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地球是天上的一颗星。
这时,北京是地上的一座城。
在这座已是一片灯海的城市里,有一所小学校,校园里的一间教室中,一个毕业班正在开毕业晚会。像每一个这种场合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开始畅谈自己的理想。
“我想当将军!”吕刚说。他是一个很瘦的孩子,但却给人一种与这么大的男孩儿很不相称的力量感。
有人评论说:“很没劲的,不会再打仗了,将军就是领着士兵走走队列而已。”
“我想当医生。”一个叫林莎的女孩儿细声细气地说,马上招来了嘲笑。
“得了,那次去乡下,你见了蚕宝宝都吓得叫唤,医生可是要拿刀子割人的!”
“我妈妈是医生。”林莎说。不知是说明她不怕,还是说明她要当医生的原因。
班主任郑晨是一名年轻的女教师,她一直呆呆地看着窗外城市的灯火,在想着什么心事,这时回过神来。
“晓梦,你呢?你长大想gān什么?”郑晨问旁边的一个女孩儿。那女孩儿刚才也同郑晨一样,看着窗外想心事。她穿着朴素,眼睛大而有神,透出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成熟。
“家里困难,我将来只能读职业中学了。”她轻轻叹了一口气说。
“那华华呢?”郑晨又问一个很帅的男孩儿。华华的一双大眼睛总是不停地放出惊喜的光芒,仿佛世界在他的眼中,每时每刻都是一团刚刚爆发的五彩缤纷的焰火。
“未来太有意思了,我一时还想不出来。不管gān什么,我都要成为最棒的!”
又有孩子说想当运动员,还有孩子说想当外jiāo官。当一个女孩子说她想当教师后,郑晨轻轻地说:“不好当的。”说完,又看着窗外发起呆来。
“你们不知道,郑老师有小孩儿了。”有个女孩儿低声说。
“是啊,明年她生小孩儿的时候,正是学校jīng简裁人的时候,前景大大地不妙。”另一个男孩儿说。
郑晨听到了那男孩的话,冲他笑了笑:“老师不会在这个时候想那些事,我是在想,我的孩子长到你们这么大时,会生活在怎样一个世界里呢?”
“其实说这些都没什么意思,”一个瘦弱的男孩儿说,他叫严井,因为戴着一副度数很高的近视镜,大家都管他叫眼镜,“谁都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什么事qíng都可能发生。”
华华说:“用科学的方法就可以预测,有未来学家的。”
眼镜摇摇头:“正是科学告诉我们未来不可预测,那些未来学家以前做出的预测没有多少是准的,因为世界是一个混沌系统;混沌系统,三点水的混和沌,不是吃的馄饨。”
“这你好像跟我说过,这儿蝴蝶拍一下翅膀,在地球那边就有一场风bào。”
眼镜点点头:“是的,混沌系统。”
华华说:“我的理想就是成为那只蝴蝶。”
眼镜又摇摇头:“你根本没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蝴蝶,每只蝴蝶都是蝴蝶,每粒沙子和每滴雨水都是蝴蝶,所以世界才不可预测。”
“你还说过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
“是的,微观粒子是测不准的,它的存在只是一种概率,所以整个世界也是测不准的。还有多世界假说,当你扔了一个钢蹦儿时,世界就分裂成两个,钢蹦儿在一个世界里国徽朝上,在另一个世界里国徽朝下……”
郑晨笑着说:“眼镜,你本身就是一个证明。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会预测到,有这么一天小学生能知道这么多。”
“眼镜确实看了不少书!”其他孩子都纷纷点头说。
“老师的娃娃会更了不起的,说不定到那时,基因工程会让他长出两只翅膀来呢!”华华说。大家都笑了起来。
“同学们,”班主任站起身来说:“我们最后看看自己的校园吧!”
