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父亲的笔记_宓婠【完结】(554)

阅读记录

  再或者,一个棺木在打开以前,无法去判断原本在里面的粽子是会动的还是不会动的,但一旦开棺后粽子必然都会动,这种现象被称为薛定谔的粽子,也被称为盗墓测不准原理。

  我一下走神,回想起上大学时的很多知识,感觉这些东西当年学的现在都完全没有用,不论是我去盗墓,还是现在干少儿培训。人就是这样,完全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也就没法知道此刻在做的事情是否有意义,也许我现在读的盗墓笔记就是毫无意义的呢。

  对于盗墓者来说,不论是用分金定穴,还是搬山挖土,一切的最终目的只是为了地下的随葬品。可是,如果挖开里面的随葬品根本就不值钱,那就白忙活。在搞定之前的那些以后,挖开前的最后一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便是如何在事先就知道下面埋葬了什么宝物。对此,笔记本是这样记载的:

  我继续看寻宝原理。里面的所谓原理,其实和秘诀差不多,都是盗墓者历代口口相传的东西。

  周代、秦朝、汉朝的王侯将相多葬在北邙山中。越大的墓,墓主人的地位越高,墓的隧道就越长。而冥器多用金子、银子、铜等贵金属制成。在古物之中,最多数的要数铜镜,因为铜镜作为日常生活,几乎人人都要用,所以随葬品中也大多都有它。而且铜镜比较其他的木器、陶器更加的坚固不容易损毁。

  秦朝的铜镜平面最小,汉代的铜镜背后的图案多为海马、葡萄、飞燕,比起秦朝的铜镜汉代的铜镜稍大些。唐朝的铜镜外形如同车轮,它的边缘不再是如前朝那样圆润,边缘是锋利的锯齿状。古代的死尸收敛入棺材时,喜爱用水银来防腐,以铜镜作为护心镜,放在古尸的胸口,时间久了,铜镜上就会有水银浸,水银斑。

  墓穴里随葬的朱砂和翡翠,和铜镜一样,年代久了就会浸上水银斑。这种有水银斑的很容易就被外人看出是从墓里取得。有水银印子,古物的色泽也会变差,品相不好就卖不出好价钱。

  在墓穴中,大墓中除了古镜多以外,耳杯也很多。常有大墓穴中挖出耳杯几百只。其中,耳杯的色泽以蜡黄色为最好,气味上以带淡淡香气最好。如果耳杯被泥土浸蚀,并且颜色发青,盛水以后还渗漏的最不好。

  这些都是大体上去判断。如果能在挖掘之前就推断出古墓的年代,根据当时人们的随葬风俗,就能知道随葬品有什么:

  先秦中,随葬品一般多为陶器、石制、骨制的工具、装饰品等等。在商周时期,玉器作为一种礼器已经进入到士大夫阶层中,所以在商周时期,随葬品中也有不少的玉器。

  而从殷商时期,朝歌的贵族就开始从身毒国进口大象,饲养大象,这时也有了象牙制品。但在商周最富盛名的随葬品,还是鼎、爵、钟等青铜器。

  两汉墓中,随葬多为玉器、铜器、漆器、其中以玉器为代表,并且造型多样。两汉也是将模型文化,带入墓穴的开始。我们现在烧给死人用的纸房子、纸车子,在东汉西汉时,是陶器模型,其中人俑最丰富。

  笔记中还依次记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随葬品有哪些特点。笔记中还详细记载,墓室的砖块哪种最好价值最高。

  简单来说,这些原理可以归结为十八字真言:商周铜,秦汉玉,魏晋俑,唐三彩,宋元瓷、明清银。

  我一边咬着嘴唇上的死皮,一边看我父亲笔记上的这一段,等我看完,嘴上的死皮都扯掉了,把嘴唇也咬的微微出血。我从小看书就有个习惯,如果读的入迷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咬嘴唇,时常把嘴唇咬破出血。

  我抬头看来一眼时间,又是夜深了。小区里早已褪去白天的烦躁变得安静。我抬眼看窗外,今天倒是秋日少见的好天气,月光很皎洁,也很冷冽,在这样的月光下不发生点什么还真是对不起这样好的月色。天空的月亮已到了最圆,月到了最圆必然就会亏。所谓,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就是这样。又是月圆,我又虚度了一个月。

  面对着微微发红的月亮,一阵莫名的悲伤顿时涌上了我的心头。合上笔记,我把笔记本放在抽屉里最隐蔽的地方,然后在床上躺下,闭上眼睛,但眼前却总是出现那个可怖的怪人的样子,他快速的向我爬来,冲到我的眼前,有一种难言的黏腻感在我的喉咙里......

  失眠到后半夜才睡着,等我起来的时候头脑发胀,一看时间居然已经十点多了。今天不用去上班,不知道还可以往后拖延几天?

  和昨日的天气不同,今天的天气阴沉。这里的天气就是这样,一年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冬天一个是夏天,等到天不热了冬天也就要来了。一年四季总是滴滴嗒嗒下着雨。窗外下起小雨。我也不想出门,就随便弄了点吃的填饱肚子,又坐在书桌前,拿出了那本怎么都读不完的盗墓笔记,打算再钻研一番。

  正文 第578章 继续读笔记

  手机铃声又在唱歌:“梦境无根偏开出了花,曾为你寻找它......”我一看,又是阿姨。

  “喂。”我有气无力地接起手机。

  “你没事吧?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再去看医生?”

  “没事。前几天跑太多家医院了,今天我想多休息一会。”

  “你声音怎么听起来这么怪。”

  “啊,可能昨晚开窗睡觉受凉了吧。”我用力清了清嗓子。

52书库推荐浏览: 宓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