǒ体至城下向守军rǔ骂,将有姿色的轮jian至奄奄一息,然后割下首级,尸体倒埋土中下体朝上,说是可以压制pào火。明万历六年四川有人口三百多万,到清初只剩下八万多人了,张献忠屠川之惨烈可见一斑,以至于清初不得不‘湖广填四川’,开始大规模的移民迁徙入蜀。”费老长叹一声。

  可儿悄悄的拽了下邢书记的衣襟:“相公,这位费老所言可是真的?简直太可怕了。”

  邢书记皱了皱眉头,轻轻安抚下可儿,然后开口质疑道:“费老,李自成张献忠可都是反抗封建统治的农民起义军啊,怎么会忍心屠杀、jianyín和烹食自己的农民阶级弟兄呢?这完全有悖于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嘛。”

  费老呵呵一笑:“明末战乱,百姓流离失所,农田荒芜,张献忠的几十万军队饿肚子肯定不行,所以杀人以充作军粮,自古以来,这种事儿其实并不少见。”

  “这位客官,您这是中了清廷的蛊惑,其实屠川者并非张献忠而是清军,只是因为大顺国军队抵抗激烈,清军才恼羞成怒大开杀戒,以至于蜀中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后来为了掩盖事实,才将这屎罐子扣在了张献忠的头上。”老板娘在柜台后听着来气了,忍不住上前来反驳道。

52书库推荐浏览: 鲁班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