于是孩子们走出了教室,同他们的班主任老师一起漫步在校园中。这里的灯大都灭着,大都市的灯光从四周远远地照进来,使校园的一切显得宁静而朦胧。孩子们走过了两幢教学楼,走过了办公楼,走过了图书馆,最后穿过那排梧桐树,来到cao场上。这四十三个孩子站在cao场的中央,围着他们年轻的老师。郑晨张开双臂,对着在城市的灯光中暗淡了许多的星空说:
“好了,孩子们,童年结束了。”
这时,北京是地上的一座城。
这时,地球是天上的一颗星。
这似乎只是一个很小的故事,四十三个孩子,将离开这个宁静的小学校园,各自继续他们刚刚开始的人生旅程。
这似乎是一个极普通的夜,在这个夜里,时间在流动着,从无限遥远的过去平缓地流来,向无限遥远的未来平缓地流去。“不可能两次进入同一条河流”不过是古希腊人的梦呓,时间的河一直是同一条,生活的河也一直是同一条。这条河总是以同样的节奏流啊流,流个没完。生活和历史都与时间一样,是永恒的。
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是这么想的,华北平原上的人们是这么想的,亚洲大陆上的人们是这么想的,这整个地球行星上的名字叫人的羰基生物都是这么想的。在行星的这一边,人们在这条大河永恒感的慰藉下,相继进入安睡。他们坚信这神圣的永恒是任何力量都不可能打破的,他们醒来时将迎来一个与以前无数个清晨一样的日出。这信念潜藏在每一个人的意识深处,使得他们即使在这个夜里,仍能编织着已延续了无数代人的平静的梦。
这里有一个普通的小学校园,是这灿烂的城市之夜中一个宁静的角落。
校园的cao场上有四十三个十三岁的孩子,同他们年轻的班主任一起仰望着星空。
苍穹上,冬夜的星座:金牛座,猎户座和大犬座,已沉到西方地平线下;夏季的星座:天琴座,武仙座和天秤座早已出现。一颗颗星如一只只遥远的眼睛,从宇宙无边的夜海深处一眨一眨地看着人类世界,但今夜,这来自宇宙的目光有些异样。
就是在这个夜里,人类所知道的历史已走到了尽头。
终结
在我们周围十光年的宇宙空间里,天文学家发现了十一个太阳,它们是:比邻星,半人马座A,半人马座B,以上三颗恒星在彼此的引力下维系在一起运行,构成了一个三星系统;天láng星A,天láng星B,卢伊顿726-8A,卢伊顿726-8B,以上四颗恒星分别构成了两个双星系统;巴纳德星,佛耳夫359,莱兰21185,罗斯154,以上四颗是单星。天文学家们不排除这样的可能:也许在这个空间里还有一些非常暗的或被星际尘埃挡住的恒星未被探测到。
天文学家们注意到,这片空间中有大团的宇宙尘埃存在,这些尘埃像是漂浮在宇宙夜海中的乌云。安装在人造卫星上的紫外探测器对准这团遥远的星际尘埃时,在吸收光谱中发现了一个216毫米的吸收峰,由此认为这些星际尘埃可能是由碳微粒组成的。通过这些星云的反shexing质推测,组成星云的碳微粒的外部还覆盖着一层薄冰。尘埃粒子的大小范围从2毫微米到200毫微米,与可见光的波长属同一数量级,尘埃对可见光是不透明的。
正是这片星际尘埃,挡住了距地球八光年的一颗恒星。那颗恒星直径是太阳的二十三倍,质量是太阳的六十七倍。现在它已进入了漫长演化的最后阶段,离开主星序,步入自己的晚年期。我们把它称为死星。
如果它有记忆的话,也无法记住自己的童年。它诞生于五亿年前,它的母亲是另一片星云。原子的运动和来自银河系中心的辐she扰乱了那片星云的平静,所有的云体粒子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向一个中心凝结。这庄严的尘埃大雨下了二百万年,在凝成的气团中心,氢原子开始聚变成氦,死星便在核大火中诞生了。
