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向貌似冷静地听着绍德的叙述,心脏却不由自主地悸跳。高组长果然为了掩护剑向,设法支开分局里最富奇想、最具巧智的绍德,不让他靠近四○一室半步。
“我的力气差不多都恢复了,医生也说我并没有被病菌感染。”剑向说:“等我下床整理一下个人衣物,就可以办出院手续走人了。”
“那太好了,”绍德相当开心,“这几天学长你不在,大家都深感人手不足呢!这么一来,不管是多么怪异的命案,必然能很快地侦破。”
剑向漫应着绍德,心里却十分担心组长那边的情况。而绍德尽管对夏咏昱案所知甚少,却不时做出犀利的论断,让剑向不禁冷汗涔涔。
“这名死者身上并没有任何辨识身分的证件,我认为是被凶手拿走了。凶手不希望让人知道被害者的身分,或许是由于他们两人之间的关连性,是秘密的、不可告人的,也就是说,凶手和死者,表面上没有任何关系。
“若从这项猜测出发,让我们回溯到钟思造命案。在钟思造的房里,完全没有他亲友的线索。所以——杀害钟思造的凶手,一定也刻意消去了两人之间的关连性。相同的,凶手和钟思造,一样在表面上没有任何关系!”
这是个很让剑向惊讶的推理。没错,以现实的角度来看,钟思造的交友状况是神秘的,也正因为是秘密的,若钟思造家里真的遗留了丝毫关于交友状况的线索,凶手必然会努力设法清除。所以,自然能推到“凶手和钟思造表面上没有任何关系”的结论。
也就是说,钟思造与这具“无名男尸”之间可以没有任何交集,但他们与凶手之间必然有“隐性”的关联。凶手不必是他们两人的亲友,不,应该说——凶手一定不会是他们两人的亲友。
当然,这必须立于“钟思造并非遭鬼谋杀”的前提下。
——但是,这个“符合现实状况”的观点,最后却会变成“吴剑向”完全符合条件。
剑向知道自己无罪,却无力反驳这项推论。
推理小说家为了制造结局的意外性,有时候会设定警察为杀人真凶,不过对阅读经验丰富的读者而言,说不定反而很容易就会联想到警察就是凶手。而且,这样的案件在现实中确实也曾经发生过,只是剑向万万没想到自己竟会成为这种设定的最大受害者。
更严重的是,绍德工作之余最大的兴趣是阅读推理小说……他忽然有一种脖子渐渐被勒紧的窒息感。
绍德不知道剑向此时此刻的感受,他很愉快地和照顾剑向的小护士打招呼,在她身边对两名刑警致意的,则是负责诊治剑向伤势的医师。
办好了出院手续,两人并肩走出医院的大门,绍德在院旁停车场将安全帽递给剑向,两人骑上摩托车准备回分局。
“学长,想不想绕到四○一室去看一下?”
二十八日夜十时,剑向再度进入夏咏昱的住处。
他从分局离开,情绪久久无法平复。不管高钦福组长多么努力地保护他,都没有办法不暴露有人在昨夜与生前的无名男尸潜入四○一室的事实。虽然高组长成功地曲解了公寓管理员的证词,造成专案小组成员对管理员怀着经常健忘的印象,但同事们亦开始慎重考虑有人偷偷调包监视器录影带的可能性。
---hqszs
回复[54]:况且,鉴识组还由种种血迹检测结果中判断,“凶手”使用过命案现场的浴室,洗去了死者喷溅到身上的血滴。
高组长看见剑向重回四○一室时,他并没有露出不自然的神色。反而是剑向,当他来到在子夜时分仿佛魔境的卧室,完全使不上劲表示自己对新命案的高度关心。看见绍德在现场到处走动,不断与其余正在工作中的同仁交谈,也让他几乎忍不住要战栗起来。
事实上,剑向也不停告诉自己,如此的行为举止非常有可能引起绍德的怀疑,但他所能外显的却变成尴尬的沉默。
眼见鉴识人员在地板上对夏咏昱的血液采样,剑向仅剩下僵直点头的气力。
晚上搜查会议的结论,更令剑向感到压力沉重。散会时高组长有些狼狈的眼神好像是在告诉他:“我能做的,只到此为止了。”其实,高组长一人根本无法独力抵拦小组成员脑力激荡的结果,每当有人提出新的猜测,其他人就会立即跟进,对这些猜测作合理的质疑与修正,并征询高组长的意见。随着结论对真实状况的逼进,剑向到最后竟有一种已被套上手铐的幻觉。
唯一让剑向稍有一线光明之感的,是关于钟思造生前购物的那些统一发票。
绍德说过,钟思造在三月一日前,所购买的东西都是底片和空白带。绍德——以及小组的所有同事,都不像剑向那样,真正握有张织梅的照片。
因此,剑向拥有绝对的优势,能抢在专案小组前头先找到张织梅。他可以根据钟思造生前购物的地点,辅以夏咏昱家中的线索,以对照的方式找出两者的交集,就很有可能找到张织梅。
——只有我能找到张织梅。我必须比别人早。
若是让专案小组先找到张织梅,那么她的处境就会非常危险了。在全世界都不可能相信“厉鬼杀人”的情况下,警方绝对有办法设计出足以将她定罪的解释。也就是说,警方会在突发奇想发现剑向也有极重的嫌疑前,先将张织梅送进牢里。
52书库推荐浏览: Prolog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