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传奇之蛊婚_清风浅笑【完结】(65)

阅读记录

逃离了寨子,他二人惊魂未定,杨局长自言自语道:“我们没有吃东西,应该不会中蛊吧?!”韦方对自己的表现极不满意,肚子里窝了火,想起那些学者的泰然自作的神情,又羞又怒:“这事情怎么查!万一真丢了性命怎么办?”

杨局长一愣,转而大笑:“怎么,你也信起这些东西了?”

韦方也被自己弄糊涂了,是啊,我怎么信起这个了?

在回来的路上,他一直在反省:到底是那个环节出了错,让调查举步艰难?从刚才的那个被成为草蛊婆的女人,到学者们意味深长的谈话,从单调的死到那个爱奚落人的老头,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我这个无神论者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居然对非科学的东西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惧怕?

湘西传奇之蛊婚 第四卷 扑朔迷离 第七十二章 史料之蛊(上)

韦方一面让自己冷静下来,一面将往日收集的资料取出来,细细琢磨:

《春秋传》曰:“皿虫为蛊,晦淫之所生也。枭桀(磔)死之鬼亦为蛊。”

《通志六书略》云:“造蛊之法,以百虫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为蛊。”

《左传昭公元年》云:“赵孟曰:“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于文,皿蛊为蛊……’。

汉代许慎《说文》曰:“蛊,腹中虫也。”

史书中详载的西汉汉武帝后期的“巫蛊之狱”:

充典治巫蛊,既知上意,白言宫中有蛊气,入宫至省中,坏御座掘地。上使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助充。充遂至太子宫掘蛊,得桐木人。时上疾,辟暑甘泉宫,独皇后、太子在。太子召问少傅石德,德惧为师傅并诛,因谓太子曰:“前丞相父子、两公主及卫氏皆坐此,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可矫以节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且上疾在甘泉,皇后及家吏请问皆不报,上存亡未可知,而奸臣如此,太子将不念秦扶苏事耶?”太子急,然德言。

征和二年七月壬午,乃使客为使者收捕充等。按道侯说疑使者有诈,不肯受诏,客格杀说。御史章赣被创突亡。自归甘泉。太子使舍人无且持节夜入未央宫殿长秋门,因长御倚华具白皇后,发中厩车载射士,出武库兵,发长乐宫卫,告令百官日江充反。乃斩充以徇,炙胡巫上林中。遂部宾客为将率,与丞相刘屈等战。长安中扰乱,言太子反,以故众不附。太子兵败,亡,不得。(注释1)

晋朝《搜神记》中也记载了两则跟蛊有关的故事:

“荥阳郡有一家姓廖,累世为蛊,以此致富。后取新妇,不以此语之。遇家人咸出,唯此妇守舍,忽见屋中有大缸。妇试发之。见有大蛇,妇乃作汤,灌杀之。及家人归,妇具白其事,举家惊惋。未几。其家疾疫,死亡略尽。”(注释2)

“鄱阳赵寿,有犬蛊。时陈岑诣寿,忽有大黄犬六七群,出吠岑。后余伯妇与寿妇食,吐血几死,乃屑桔梗以饮之而愈。蛊有怪物,若鬼,其妖形变化,杂类殊种,或为狗豕,或为虫蛇,其人皆自知其形状。行之于百姓,所中皆死。”(注释3)

陶渊明在《搜神后记》里写道,

昙游道人,清苦沙门也。剡县有一家事蛊,人啖其食饮,无不吐血死。游尝诣之。主人下食,游依常咒愿。双蜈蚣,长尺馀,便於盘中跳走。游便饱食而归,安然无他。

南北朝梁顾野王《舆地志》:“江南数郡有蓄蛊者,主人行之以杀人,行食饮中,人不觉也。其家绝灭者,则飞游妄走,中之则毙。”

在《隋书地理志》,最早详细记载了制蛊之法,

“新安、永嘉、建安、遂安、鄱阳、九江、临川、庐陵、南康、宜春,其俗又颇同豫章,而庐陵人厖淳,率多寿考。然此数郡,往往畜蛊,而宜春偏甚。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者如蛇,小者如虱,合置器皿中,令自相食,余一种存留之,蛇则曰蛇蛊,虱则曰虱蛊,行以杀人。使人食之入腹,蛊食其人五脏。人死则其产业移入蛊主之家。三年不杀他人,则畜蛊者自钟其弊。累世子孙,相传不绝,亦有随女子嫁焉。干宝谓之为鬼,其实非也。自侯景乱后,蛊家多绝,既无主人,故飞游道路之中则殒焉。”

《元一统志》载:“峒、僚错居其壤。山有毒蛇,储之为蛊以中人,立死。”

……

不对,韦方越看越不对劲,这里记载的蛊和苗族的蛊不一样。

首先,史料中的蛊虫与苗族人所述的蛊虫不一样,书中蛊虫多为:蛇、蜈蚣、蜘蛛,而苗族的蛊虫则多为:蛇、蛤蟆、毛虫。

其次,史料中记载的蛊并没有将苗族和蛊联系起来,其中的蛊,皆为汉人所造。

再次,史料中并没有将蛊以性别进行明确的划分,而苗族地区却重点突出妇女放蛊。

……

已经不能再想下去了,韦方头痛不已:“难道这搜集的资料和苗族的蛊并非同一物?”

他自以为的“充分准备”就在这一瞬间崩塌,想起吉大的那批学者,那日他们并没有引用过多的典籍,作为学者,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搜集的这些资料?而是早有领悟,知道这汉蛊与苗蛊的奇异之处。可恨自己故作清高,不肯俯首恭听,草草说了几句话,就以为能破解这千古的疑惑!可笑,可笑,可笑之极!他突然想起了在车站偶遇的老头,更加羞愧:那老头明知我小有成就,仍对我嗤之以鼻,如此胸怀,应是藏龙卧虎之辈,若是早些听了他的话,也不会落得这样的惨败。

52书库推荐浏览: 清风浅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