经过剧变的童年时代和骚动的青年时代,核聚变的能量顶住了恒星外壳的坍缩,死星进入了漫长的中年期。它那童年时代以小时、分钟甚至秒来计算的演化,现在以亿年来计算了,银河系广漠的星海又多了一个平静的光点。但如果飞近死星的表面,就会发现这种平静是虚假的。这颗巨星的表面是核火焰的大洋,炽热的火的巨làng发着红光咆啸撞击,把高能粒子bào雨般地撒向太空;无法想象的巨大能量从死星深深的中心涌上来,在广阔的火海上翻起一团团刺目的涌làng;火海之上,核能的台风在一刻不停地刮着,暗红色的等离子体在qiáng磁场的扭曲下,形成一根根上千万公里高的龙卷柱,像伸向宇宙的红色海藻群……死星的巨大是人类头脑很难把握的,按照比例,如果把我们的地球放到它的火海上,就像把一个篮球扔到太平洋上一样。
本来,死星在人类看到的星空应该是很亮的,它的视星等是-7?5,如果不是它前方三光年处那片孕育着另一颗恒星的星际尘埃挡住它she向地球的光线的话,将有一颗比最亮的恒星——天láng星还亮五倍的星星照耀着人类历史。在没有月光的夜晚,那颗星星能在地上映出人影。那梦幻般的蓝色星光,一定会使人类更加多愁善感。
死星平静地燃烧了四亿八千万年,它的生命壮丽辉煌,但冷酷的能量守恒定律使它的内部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核火焰消耗着氢,而核聚变的产物氦,沉积到星体的中心并一点点地累积起来。这变化对于拥有巨量物质的死星来说是极其缓慢的,人类的整个历史对它来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四亿八千万年的消耗终于产生了它能感觉到的结果——惰xing较大的氦已沉积到了相当的数量,它那曾是能量源泉的心脏渐渐变暗,死星老了。
但另一些更为复杂的物理法则,决定了死星必须以一种壮烈的方式维持自己的生命。它中心的氦越挤越紧,周围的氢仍在聚变,产生的高温点燃了中心的氦,使其也发生了核聚变。恒星中所有的氦在一瞬间燃起了核大火,使死星发出了一道qiáng光。但氦聚变产生的核能仅为氢的十分之一,所以死星在这次挣扎之后更虚弱了。这被天文学家称为“氦闪”。“氦闪”的qiáng光在太空中穿行三年后到达了那片星际尘埃,其中波长较长的红光成功地穿过了这道宇宙屏障。这束红光又在宇宙中旅行了五年,到达了一个比死星小得多的普普通通的恒星——太阳,也照到了被这颗恒星的引力抓住的几粒宇宙灰尘上。人们把这几粒灰尘分别叫做:冥王星、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火星、金星、水星,当然,还有地球。这时是公元一七七五年。
那天晚上,在地球的北半球,在英国的温泉城市巴思,一个高级游乐场的音乐厅外面,一位生于德国的风琴手,威廉·赫歇尔,正用一架自制的天文望远镜贪婪地探视着宇宙。灿烂的银河是那样qiáng烈地吸引着他,他把自己的生命全部灌注于望远镜中,以至于他的妹妹卡罗琳只好在他观察时用小勺向他口中喂食。这位十八世纪最卓越的天文学家,一生都在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前度过,在星图上标注了近七万颗恒星。但这天晚上,却漏过了一颗对人类来说最为重要的星星。那天晚上,在西部天空突然出现了一颗红色的星体。它位于御夫座的α星和β星连线的中点上,视星等为4?5,不算太亮,一般人即使知道确切位置也难以找到。但对天文学家来说,这颗红星无异于太空中突然出现的一盏巨灯。如果这时赫歇尔不是伏在望远镜上,而是像伽利略以前的天文学家一样,用ròu眼巡视苍穹的话,他也许会做出一项发现,这发现在其后的二百多年里将改变人类历史。但这时他正聚jīng会神地对着他那架口径只有两英尺的望远镜,而望远镜显然是对着别的方向;最遗憾的是,这时格林威治天文台、赫文岛上的天文台以及全世界所有的天文台的望远镜都指向了别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