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从此又有了一个骇人听闻的传说:侯府失宝,侯老爷子一命归天……
侯府失窃的玉猫究竟是一件什么宝物呢,让这个叱咤上海滩数十年的侯天宝竟然气息不顺、一命呜呼?皇甫赞自那一年为侯家办成一件大事后,因为事务繁忙,东奔西走,很少与侯府有联系,仅在三年前侯公馆举行的侯天宝六十华诞上,皇甫赞被特邀参加了侯老爷子的生日晚宴。宴罢,上海滩前来庆寿的一些名流显贵在大厅中央搂着夫人、小姐纷纷跳起了舞。他对跳舞不感兴趣,就独自坐在客厅壁炉边的红木方椅上,翘着二郎腿,一边啜饮香茗,一边欣赏漂亮的太太、小姐跳舞。这时,侯老爷子捋着银髯走近他旁边的一张方椅上坐下,聊了一会儿天,随后悄悄告诉他,他有一件小东西放在府中,心里不很踏实,可眼下到处打仗,兵荒马乱,局势不稳,想等政局定了,把它交给国家,以尽绵薄之力。当时皇甫赞并未多想,因为侯老爷子府里拿得出的东西,对国家来说,都是足可以收藏的珍品。侯老爷子钱赚多了,对国家贡献一些,也是爱国义举、无有不可,理所当然。话说过听过也就忘了。难道这侯府失窃的玉猫,就是三年前老爷子亲口对自己说的那件“小东西”?由此看来,这玉猫还真非同寻常,要不,侯老爷子怎么会轻易就倒下去的?他的身子骨一向是挺硬朗的。
要搞明这个案子,先得弄清玉猫的来龙去脉。皇甫赞当即直奔上海文档馆、博物馆,查阅有关玉猫的材料,又走访了几个上海滩最有名的古董收藏家,都一无所获。但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提到这玉猫会不会跟七十年前发生在山西太原曹府失少的两件宝物有关。因为社会上传言的有关玉猫的议论,都是从山西那个方向传过来的。由于时间久远了,这玉猫也就成了一个传说,再也没人去搞清它究竟是什么宝物,珍贵到何种程度,反正都没人看见过,就当作传言说说而已了。想不到七十年后玉猫会在侯公馆出现,而且又被人盗走了。当然他没有向古董商们谈及玉猫在侯府失窃的事,只说是为了考证一下传言的可信度。他不想在谜底还未揭开之前,就把内情搞得沸沸扬扬,混淆了视听。为此他还撵走了几个喜欢拾花边新闻的《申报》记者。
隔了两天,他的手下人在河南中路一家并不显眼的“历代名人展馆”里查到了记载山西太原曹府的翔实资料。这令皇甫赞大为振奋。
太原曹府昔日辉煌的历史是国人尽知的。这曹家是个生意人家,发迹于元末明初。曹家先人做皮毛、红枣买卖开始,走南闯北,贩进贩出,生意逐步做大。经曹家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生意已由当初单一的小本买卖发展到经营药材、绸缎、煤碳、茶肆食府,甚至开设钱庄市利,所开商号遍及全国,远到支那、南洋、波斯等地。鼎盛时期,每到年末岁尾,山西众多官道上,马车辚辚,镖旗猎猎,延绵数十里络绎不绝,那是各地运往太原曹府的金银珠宝。曹雪芹在《红楼构》中用来形容贾王薛史四大家族奢华的“护身符”比况当年的曹家,丝毫没有夸张的意思。清同治元年,曹府发生了一起重大失窃案,有两件稀世珍宝被盗:一是乾坤侯凤珠,一是玉猫。当时太原府极为震动,朝廷也派了京城名捕去缉拿盗贼,终因盗贼销声匿迹,无功而返。想不到这玉猫竟会现身上海滩,岂非咄咄怪事?
那么,这玉猫究竟是何等宝器呢?据传言记载,在明朝万历年间,曹家一个叫伯庚的族亲在波斯开了一家中药铺,开张伊始,生意并不很好。伯庚也只得紧衣缩食,淡泊度日。过了些年,也合该他运交华盖,紫气东来。原来一日,波斯王子得了重病,久治不愈,危在旦夕。老国王遍访举国名医诊治,终无起色迹象。粗通医理的伯庚闻说前往探视王子病况,见王子色沉气虚,脉象混乱,料知是肌理失衡,内火攻心,亏阴虚肾,便毛遂自荐给王子开去一方中药。老国王本不相信这草根、树皮、果壳、蜈蚣之类的东西能治人病,但病急乱投医,死马权当活马医,就照方子配了药煎给王子服了。不想才服下三贴,王子的病屙竟有了起色,死灰般的脸上也渐渐泛出一丝红润。继尔连服连愈,不出一月,王子能到户外活动了。老国王大喜过望,盛邀伯庚到王府做客,还把镇国之宝玉猫馈赠给了他,算作是对王子救命之恩的报答。尔后,伯庚的药材生意越做越大,还把商号开到了欧罗巴。
同时被盗的乾坤侯凤珠也是一件稀世珍宝,相传是唐文成公主与土蕃王子松赞干布的订亲之物,出自西藏唐古拉山之巅,是亿万斯年高山风寒对巍巍山岩侵蚀催化所锻磨出来的大自然精灵。史载其状如鹅蛋,温润光洁,能在黑夜中闪闪发光,且能随季节更换、气象变化不断改变颜色。该珠宝还能调节人体机能,补充人体内的微量元素,有延年益寿之神效。
在曹府成千上万的瑰宝中,玉猫更是上品中的上品。它状如波斯真猫,形态仿佛在花园里扑蝶嬉耍,弓身勒腰,两耳直竖,后足稍踮,前两足一伸张、一微跷,半眯着眼,憨态可掬。此玉猫由纯真的全翡翠雕琢而成,全身丝纹清晰,晶莹剔透,即使在黑夜中也有幽幽蓝光散射。猫眼是由黑玛瑙皇冠钻石磨合而成,晚上精光闪亮。这玉猫还有一大用途,只要把它放在任何一个显眼的地方,耗子就会绝迹,比真猫还管用。曹府三百多人的食用仓储是很大的,每年被耗子糟蹋的粮食不计其数。后来有人发现了玉猫的妙处,精心打制了一个金丝笼子,把玉猫笼在里面,锁进粮库里,果然就不再有耗子为非作歹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辰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