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阳鬼事之人面狗_破衣先生【完结】(3)

阅读记录

  虽然各地客家人形成了不同的特征,但共同的迁徙、斗争和妥协的过程养成了客家人的种群性格:极其勤恳耐劳,老实本分,胆小怕事,封闭固执,极富于忍耐精神。

  从小到大,我只记得大人们灌输给我们的就是“无祸是福”,“凡事忍让”,“藏拙”的教条。

  ——这样的客家文化客家人!

  ※ ※ ※ ※ ※

  关于茶阳镇(总序)

  茶阳是客家老镇!很老了,老到有足够的历史沉淀让路人触景而不禁驻足品味。这里的人文人情无不流露出一股老镇特有的雍容懒散。

  老城古墙,深巷荒园,黑瓦红梁,莹灯纱窗……青石麻石铺就的小巷,路面光润溜滑,青苔在石缝间郁郁葱葱,茂密伸展。小巷的四周常年静悄悄,没有一丝声音,偶尔麻雀飞过,翅膀搅动一潭静谧,惊起坐在每家每户门口穿着青布麻衣的老人,缓缓抬起头,睁开眼睛,细眯着,看看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一切变化都不过如此,她们干枯的老脸上满是历尽沧桑后看透世情的坦然……

  历经岁月的打磨,每一个老城都是一个传说!甚至一砖一瓦都可能有它们的故事,它们,跟时间一样不朽!每一个老人都可能是一个故事匣子!“奶奶,讲个故事吧!”你央求她,或许,你就打开了一部历史……

  茶阳最大的传说就是茶阳本身!茶阳是怎么得名的呢?

  为什么叫做茶阳?老人们说,山南水北为阳,茶阳茶阳,茶山之阳,茶阳镇处于茶山之南,故称为“茶阳”!

  但,茶阳果真是如此得名的么?流传在民间却又有另一种神秘的说法……

  茶阳确是因“茶山之阳”而得名!但是,它还有个起名的缘由——茶阳镇的背面,背着一个“茶阴镇”,所以称之为“茶阳”!

  这个说法不见于任何典籍,杂史野史均不见记载,只在部分掌握着秘密的人中代代相传……

  序

  粤东第一大河韩江上游叫汀江。汀江发源于福建,流经上杭,蜿蜒曲折着流到了粤东客家古镇——茶阳。

  茶阳镇四面环山,交通闭塞,惟有汀江往下可通潮汕地区。占据着韩江这条河的便利,自明嘉靖五年(1526年)置县以来,茶阳一直以来都是大埔县的县治所在。

  老人言:茶阳有三怪,衙门朝北开,无水也涝灾,没田有谷晒!”

  这第一怪指的是茶阳的衙门不是像其他地方的衙门那样大门朝南开,茶阳的县衙门是朝北开的。朝北开有什么了不起?说来还真了不起!皇帝老儿座北朝南,所以全国的县衙门都不能朝北开,朝北开就是跟皇帝顶着干,这可是全县抄斩的罪——但茶阳的县衙门就是座落在茶山脚下朝北开!

  这“无水也涝灾”指的是不下雨也会发洪水。茶阳地势低洼,汀江、小靖河、西门河,三河交汇于窄窄的“狮子口”,一旦三条河的上游暴雨,而“狮子口”太窄,水排不出去,那么茶阳就有可能发洪水,所以有“无水也涝灾”这个说法。

  “没田有谷晒”指的是茶阳有不少地主,他们的田地都不在茶阳镇,而是在周围的村落里头,每当佃户交租的时候,地主们就把那些谷子摊到晒谷场晾晒,谁的晒谷场大,谁就钱多。在茶阳城里头现在还有不少“晒谷场”。

  茶阳城有钱人多,但最有钱的却只是三家:饶家、夏家、陈家!三家人明争暗斗了几代,但谁也不能吞下谁。直到解放前,陈家才慢慢没落了下来。故事就是发生在陈家的公子:陈娘庚身上。

  第一章

  陈娘庚的老子叫做陈家添,是个十足的败家子。经他老人家一番吃喝嫖赌毒,陈家老底渐渐败光,直到陈家添年老体衰,没法再胡闹了才没再折腾下去。但陈家的家道就从此一蹶不振。

  陈家添生了八个儿子,但最终只养活了一个——陈娘庚!

  在败家方面,陈家添是炉火纯青,而陈娘庚却是登峰造极!陈娘庚从小就是个惹祸的魔精,上房揭瓦,下地烧屋,陈家请的教书先生也让他不知道作弄了几次,闹得没人敢做他的先生。从他十岁开始学会吃喝嫖赌毒之后更是不得了,继承了老爸的光荣传统,历经15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成功地将陈家败得只剩下五十亩薄田和一间老祖屋。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那一年,陈娘庚28岁,陈家添已经72岁了。陈家添把陈家败得差不多了,终于在晚年得了肺痨,半死不活地挺在床上,天天以骂儿子为生。

  “你个王八蛋,老子家底都让你个王八蛋给淘光啦……你个死绝的王八蛋……”

  陈家添一天三骂。吃完早饭、午饭、晚饭,循例就是要把儿子骂上一顿,骂完爽了,爽得自己越想越气扶着胸口“咻咻”地直喘气。

  陈娘庚一听到自己老子骂他就扯火了,一脚踢倒凳子就骂回去,“你他奶奶的,我这王八蛋也不知道是哪个老王八生出来的!”陈娘庚的老娘陈大奶奶在一边默不作声,只是摇头叹气!

  陈家添每次都会被气得老脸通红,躺在床上直蹬腿抖胡子,“这王八蛋,这王八蛋……老子当年就该把你掐死在你老娘肚里头……”但陈家添拿他儿子没办法,只好每天骂他儿子泄愤,然后反被他儿子骂得气急抽喘。

52书库推荐浏览: 破衣先生