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什么也没有说,但是他好像很着急。”
“他却对我说了。他说,你们要赶快想办法阻止哥伦布啊!”
“是吗?这就对了,三宝太监又来指引我们了!”“是的,我们也许能不服从人间的命令,但绝不可以违背鬼魂的意志。”
“不,这不是鬼魂呢。他一定是三宝太监本人。”
五十年之后,郑和并没有忘怀大家,终于在关键时刻来找部下了。林观兴奋难抑。这个时候的李兴, 跳着脚蠢蠢欲动,也变得可爱起来。事不宜迟,两人又找到梁然商议。最后,他们决定立即动用早年间建立的一切关系, 请出他们认识的所有巧言如簧之士, 向国王进言, 说哥伦布是一个伪君子, 喜欢吹牛皮说假话。另外,从科学上讲,向西航行是说不通的,哥伦
布的计算有误。两千四百海里? 开什么玩笑『那张海图, 构画的是一个充满谬误的幻觉世界。为了证明这一点。林观毅然决定把郑和的海图进献给国王。这的确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
不同的海图放在一起比较,球形的海图上显示出一条极其清晰的向南航线, 一条经过七次实践检验而成为真理的航线。它遥远着通向遥远的东方世界,那一串串珍珠似的地名确凿元误, 无言地述说着哥伦布向西航行的虚妄。好望角不再是传说中的事物,而是真实无比的地理存在。中华帝国的具体情况,则当然比哥伦布的描述要更为详尽和真实。而郑和海图那闪耀不休的奇异光华,不可思议的超念质地和非凡形状,以及球体表面蚁游般的微微颤动,使若昂国王彻底地慑服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才是真正伟大的海图!”他叹道。
“这宝物以前只有亨利见过。”林观说。
“为什么他不早些让朕知道呢?孤僻的怪人。”“真理是要到最后一刻才站出来发言的。”
“你是谁?怎么长得这种怪样子?”
“中国人,随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的中国人。”“原来传说中的事情竟是真的呀。但是,你们到底信奉什么宗教呢?”
梁然正要回答,林观一把把他拉开,大声说: “道,可道,非常道。”
若昂国王的脸一下子红了。他不好意思再往下问。神秘的郑和海图以及中国人的忽然出现,与其说反映的是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不如说体现了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十五世纪的西方还很难拒绝这样的现实。
若昂国王于是拒绝了哥伦布。哥伦布灰溜溜地离境而去。
中国人为这个结果而雀跃欢呼。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不久又传来了新的不好消息,说哥伦布离开葡萄牙后,去了西班牙,在那里获得西国国王的支持。那国王要给他一支舰队,让他统率着向西航行。
林观又一次震惊了。危机固执地要实现它的价值,不能被任何努力消除,就像是命定的天意。李兴是对的,当初在葡萄牙停下来,注定是要付出代价的。而西方世界所能生出的变化,大大超出了先前的预料。
有时,林观甚至觉得,哥伦布或许才是当年应该去寻找的真正隐士。这个意大利人在青年时代也许正像亨利亲王一样,梦想着东方舰队的到来,却终于等得失望了。他的心目巾或许也曾埋藏着勤王的强烈冲动,但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和尊重。物极必反,现在良好的愿望正在走向它的反面,要成为大祸临头的根由了。
然而,紧跟着又发生了另一件没料到的事情。哥伦布航海的消息传到葡萄牙后,到了一四八七年,若昂国王也着急了。他再次下令,要中国人和迪亚士带领葡国舰队向南航行,按照神奇的郑和海图的指引,向南绕过好望角,再折向东方,目标是中华帝国。
“迪亚士,你要与中国人好好合作,与哥伦布竞赛一下,看谁先拿到那些宝物!”若昂说,“其中有一种叫‘道’的好东西,千万不要遗漏了啊。”
这样,就将有两支舰队驶往中国。一支向东,一支向西。它们使历史箭头射去的方向,变得扑朔迷离了。
十七、迪亚士之变
当这个消息传到萨格里什中国村时,郑和的老水手们先是陷入一片古怪的静谧,随后就都哭了。
“迪亚士,没有听说过这个人啊。”
“哥伦布换成迪亚士,这又有什么两样呢?”“他要去抢宝物哩!”
“而我们竟要跟他合作!”
“可怜啊,没有想到,到头来我们竟要成为大明的罪人了。真是白活了一辈子。”
“不,这或许意味着勤王的开始呢。”李兴忽然说。“勤哪门子王,迪亚士是去我们的故乡做强盗啊。我们也要为虎作伥。”
“换一个角度想一想,说不定,迪亚士便是亨利的继承人呢?”
“什么意思呢?”
“他有可能是隐士嘛!”
“李兴说得对。哦,我明白历史的安排了。”终于有人附和。
“迪亚士表面上是去抢夺宝物,实际上却是去阻止哥伦布的舰队的。郑和说了,第二支舰队,就是勤王军的舰队!迪亚士,不就是这第二嘛。这中间埋伏着神机妙算。我们则可以搭这勤王船归国了。”李兴说得唾沫横飞。
52书库推荐浏览: 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